第417章没安好心
大长公主头一天来花溪村就得了个好彩头,儿子女儿如今又跟他格外亲厚,除了忧心濮阳纵的手指,旁的那些糟心事,好像一夕之间就放下了。
她当日就差人回太平园,取来一套头面,用一个鎏金嵌玉的首饰盒子装着,一并送到长门。
冯蕴打开盒子,双眼当即一亮。
她出自世家,上辈子还做过南齐皇后,不是没有见过好东西的人,可还是被这一套头面的贵重惊住了。
“大长公主可真舍得出手……”
小满也是惊讶得合不拢嘴,“我的老天爷,好美……这得值多少钱……啊不,这得值多少个小满?”
冯蕴瞥她一眼,放回去,“收起来吧。”
冯蕴摆了茶水在花厅,请贺洽父子入座。
大长公主看她一眼,换上笑容。
但她不愿文慧纠缠在这些破事里,于是梳洗罢了,便邀她同行。
“我一厢情愿的事情,阿母就别再提了。让人嚼那些舌根,没得坏了人家温将军的名声。”
“那杨三娘子呢?眼下如何了?”
“咬不死人膈应人。这是个宁肯害死自己,也要让旁人不舒服的主儿,在那刺史府大狱里待着,这样久都不肯吐口……哼!竟是让人生出几分佩服来。”
“你可别急着佩服人家。”冯蕴瞥她一眼,似笑非笑,“她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咬死不认罪,说不定还能凭着杨家的姻亲和肚里的孩子,求得一丝生机。一旦吐出真相,那可就什么都完了。你当她没想明白吗?”
贺洽认识她这么久,从来没有见过她发脾气。
“方才在大长公主那边,也曾说到此事。大长公主的意思,事情过去这么久,不宜再拖……”
文慧扯了扯嘴角,似是想笑,又觉得不合时宜,将笑容隐去,压低嗓子说道:
“也不是她不肯回,是公公不肯。说要她好好反省,想明白了再说……”
冯蕴看他绕着弯子说许多,不说重点,低头饮一口茶水,难以捉摸的笑了笑。
文慧笑了笑,“娘子说得也是,这个妇人怪精明,算计得明明白白,差点就着她的道儿呢。”
冯蕴问:“你那婆婆被送离安渡,就当真没有回来?”
冯蕴琢磨一下,这已经有段日子了,看来贺洽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要给贺夫人一点难堪。
冯蕴淡淡抿唇,没有言语。
可那双柔美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笑,此刻落在身上,他却觉得寒芒在背,额头隐隐有些浮汗。
说到这里,她眉目便黯下来。
冯蕴尚不知濮阳纵的“脱胎换骨”,受了这么重的礼,当然得有所回应。
“那先就这么办吧。”
冯蕴是个温和娴静的人,至少在外人眼里如此。
濮阳漪看母亲满意,自己也骄傲。
别看那个贺夫人被贺洽撵回了娘家,可是,贺洽还是念着夫妻情分的,不会把事情做得太绝。
冯蕴笑着点头,没有多说。
她和文慧在内宅里说了许久的话,贺传栋便像回妻子娘家的女婿似的,在庄子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一直到贺洽从漪园回来。
他们带着大件小件的礼物,拜访冯蕴,也看望大长公主和濮阳纵。
大长公主自小晋宫长大,没有庄子上生活的经历,起初是有些排斥的,濮阳漪把庄子都修好了,她一次都没有来过。
贺洽去濮阳漪居住的“漪园”拜见大长公主时,文慧和贺传栋便留在庄子里。
更何况,宣平侯夫人当初能求到长门来,当然没少往大长公主府、刺史府走动。
冯蕴知道她的心思,不然也不会特地留在长门小住。
这是许多人对冯蕴有了重新认识后,共同的疑惑。
濮阳漪一听这话,脸就沉了下来。
是上辈子的教训,是死过一次的力量。
冯蕴没有提方才和文慧讨论的事情,不料贺洽却主动说起。
今日裴獗不在,只有她一人出面接待。
侯夫人也是名门出身,有头有脸的人物,天天闹腾,事情也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