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此中华军这边也有了针对性的安排,那就是基隆这边主要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一旦技术成熟,则立刻推广开来,并且为其他三个地方的船厂提供必要的设备和人员培训,以使其能够达到生产新产品的工艺标准,为此,基隆这边的造船厂被一分为二,分为民用的和军用的造船厂。
民用的造船厂这个时候还会继续生产木质舰船,其主要的工匠是之前就有一定造船经验的工人,而军用的造船厂则仅进行铁甲舰的建造,包括军用的战舰和运输舰,也包括民用的蒸汽轮船。
不仅如此,军用的造船厂还负责进行新武器和新技术的试验和改进工作,负责对科技院的产品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使其能够达到军方的使用要求。在技术成熟之后。则将成熟的技术推广下去。让其他三家造船厂也能生产新式战舰和相应的武器。
目前台湾岛上就有煤炭和铁矿石的出产,因此基隆和台南两边的造船所需求的钢材是能够得到满足的,但是因为马尼拉和雅加达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运输过去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速度还很慢,根本就赶不上建造的需求,因此在这两地开采铁矿就成了当务之急,不过这两地的自然资源十分的丰富。加上项玉大致还记得这两地的物产的分布,所以中华军在这两地很快就找到了煤矿和铁矿,然后从台湾这边运输了必要的设备过去,再在岛上分派人手进行开采和冶炼,就能够得到造船厂建造铁甲船所需要的钢材了。
而就在中华军这边开始进行蒸汽舰船的推广的时候,大清国内部也开始了大量的舰船建造,清军吸取之前的教训,不再继续在沿海一带建造造船厂,而是将工匠们都转移到了长江沿岸,利用这里处于内陆的地理优势。在这里大举训练水军,各地的水师提督也都转道至此。在这里训练自己的水军。
一时间,从镇江、高邮、洪泽、南京、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湖口、九江、都昌、武昌等地都开始大批量的兴建造船厂,大举招募船匠和水手,编练水军准备组建一支史无前例的巨大舰队。
清廷为此专门拨巨款,督造此事,他们深刻的意识到了海患不除,边境难宁,但是清廷也知道中华军目前的水上势力太过于强大,并且还有一种威力巨大的铁甲舰,这种舰船早在台南海战之中就被吴英和汪明两人汇报上去了,但是清廷高层并不相信两人所说的话,因为在人的固有意识之中,钢铁会沉在水下,因此根本就无法相信钢铁打造的战船会漂浮起来,而且还有如两人所说的那么强大的战斗力,但是在经过了杭州、江阴和南京之战之后,各地的奏折之中都提到了这种体型巨大,全身雪白的战舰,明确无误的说明其就是之前传闻的铁甲舰,这下子清廷的高层就算是不愿相信也只能选择相信了。
这个时候就算是一直在朝中排挤异己,组建自己势力的鳌拜,也意识到了这个新兴的国家会对清廷的统制造成威胁,所以暂缓了朝堂上的争斗,罕见的同意了拨巨款组建新水师,以抗击蛮夷。
清廷的思路很明确,那就是走数量的路线,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像中华军那样打造铁甲舰船,而且普通舰船跟铁甲舰的差距又太远了,因此准备组建一种吨位小,但是数量多的舰队,作战的时候利用自己的数量优势,诱敌深入,然后四处发兵将敌方彻底的包围起来,然后在通过混战取胜。
应该说清廷的这种战法极具超前意识,当然了,这也跟清军目前面临的窘境有关,他们的水师根本就难以出海,因为一旦出海的话就会很快的被中华军的海军舰船发现,随即就会遭到中华军的大举围攻,因此清军舰队只能在江河里面进行训练,而这种条件自然难以跟真正的大海相比,因此组建的水军只能叫做近岸水军,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海军,再加上自从施琅死后,清军中间就再也难以找到一个精通水战的将领了,无论是汉人还是满人,都找不到能够比得上施琅的人选,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战略格局上面都比施琅要差很多。
就算是施琅的两个部将吴英和汪明两人,这个时候也只能是勉强的担任一省的水军提督,吴英是福建水师提督,汪明是浙江水师提督,但是在两人的带领这下,这两地的水军在这一次作战之中毫无建树,而其舰队仅剩的几艘战舰也早就被中华军这边给击沉了,两人这个时候等于成了光杆司令了,这样的人选清廷怎么能够放心的下来。
在这种情况之下,清廷的这种集群作战的策略就跟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应对台湾的国‘军的海军威胁的时候使用的鱼雷艇集群作战策略,虽然自己这边的质量不如你,但是可以利用自己敢打敢拼的精神,凭借着数量上的优势也能将你打趴下,不过和后世的人民海军不同的是,人民海军至少还有鱼雷这种厉害的武器,但是清军这个时候有什么武器能够作为杀手锏呢?
第三百零六章皇家海军远征队
就在古老的东方局势开始变得一触即发的时候,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欧洲,有一支十余艘舰船组成的舰队正缓缓的离开朴茨茅次军港,他们将南下大西洋,跨过好望角之后转道印度洋,然后沿着非洲大陆航行,在印度一带进行补给之后继续前进,最终的目的地则是东方的某地。
海军大臣约克公爵詹姆斯神情复杂的看着这一支舰队缓缓离去,他知道这支舰队身上肩负色使命,因此为他们感到十分的担心,这个时候他们和荷兰人只见的关系十分不和,双方几乎处于敌对状态了,战争一触即发,不甘心失败的荷兰人这个时候又一次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海军舰队,德。奈特海军上将在老将特罗普阵亡之后继任成为荷兰海军统帅,这人励精图治,改组海军。并重整了海军的战略思想:即认识到单凭护航商船是无法击败英国的。只有改变这种被动战略,抛开商船,以海军主力寻求与英国舰队决战的机会,夺取制海权,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荷兰加紧建造大型战舰。至1662年的时候,海军已拥有103艘大型战舰,火炮4869门,官兵21631人,而英国皇家海军这个时候也只有不到两万名水兵,拥有战舰109艘,其中50门至90门火炮的战列舰为35艘,武装商船21艘,纵火船21艘,以及小型船只7艘,合计4200门炮。虽然英国海军在舰艇大小与火炮威力方面都要优于荷兰海军。但是荷兰人拥有者惊人的造船速度。其国民踊跃报名参军的举动也让约克公爵心里忧心忡忡。
詹姆斯。约克担任这支海军的司令官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而刚刚改名为皇家海军的舰队虽然拥有光辉的过去,那就是他们曾经身披西班牙人无敌舰队的终结者的光环,一度让欧洲各国纷纷为之侧目,但是帝国的发展却并未因此而得到突飞猛进,后起之秀荷兰人凭借着强大的造船工业后来居上,不仅占据了世界各地的各处战略要地,而且还染指美洲大陆这块英国人是为后花园的地方。并且在北美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这么一个城堡,这几乎是要掐断英国人的生命线,英国人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查理二世决心和荷兰人开战,因为在这之前帝国已经取得了第一次英荷之战的胜利,虽然接下来还有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的战争,但是他坚信帝国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不过在这个时候,遥远的东方出现了一个新崛起的国家,这个国家对于大英帝国来说自然是十分的陌生,不过听说他们跟荷兰人有很深的仇恨。加之荷兰人在印度洋乃至是太平洋一带都拥有强大的实力,因此想要加速荷兰人的衰落。帝国在东方需要一个朋友,而不是一个未知的敌人,所以在詹姆斯。约克的建议之下,查理二世终于同意了派遣一支舰队赶赴东方,看看能不能联合这个未知的“朋友”,一起抗击当地的荷兰人。
但是这支舰队能不能顺利的到达那里,还要看他们一路上的运气怎么样了,这个时候的好望角是属于荷兰人控制的,荷兰人一定不会舒舒服服的让英国人的舰队通过这里,这不用想也知道,但是海上的威胁还不仅是这么一处,舰队在到达印度之后,这里还有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其在果阿和锡兰都驻扎有军队,英国舰队想要通过这里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就算是舰队顺利的通过了这两地,他们还将面临最后的考验,那就是巴达维亚的荷兰人舰队,以及控制着马六甲海峡的荷兰人守军,这些都将给这支远征舰队带来十分巨大的威胁,约克公爵只能在心中为这群水兵们祈祷了。
而他自己这要准备动身了,国王要求他在和荷兰人开战之前将荷兰人在北美建立的那个什么新阿姆斯特丹给拿下,尽管詹姆斯。约克知道这样做并不合理,不是说拿下这座城堡不合理,而是如果他率军离开的话,那么英国本土就会面临着荷兰人直接进攻的危险了。
他虽然是王位的第二继承人,但是也仅仅只是查理二世用来笼络他的一种手段而已,他心中对此了然于胸,但是君命难违,他只能奉命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