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静嫣听得很是认真,对于姨娘说的话她也牢记起来,点着头回道:“女儿都听姨娘的,只有忍别人所不能忍之委屈,才能尝别人所不能尝的富贵。”
苏姨娘欣慰的点头,用手抚着她的秀发,轻声道:“我们三小姐日后一定是人中之凤,岂不府里那些俗物所能比的。”
“嗯!”谢静嫣坚定地点着头。
她发誓,她一定要嫁得比谢静娅更好,她要让这府里的人瞧一瞧,什么叫福贵之命。
苏姨娘从谢静嫣院子里回来时,便唤来王嬷嬷,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好几句话,王嬷嬷听了后便匆匆的离了院子。
过了几许功夫,快临近天黑时,王嬷嬷又回到了苏姨娘的院子,进了内室与苏姨娘商量事情。
“那银子,她可是收下了?”苏姨娘的手轻轻地抚着茶杯,不紧不慢地问道。
王嬷嬷回道:“姨娘给的甚是丰厚,她又岂有不收的理。”
“算她也是个识相的,收了便好办事。”苏姨娘的话使终是淡淡的,习惯了苏姨娘办事风格的王嬷嬷,自是知道,这样的苏姨娘便是想要狠下心来办些事情的时候。
王嬷嬷将手叠交着放在前面,恭身地回着:“今儿个那道士是打着跟谢府有缘,得了管家回禀老夫人才得见的,事先老夫人并不知有这回事。”
“那三小姐跟五小姐的事呢?她那边是怎么说的?”苏姨娘是个聪明之人,从谢静嫣那里得知,这三小姐与五小姐碰在一块绝对是个巧合,如果她们没有碰在一块并一起去了谢太夫人的院子,那道士就见着不这两位小姐,如果有人存心想要陷害,那这道士必定会有别意。
王嬷嬷继续回道:“听吴嬷嬷说,这道士当时跟老夫人正聊着这看面相之事,还说擅长看女相。然后老夫人便说府中有几位小姐想请那道士看一看,道士只说他一天看面相不能超过两人。”
苏姨娘静静的听着,王嬷嬷见她没有插话,便接着往下说:“那道士就随口说出今日出门时遇见了三个乞丐五只喜鹊,那就给府中的三小姐和五小姐看看面相吧,说完没一会,三小姐和五小姐正巧就到了老夫人的院子。”
“也就是说,如若三小姐跟五小姐没有碰巧遇到一块,谢太夫人定也是会叫了三小姐跟五小姐去她院子里让那道士看相的。”苏姨娘的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既然这是人为,那事情便好办了许多,只要顺着这根线往下查了去,她就不信揪不出那道士来。
王嬷嬷附和道:“是的,这三小姐跟五小姐看似是那道士借着所谓的随缘道出来的,但也不排除这中间是不是有人动了手脚,要不然这缺口怎么就指着三小姐去,很明显是有意而为之。”
“你派几个可靠的人去查一查今日那道士,这事情,我绝不会就这么算了。”苏姨娘的左手轻轻地扫过自己右手手指上涂着的丹蔻。
王嬷嬷连忙领命跪安。
苏姨娘唤了丫环进来让其去准备点心,另外的一位丫环则留下来替她重新梳妆。
镜子里的苏姨娘依旧肌肤胜雪,一双含水的眼睛灵动却又天生的透着一股子忧愁,这十几年来,她硬是跟吃了不老药的妖精一般,未见其有衰老之色,肌肤依旧跟少女一样透着明亮,眉眼间却多了少妇的几分韵味。
“姨娘今儿个晚想穿什么颜色的衣裳?”梳妆丫环在妆点完脸面之后问道。
苏姨娘随口回道:“今天个给我一身碧色的衣裳吧。”想了想,又补了一句,“将那白底绣着小荷叶的短马甲也拿过来。”
“是。”梳妆丫环应道。
没一会,一个俏丽如少女般的苏姨娘出现在了铜镜里面,犹记得,当年与着谢安邦第一次相遇,她便是一身这样的打扮,只是如今的衣料比起当丫环时的那会要好了很多。
耳语
晚膳后,谢太夫人留了谢安邦在正厅里说了许久的话,当她将今日那道士的话说与谢安邦听说,他始终是沉默不言的。
“安邦,对于那道人说的话,还有我做的这些个决定,你怎么看?”谢太夫人便征询他的意见。
谢安邦抚了抚自己袖边绣的祥云,淡淡地道:“母亲既然信那道士的话,那就让三弟一房人去庄子上养病,这样也好,外面也说得过去,走的时候给足些银两,别落了什么不好的以免让人说儿子虐待庶弟。”
“这个自然。”谢太夫人应着这话时,脸上的表情很明显的抽搐了一下。
谢安邦也没有理会谢太夫人,继续说道:“对于三小姐的事情,母亲大可先别放心上,她外貌漂亮难免会惹来一些口舌,这样的长相如若嫁与那普通人家那便是浪费了,要知道谢府后辈的路也需要这些女儿来做铺路,儿子自会有打算。”
对于谢静嫣的安排,谢安邦自有一番打算,如若让她嫁与普通家,岂不是浪费了她一番美貌。
“可是安邦,那道人说了,就因为她长相过于出挑,红颜祸水,这万一……”
谢安邦打断了她的话,回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于还没有定性的事情,我们暂时也没有必要就将三小姐的终身给定了,她小便是个才貌双全的,谢府还是应当继续培养着,等日后再定也不迟。”
见着谢安邦如此袒护着这个女儿,谢太夫人也只得暂时作罢,可是另一件事情,她不得不提。
“那关于你续弦的事情,我想给你提上议程,等这孝期一过,也可迎娶。”谢太夫人笑着将这话提出来,原以为谢安邦对续弦应该会有些高兴,谁知他竟是苦着一张脸。
谢安邦沉默片刻,才道:“这事情就先缓一缓吧,儿子暂时还不想娶。”
“不行,为了府里的安生,你也一定要续弦,这个事情绝不能拖,你得依着我。”谢太夫人固执起来。
见谢太夫人的态度强硬起来,谢安邦便退了一步,道:“要续弦也行,就别折腾了,就将苏姨娘提上去吧。”
“不行!”谢太夫人脱口而出。
谢安邦却不理会她,只道着一些苏姨娘的贤惠,“母亲,苏姨娘自打进谢府,为儿子生了一对龙凤胎,对于府中事务,她也算是尽心尽力,这么多年来,也可苛守规矩,府里上上下下对她也算是服帖,为什么就不可?”
后面那一句为什么,谢安邦问的很是理直气壮。
“她只是一个丫环出身,我们谢府的主母怎能让一个出身如此卑贱的苏姨娘来当呢,我绝对不同意。”谢太夫人依旧反对着,虽然谢安邦说的话有理,但是她骨子里对这地位卑贱的人就是瞧着不舒服,要不是念在她也算是个能干的,这些年她也不会睁只眼闭只眼让她管理府中事务。
想到这,她便想到了她的二儿子谢安康,如若他身姿健全,怎么可能会娶一个小官宦人家里的小姐,如若二太太是个眼光厉害的也轮不到苏姨娘来插一手。所以这一次,哪怕是为着她那大孙子日后有个好前程,也一定要找一个出身高的,最好是像王氏一样的。
王氏自嫁入谢府,谢安邦在官路上就顺风顺水,这若说没有王丞相的帮衬,他怎么就能成为大历朝最年轻的三品大员吏部侍郎。谢太夫人也是看重这一点,所以她这次就一定要挑一个跟王氏差不多的。
“那母亲,就说说你的想法吧?”谢安邦耐着性子说道。
谢太夫人调整了一下坐姿,润了润嗓子才道:“依我看,我们就按照规矩来,先从王氏家族中挑选适龄的闺女,如果王氏家族中没有或是他们不愿意的话,那我们便再从别的地官府人家里挑合适的。”
据谢太夫人所知,王氏家族里做官的可也不少,王丞相为了这唯一的外孙女谢静娅肯定也是愿意从族里挑一个适龄的来做续弦,这样于两家都是有利的,利益捆绑在一块,便更利于谢府子孙的官路发展。
“据儿子所知,苏姨娘进谢府的时候,是贵妾,是顶着王丞相义女的头衔进门的,这一点,母亲可别忘了。”对于提苏姨娘做正室,谢安邦也不退步。
谢太夫人听着他这样说,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苦口婆心地说道:“你这……你怎么就不想想,这有血缘关系跟没血缘关系差的可不是一截半截,再说了,她有给你带来多少助益,娶妻那得是娶个有益的帮手,而不是像苏姨娘这种娘家一点助力都没有的。”
“既然王丞相收了苏姨娘做义女,那自也是看重她的,这些年,苏姨娘也一直当丞相府为娘家,逢年过节,该行的礼该送的礼,她哪样都没落下,丞相府给的回礼母亲也是见过的,自也是没有轻了去。”谢安邦提醒道。
谢太夫人却冷哼一声,“那不是因为当时王氏还在嘛,王氏一直生病所以都让苏姨娘这个义妹代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