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需要时间。 同样的,这些差人去置办了。 那么,一些消息啊,在灵通之辈的耳里也是瞒不住的。 景仁宫。 惠贵妃就是得了最新的消息。 “你说那些奴才们真得了乾清宫的吩咐在置办了副后的行头?” 惠贵妃的眼中,有些了然之色。 同时,惠贵妃的情绪是复杂的。 副后啊。 皇贵妃的位份,惠贵妃当然也肖想的。 可惠贵妃有自知之明。 她在正统帝的跟前,那圣宠真的很薄了。 正统帝乐于给她的体面,那全是看在大公主的体面上。 她算得母以女贵。 惠贵妃在正统帝近些日子里,一直是初一、十五歇在了永寿宫的做法。 那就有诸多的猜测。 现在嘛,算是落石下来了。 只是,心中的不甘,心中的羡慕与嫉妒,还是让惠贵妃心绪难平。 都是后宫妃子,她比裕贵妃耿氏还早入宫。 想当年,她生下大公主时,何尝不是浮想翩翩。 可现实呢,很残酷。 惠贵妃觉得她哪儿都好,就是运道差了些。 如果当年她的不是大公主,而是大皇子的话。 惠贵妃想到了东宫的太子。 惠贵妃能如何? 一声的叹息。 “罢了,这事儿就当不知。等圣旨下来,咱们恭贺了永寿宫的新娘娘上位便是。” 惠贵妃许久后,平复了情绪,才是苦涩的说了话。 现实面前,惠贵妃低了头。 她能不低头吗? 她手上的筹码不够啊。 就惠贵妃的本心,她做事从来不是自己冲在前面的。 能行事,一定是把别人顶了上头。 真是有好处了,那也是想拿了时,还要多想想的人。 惠贵妃能如何? 惠贵妃在别人势强时,唯,忍了。 寿康宫。 皇太后在礼佛结束后。 皇太后便是散散步。 在寿康宫中,皇太后慢慢的走着。 她的身侧是武嬷嬷。 “这等太阳下山,天气爽利些的时候。散散心,倒是不错。” 皇太后随口说了一句。 “太后娘娘多散散心,自是锻炼了身子骨。” 武嬷嬷笑回了话。 “哀家瞧着天子要提拔了永寿宫。嬷嬷瞧瞧,永寿宫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皇太后似乎是随意的一问。 “太后娘娘是知道的。裕贵妃一直是谨慎的性子,倒不曾见了半分的轻狂。”武嬷嬷的嘴里是说了永寿宫裕贵妃的好话。 皇太后听了,轻轻颔首。 “这便好。” 皇太后似乎有些感慨,说道:“哀家也没有料到,这些年了,最后是耿氏上位。” 这个结果,皇太后真没有料到的。 只能说,她的侄女武蓉儿不争气啊。 “太后娘娘,裕贵妃是三皇子的生母,与寿康宫的缘分不浅。奴婢说句心里话儿,倒觉得裕贵妃哪怕上位,也一定是敬重您的。” 武嬷嬷看了三皇子的体面上,还是乐意说点儿裕贵妃的好话。 毕竟,武嬷嬷看得出来,皇太后甚是看重三皇子的。 “嗯,嬷嬷,你这话有道理。” 皇太后笑了。 皇太后当然懂的。 这后宫的嫔妃里,数了现在的人,那跟寿康宫缘分最深的,还真是永寿宫的裕贵妃。 所以啊,正统帝给皇太后透了一些消息时。 皇太后是默许的态度。 不反对,其时,就是支持了。 正统九年,夏,七月。 乾清宫。 正统帝得到了前线的秘报。 这是暗卫传来的紧急情报。 正统帝打开看了,然后,胸口就是闷得慌。 秘报从正统帝的手中落下,落实御案上。 正统帝伸手捂了头,他的头很痛。 这是头疾突然爆发了。 原由? 自然是正统帝的情绪变化太大。 忍。 正统帝忍着,忍着痛楚。 可越是压抑了,那痛楚越利害。 “传太医。” 正统帝喊了一话。 被他打发在殿外的李公公赶紧小跑进来。 然后,应了诺。 太医院的太医,一直给正统帝治了头疾的王太医,这让李公公差人给请来。 施针、治疗。 王太医是老手,自然按着旧法,给正统帝行了疗程。 正统帝慢慢的,还是缓了一些。 至少,痛楚减轻了一些,不在那般利害。 “圣上。” 王太医是小声的说道:“臣再给您开个方子,内服的以镇心神。” “开吧。” 正统帝摆摆手。 得了正统帝的话。 王太医提笔,就是写了一个方子。 然后,自然是李公公去安排亲信的太监去抓药,去熬药。 乾清宫内。 正统帝是等了两刻钟后。 这才是饮了药汤。 许是真有些效果。 正统帝感觉有些睡意,受了一翻头疾的苦,这睡意来,就真是歇下了。 小憩些时辰。 等正统帝醒来时,他感觉头不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