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太子耐心好,就是乐得这一位不会说话的,那是谈些趣事。 说的,自然是太子在宫外的一些见闻。 太子出阁读书。 接受的是储君的教育。 正统帝不会想要一个腐儒一样的儿子。 最好是上门能治军,下马能治民。 不知民间疾苦,那是万万不行的。 太子的年岁在正统帝看来不小了。 这民间的疾苦,还是要见识见识的。毕竟,再过两年,太子一旦指婚,那可能就是能成家立业的男子汉。 于是,太子跟两个年岁小的弟弟不同。 他真出过宫,还去郊外的小村子里,见识过贫民是咐生活? 在太子眼中的贫困。 实则,这还是京都附近,是皇室眼皮子底下。再穷,穷的算这个时代的有限。 真穷的,那是穷乡僻壤里。 离着京都,离着承天府可选着。 那等地方,一般都可能在朝廷的奏章与邸报里,可能都没漏过脸的。 毕竟,没啥子突出来,可以拿来讲一讲的。 穷,是这一个时代的普遍。 都穷了,自然就不需要大讲特讲。 只有富,才是少数的。 寿康宫到了。 太子与四皇子凑得近些。 三皇子的眼神里全然的平静。 他不觉得太子这般做了姿态,就真的能坏了他的心境。 毕竟,他和四弟打小一起长大的。 四弟与他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他们皆是嫡出的皇子。 太子呢? 司马贤哪怕知道的,太子是长兄。 可司马贤还是有一种感觉,他不比太子差。或者说,周围的人都在用一种态度告诉他,他与太子之间,都是彼辈难相融的态度。 毕竟,他们一个是东宫储君。另一个是储君最大的威胁。 对于自己的身份,司马贤还是有一定的认识。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你们三人一起过来,倒让寿康宫热闹起来。快快起身,坐。”皇太后的态度很和蔼,一幅慈祥老祖母的样子。 三人谢了话。 然后,落了坐。 皇太后的目光,在太子的身上看了一眼。 “太子长大了,瞧着也快到指婚的年纪。”皇太后这般一说。太子听了,只是笑道:“指婚乃是大事,全听父皇的旨意。” “嗯,你是好孩子,是一个孝顺的,定是知道了孝顺你们父皇。” 皇太后夸了太子。 太子听了这话,也是一笑。 皇太后的目光,又是挪了三皇子、四皇子的身上。 “你们想是学习一天,肯定也是累了一天。”皇太后说道:“恐怕饿了吧?哀家让人备了你们爱吃的,晚膳有你们这些孩子陪着,哀家用饭都香。” “能陪了皇祖母一起用膳,我们吃着也香。” 司马贤忙是回了话。 司马礼点点头。司马礼话不能讲,他最长做的,就是点头,又或摇头。 至于比划了手势? 不存在的。 他宁可写了小纸条。毕竟,他的身上,随时都是揣了纸条的,以及能写字的碳笔。 简单,也方便与人交流。 不过,更多的时候,能不写了纸条,司马礼也不会写的。 沉默,少表态。 何尝不是这一位四皇子的保护色呢。 哥哥的出色,他的安静,只是一种皇子的成长罢了。 因为,他无害,所以,大家伙在他的面前,总会露出了更多的特色来。 这些观察,四皇子看的仔细。 他总是一个人细细的品味。然后,做一个看客。 又或是,他习惯了,给三哥当一个陪衬? 晚膳后。 太子留了下来,还是借故与四皇子多说说话。 “皇祖母,您与三弟谈些趣事儿。孤就借走了四弟,孤可知道了四弟欣赏绘画。孤那儿得了一些孤本,想找四弟去品品画。” 太子这般的表态。 好明显的,对待两个弟弟的差异表现。 皇太后听了,却是沉默了片刻。 然后,皇太后笑道:“礼哥儿,你可想去?” 司马贤从未曾这般的觉得,太子大哥是不是想抢了他的弟弟啊? 他心中有一种感觉,就是不乐意的。 可司马贤更懂的,他的弟弟是弟弟,不是一个奴才。 弟弟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他得尊重了。 这是母后的教导,他们是兄弟,也要相互的尊重。 于是,司马贤沉默了,他等了四弟的回答。 这表示了,他的尊重。 “……” 司马礼没有回话,他只是点点头,算是给了回复。 太子见状,笑了起来。 “等四弟品了画,孤可会赠了四弟,让四弟挑了喜欢的。” 太子又是圆了场。 然后,在司马贤的失落中,他的四弟跟太子离开。 寿康宫内。 皇太后笑道:“贤哥儿,你这脸色不好看,可是心中不舒坦?” “没有,皇祖母,您说笑了。” 司马贤掩饰了心中的想法,他说道:“太子是我的皇兄,四弟是我的兄弟。他们一起品画,我陪了皇祖母,这没什么不好的。” “他们一起谈了兴致爱好。你在这儿,陪哀家一个老婆子。你倒是得无趣些。” 皇太后却是笑了。 “怎么会?俗语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这可是多亲近了皇祖母,多得皇祖母的教导。”司马贤嘴里说的话很甜。 皇太后是受用的。 倒底这是抚养长大的孩子,皇太后总要格外的偏爱几分。 “秀秀,来,见过你表兄。” 祖孙二人说些话时。 武秀秀又亲自的奉了茶来。 然后,皇太后招招手。 这算是给二人创造了独处的时光。 “姑祖母。” 这等私下的时刻,武秀秀才称呼又不同。 “表哥。” 武秀秀在见到了三皇子时,还是唤了一声,也是又羞又怯的。 “表妹。” 当着皇太后的面,司马贤很给了武秀秀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