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穿越1640 > 第86部分

第86部分(1 / 2)

>

曼城广播电台里,主持人乌贼刘,首先做了开场白,随后介绍了今天的擅长的两只球队的基本情况。

因为娱乐项目的缺乏,穿越众内部的小伙们为了自找乐趣在曼城组建了两只球队,球队的教练基本上穿越小伙里的那些二把子球员,当他们将这项激烈的竞技运动交给新移民们时他们惊奇的发现,那些来自欧洲的家伙的确有着对足球与生俱来的天赋,技术很快就超过了他们这些师傅。

这让当教练的穿越众小伙么们汗颜不已,马上放弃了继续教授这些家伙的想法,而是开始组建起了每周末职业性的足球比赛。

为了方便民众的娱乐又不影响其他人的生活,曼城市政府特意在北区的一块空地上,划出了一个区域建设为体育场,在招商引力等政策的诱惑下,很快有人出钱承包了体育场的建设项目。

现在每到周末,曼城的年轻小伙基本上都会约上一两个好友,或是带上自己的女朋友,穿着自己支持的球队队衣,或是拿上一面小旗,进入体育场坐在观看台上支持自己的球队。

在体育运动的带动下,曼城市很快就发展出了一些相关的产业,比如生产儿童玩具的厂子,还有专门定制球队服装的店铺,几乎只要到了周末,整个体育场上就会座无空席,挤满了观众。

远远就能听到从体育场方向传来的叫喊声,加油,加油,不过受制于大明移民和欧裔移民的谨慎小微的性格,目前还没出现过球迷互骂或者是对打的现象。

看来17世纪的东西方百姓还是都相对老实文明的,并不会在球场上动不动就骂人。

随着足球运动兴起,可乐爆米花等看球必备的食品也被推了出来,原本可口可乐的主打市场是欧洲和东南亚的各国殖民地,现在有了足球,也开始逐渐像国内的市场进军。

可以说一个小小的足球运动不但带动多条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增进了国民之间的友谊。

丁顺涛是来自大明的一名普通移民,目前就职于某家具制造厂,自从喜欢上了足球这项运动后,每到下班或是周末就会邀上几个好友找一块空地进行踢球运动,自从有了定期的球队比赛后,他就更是成为了一名疯狂的球迷,不但买了支持的球队队衣,还组建了一直粉丝队。

只要自己喜欢的足球队上场,立马就能看到他领着人大喊支持该球队的喊叫。

在通往体育场的路上,丁顺涛脖上挂着口哨,手里拿着旗子正朝体育场内走去,突然迎面遇到一个熟人,是自己的老乡,费清。

“钉子,这两球队你看好哪只,我觉得圣诞岛的中超一定会赢,他们有足够的后补队员。”

丁顺涛听到老乡的话,只是笑笑没有开口,而是看了眼手上的表:“如果真的只是表面上这样,那我认为这场比赛一定没有他的观看性,两支球队谁能赢这个绝对是本场的最大的悬念。”

作为一名球迷,丁顺涛已经学会了不从表面来判断强弱的本事,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也许中超会弱一点,因为他门的替补队员比较多。

但比赛没有开始前,谁也不敢保证谁赢,毕竟这两只球队可是初来乍到。

“钉子,咱们来小赌一把如何,”费清笑着掏出一张十元的纸币,意思是要和他小赌一下。

丁顺涛,小心的朝着四周看了眼,确定没人看到这边时才说道:“找死呢,国朝法纪可是严令禁止**的,小心进局子,快把钱收起来。”

怕啥,他们又不知道咱们在**,费清一脸不在乎的表情说道。不过丁顺涛似乎对他的提议没有丝毫兴趣,而是直接自古自的走了。

对于他来说,两只新球队的比赛可比那十块钱重要多了。

进入到球场,已经基本坐满了人,球迷们对于这两只新球队的的疑惑也很大,都在猜测谁会赢。

中超从表面上来看,的确实力雄厚,连替补队员都有八人,而米兰队则比较寒酸多了,只有十二满员的队员。

如果此时是一名新的球迷一定会认为中超必胜,而老的则会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开场前的一分钟,球场内的广播里传来倒计时的数数声,随着倒计时完,队员进入赛场,所有都把目光集中在了两支队员的身上,双方球员首先做了一番握手的动作打招呼。

然后在发球员的将球抛入空中落下的那一刻,双方的队员迅速化身为小跑健将,中超队员首先抢到了球,将球迅速的踢进了米兰防守的那一方,而米兰的防守的那边却也不弱,中锋首先进行了防卫阻挡住了对方的第一轮进攻。

光是从开场就让球迷看到精彩的一幕,赛场的较量越来越激烈,甚至到目前为止谁都没有攻破对方的防线进入一球,而球迷们也是越看越起劲,在心里想着总算今天没有白来看到了两只实力强悍的球队,要是对上曼城和皇马不知道会如何。

就在有些观众进入思考的时候,米兰首先攻破对方防线进入第一球,赛场瞬间欢呼了起来,而中超队员的进攻也越来越猛烈,每次在要攻入对方的球门时,都被米兰队员挡了下来。

赛场上的你攻我守还在继续,而曼城国立小学的会议室内,教师们也在讨论是否在体育课上加入足球运动这个项目。

第221章学而优则仕

根据国家民政总局的统计,全国7岁到16岁的少年儿童约有近三千人,而且这个数字也随着每年的移民计划比例相提高。

国民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澳洲共和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光是整个曼城的适龄学童就达到了近两千一百人。

面对一个总人口只有一万八千多人城市,这样的适龄学童比例无论放在后世哪个地方都是相对恐怖的。

曼城国立小学和中学,除了增开班次之外,就是教师人才的严重缺乏,原穿越众里的教师人才,都在不断的寻找新的工作选择离开没有前途的教师岗位,而从明朝新移民中进行培养的一些读书人,也不太愿意教书育人。

虽然教书是一项很伟大的职业,工资也相对较高,这是当初学校一建立时就定下的教师高工资待遇目的就是希望能留住教师人才,但面对于经营自己的事业的诱惑,显然很多人选择了放弃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部部长于丽红大姐,曾经不止一次提出,强制教师人才的流动性法案,可是都没有通过,不用想这个法案如果一旦通过,那些穿越众里的教师会做如何感想。

总统周爱国总是语重心长的说,要留住人才还得靠心,要让他们自愿留下。靠强制手段是不行的,既然人家不愿留下,那么就是一定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于丽红铭心自问自己在对教师争取福利时,做的已经相当好,甚至不止一次在议会上与其他议员站起来大声叫喊。如果这样做的还不太好,那么自己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做了。

几天前,她无意中与赵世杰聊起这个话题,问对方,怎么大家就都不喜欢这个职业呢,就连明朝来的那些读书人也不愿意。

对方笑了笑,解释道:这就是你于大姐没有去了解他们真的想要什么,而如果真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那么问题一定会容易解开。

赵世杰给他举了一个简单例子,就拿那些大明来的读书人来说,他们的之所以选择澳洲,一是因为穷困,二是不得志,屡考不中,俗话说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古代的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现在来到了新的地方只是改变了穷困的生活,那么他们一定会不甘心,前者又有草根出生的几位镇长等官员,你叫他们如何能够平常心对待。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