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点到是和多尔衮学的很像,多尔衮被誉为满清贤王,所指的不只是他在用兵上非常厉害,还有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能比较知人善用汉臣。
所以豪格也学了他这么一手,来给自己增加声誉,同时也是为了与他一较高下。
当然此时关注的重点是在福王被人劫持,南京朝廷的势力地盘突然陷入到了群龙无首,即使那些有心的大臣想要立国个儿皇帝也立不了,因为福王这家伙把所有的儿子女儿都带走了。
现在一时半会还真的不知道去哪个地方弄个人出来,更何况这个人不能乱弄,你得讲究正统出生,要不然那些人可是盯着你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陷入到了两难的局面。
要么告老还乡,要么就找个人随便投靠混一碗饭吃,但是这样下去,地位肯定是不能与那些两广的官员相比的。
福王被什么人劫走了,据护卫们说,应该是澳洲人,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们证据,劫走福王的人用的都是火器,而且从现场的爆炸残痕来看也只有澳洲人的火药才有那么的威力。
所以一部分官员开始呼吁让澳洲人把福王一家老小交出来,否则兵戎相见。
这个威胁。显然没有什么卵用,别说现在南京朝廷的兵力没有那么多,就是有那么多也不敢轻易的南下得罪两广新军。
两广的兵力虽然部队,但都是精兵,在加上有过那么一次教训,谁还敢去送死。
在这种前提之下。澳洲人只会把他当成一种笑话来看。
就在南京官员们为福王被澳洲人绑走而大发檄文的时候,福王已经到了香港,市长根有发和总督等都到码头亲自迎接,这让福王非常感动。
自己可以说已经完全依靠澳洲人鼻息了,这个时候他们不给自己脸色就不错了,现在还能对自己这么亲切可见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
去澳洲虽然没有那么大的权利,但至少可以过得安稳太平。
福王到达香港的消息,很快通过了两广日报的报导传遍了两广,所有人都知道了福王一家老小在香港。并且受到了总督市长的接见,一些居住在香港的士绅和前官员们则纷纷前往拜访。
这个拜访其实在福王自己看来是不想要的,为什么呢,因为一旦有人拜访也就意味着自己将会重新陷入到权利争夺的漩涡之中,他根本不想在参与这件事。
但是人家拜访,你也不能不接受,所以福王想了办法,召开记者招待会。利用这个舆论将自己退位的消息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自己其实对权利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这样做也是然他们死心,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寄托在自己身上是没有用的。
于是两广日报接着又刊登出了福王退位,并且将移民澳洲的消息刊登了出来。对于此事,桂王首先接受了记者采访,表示感到惊讶。同时也为福王能够顾全大局表示感到震惊,而且他还决定亲自去香港见一见福王兄。
这则消息一出来,必然是引得南京朝廷的官员不满,福王退位也就意味着他们要么选择投靠满清要么选择两广,因为福王说了将自己的地盘全都交由桂王。要是不投靠两广就等于是乱臣贼子。
桂王对此当然是表示欢迎,只要来投靠的都欢迎,原来什么职位的到了两广还什么职位,并且还给你们安排住房等。
一些有志气的则直接弃官回家,另外一些早就像投靠满清的则在这个时候找到了借口,说什么不与两广来往。
总之一句话,想要当汉奸的还是当了,不想当的则去了广州,至于还有一些******则是想要看准时间准备要高价。
对于这种的两广是坚决不要,不算你拥兵多少坚决打你到底。
所以******在两广是混不下去的,但去了满清那里虽然能混个官,但也是要被当成炮灰来使用的,就看看吴三桂就知道,手里握着关宁铁骑还不是一样成为了炮灰用。
在福王宣布自己退位,南京朝廷地盘由桂王接收后,两广的新军顺势接管了大片地区,还有一些则是维持了原状,目前来说两广的兵力还是不足,所以扩军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不扩军已经无法应对接下来的新地盘,所以扩军势在必行,不过还好,两广这次出手帮助福王所获得钱财不少,要想扩建一个师的兵力还是搓搓有余的,而且福王为了支持两广新军还特意捐献了一批文物出来。
这批文物被以拍卖的形式来筹集军费,此举被两广日报一报道,南京的那帮子官员这个时候才发现,国库的钱居然被搬空了,皇宫里带出来的东西也没有了。
看来这个大胖子是早就有预谋的逃跑,不是什么被澳洲人绑架,分明就是他自己勾搭上人家了啊。
此时气愤也没有用,那些不走的也只能干瞪眼,而福王对于香港多姿多彩的生活很是满意。
为此他对澳洲是什么样就更加感兴趣了,澳洲必然是香港还奥繁华的存在,只要能够去到澳洲一切就好办了,自己有那么多钱财还爬过不上好日子。
只是这个澳洲人给他办理的签证还没有下来,而且据说需要澳洲国要好好研究一番,是否让他入境,因为身份太过特殊了。即使他退位了也是朱明王室成员。
当然澳洲研究的不是他究竟能不能来澳洲,而是对他未来的安排,同时也是在等候从国内出发换防的军舰将总统亲自签发的文件给他。
(未完待续。)
第543章两广扩军
两广新军扩建一个师,可以说对于澳洲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订单,而且因为这笔订单潜在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还将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制造武器需要钢铁,火药等都是相关的产业链,这些连在一起可以说就等于在无形之中将澳洲的经济往上带动了一个层次。
除了能够将本土的经济带动之外,对香港的经济也会有巨大的影响,军装的生产将会有香港的企业的进行,这里已经投建了一家杨雯雯制衣厂,规模一点也不比本土的小,可以说这家制衣厂的销售范围涵盖的是整个大明以及周边的中南半岛。
一个师级的单位人数,也就意味着要扩招一万多人,沈犹龙虽然在军费上没有压力,但想要一下子招收那么多人还是非常困难的。
而且目前两广的军队在进行改革,原本的各路总兵已经基本被他拿下,老式的旧军已经不能适合当下的发展,所以必须裁撤掉,这里面的利益一定会受到影响,这个是自然的。
不过这些总兵也不敢反对,老沈的手里五千多人的战斗力直接可以吊打几万人的存在,这样的实力可不是谁都有的。
所以对他们来说,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乖乖的听话,老沈很有可能不会对他们动手,否则以老沈的手段必然要对他们进行一番吊打,对于他们,老沈可以说已经完全不放在眼里。
实力就是一切,有了实力就能决定一切,也可以拥有话语权,所以老沈有这个实力决定两广的事务,这是其他人不敢反对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他要扩军等于无形之中又增加实力,可以说更没有敢反对了。
两广的军队改革,老沈请了澳洲专家来亲自专门针对性的做出选择。
整个两广共有军队数量总数在十一万人之多,这些都是旧军部队。同时也包括卫所军,改革后,卫所编制的军户将直接获得民户籍,愿意当兵吃粮的必须体检合格之后才能进行。
同时澳洲给出的一份方案是两广实行义务兵制度,就是两广的男性青年,年满了十八岁都必须进行体检参军,但是考虑到目前两广地区流动人口巨大,这个标准可以不用实行的那么严格。
毕竟现在的两广难民可以说有几十万之众,这么多人全都移民到澳洲去不可能,对他们的安排也是必然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那么青壮送到军队,让他们去打战为国家效力。
两广改革军队首先从卫所军户开始,对于那些实在是没有战斗力的直接清除出军户编入民籍,对于不想当兵的也直接编入民,然后这些入民籍的,以及该村年轻力壮必须参加由两广兵部组织的民兵训练。
民兵制度是两广改革的一个重点,这个制度在各村实行,一般将原本的卫所军户和现在的退役士兵纳入到这个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