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其多尔衮更是特别注意了这次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力,两广由于黄福的来访,民间的不稳定因素也平静了不少,这是非常难得的。
除了商谈关于建立工业园区和改革的事情之外,黄福这次的主要目的还有一个就是打通进出口茶叶和丝绸的渠道。
因为江南部分地区被豪格的大军占领之后,给茶叶出口带来的不少的阻力,原本的茶商和茶农们要不是为了躲避战祸跑路了,要么就是不敢轻易的出口茶叶,怕被豪格定上一个通敌的罪责。
茶叶是澳洲本土消费的最大日用品之一,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喝茶的习惯,但自从南方发生战事之后,茶叶的价格确是节节高涨,尤其是产自福建武夷山一代的茶叶更是价格高涨。
郑芝龙为了筹集军费,不得不将茶叶的价格提高了两倍,为了争夺茶叶这一主要出口的产业,豪格的大军直接开进了福建武夷山一代,试图利用人员上的优势将这一区域占领下来。
澳洲人进口茶叶的事情,他也是从一位海商那里了解到的,加上现在茶叶价格高涨,如果能把采摘的茶叶卖给澳洲人,那么将可以购买到更多的武器,这也是为什么豪格要占领这一区域的主要原因。
原本应该进军福州和泉州等主要城市的他,突然改变了进军方向,将触手伸向了福建的主要产茶区域,希望控制这一地区的茶叶贸易来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从战略上来说他的这个想法是对的。因为郑家出口的贸易之中除了丝绸瓷器等,其中主要的产品就是茶叶,郑家对日本的贸易茶叶出口的份额占据到很大,因为日本的贵族也有饮茶的习惯,所以这里主要的茶叶消费市场之一。
如果这场战争持续下去的话,很有可能这些人就会动身前往香港进行先期的布局,不过现在看来对峙还会持续。
郑家似乎有不夺回这一区域不罢手的态势,从福州等地征调的武器弹药和援兵已经在路上,他们准备利用武器的优势来压倒豪格。
但是郑芝龙不知道豪格的大军里其实拥有澳洲武器不少,如果只是想要利用武器来压倒。那么很难做到,而且最多的可能性就是打一个平手最后,并不能做到完全收复这一地区,真正想要收复这一区域就必须通过人员的优势,以及切断豪格的军事物资补给,但是看来郑芝龙并没有这个觉悟。
面对这一情况,郑芝龙有些束手无策,原本是想要通过坚清壁野来消耗掉豪格的实力,现在看来根本不行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家伙给他出了这么个注意。占领主要产茶区域就等于切断了郑家百分之四十的收入。
一旦茶叶的主要出口区域被占领,对郑家的打击可想而知,郑家主要依托的海上贸易。
贸易的特点就是贩卖物资到各地去,现在没有了东西卖。在加上豪格的进军导致了一系列的商业贸易往来,已经让他的收入严重缩水,进十万大军的人员要养,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没有了资金的支持。对于郑家来说将很难以维持庞大的开支。
所以郑芝龙必须出兵将豪格占领的武夷山一代夺回来,只有夺回了这一主要的产茶专区,才能维持郑家的基本开支。
豪格将十万大军布防在武夷山一代。对这里的茶叶出口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所有外出贩卖的茶叶必须由他收购进行转卖,对于他的这种行为茶农好茶商们根本是敢怒不敢言,能捞到一个本钱就非常不错了,这个时候还敢提什么其他的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郑芝龙集结大军要夺回这一起地区的消息已经被豪格知道,对于老郑,可以说他是根本不放在眼里的,在他看来两广的新军也许还可以一战,老郑也就是一个空架子罢了,能够战斗的部队不多,别看有十万人,但战斗肯定不能和八旗兵相比。
双方军队的接触在武夷山下的一座小镇,双方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小规模的作战,郑家军因为熟悉地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种主导地位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豪格的军队配备了大量的火炮,一点也不弱于郑家军,在加上人数上优势成为了满清压倒性胜利的一战,这对于郑家军来说是根本没法比的。
现在郑家军的人数只有三万人,驻防在其余地方的军队又不能调防到这里作战,所以首战以郑家军的败退结束。
这场战争也被澳洲等众多势力关注着,因为一旦打赢了意味着茶叶的价格将会有有下降,如果输了也就意味着维持原样,持续的对峙将会使得价格上涨。
通过对茶叶市场的对比,一些茶商的确提高了价格,这让澳洲商人看到了商机,一些人利用战争因素,通过哄抬价格,将茶叶的价格吵到虚高,吸引投资者进入,最后进入的人就像是后世进入股市的人一样被套牢。
当然这种吵茶叶风潮并不是只有澳洲人在玩,大明本土的商人同样也在玩,最后就看谁最先脱手出来罢了。
对于这种行为,澳洲政府表示默认,并没有强有力干预,毕竟境外资金的对大明市场的投机行为,政府是干涉不了的,同时这也是私有经济的自由。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因为茶叶而发动的战争,对于后市的期货交易市场建立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澳洲本土的金融家已经想到了一个全新的吸收资金的武器,建立一套17世纪的金融体系,利用市场的多余的资金来发展本土。
(未完待续。)
第559章文化输出
发生在武夷山一代的战事还在继续,双方已经进入到对峙状态,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可以说是豪格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也从另一个方面检验了郑家军陆战的能力。
面对满清八旗军的战斗力,郑家军虽然没有惨败,但至少也是败下了阵来,虽说郑芝龙对于这次战斗的胜败并不是很看重,但从心里已经打定了主义要给自己找一条后路。
当然此时对于正在两广访问的黄福来说,发生在福建的战事只是一个小插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像澳洲的外交人员一样,再次提到希望双方保持冷静,克制,尽量不要将战事升级。
这种发言虽然没什么卵用,但至少表明了一个态度,澳洲不会参与到这件事中来,你们继续的意思。
郑芝龙对澳洲的发言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表示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收复失地。
黄福来广州的目的除了商讨日后出兵事宜之外,还有一样重要的任务就是澳洲文化输出的任务。
通过与澳洲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政策,要想未来拥有一个完全倾向于澳洲政府的大明,加大留学移民和发动官员子弟到澳洲游学,以及输出文化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澳洲的文化输出工作一直很缓慢,基本上停留在了一个停滞不前,可以说这和澳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发达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对着黄福内阁的上台,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比周爱国要高的多,无论是民间娱乐也还是官方的歌舞团等都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这次随黄福一同出访的就有国家红星歌舞团,以及若干民间艺术团体,这些剧团都是澳洲的文化重要输出的传播人。
红星歌舞团的表演主要以中国历史上的传奇故事改编为主,主要宣扬的都是澳洲精神等。
澳洲精神以自由平等,发展创新为主,这是澳洲最为重要的一项精神。
当然为了让大明人更加接受澳洲文化。国家出版局和教育部的工作者被召集起来连夜开会,分别印刷出版了自由与平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故事的改编小说。
从文化入侵到经济入侵,这是澳洲对大明的一场从本质上改革,希望通过一些列的软刀子来影响人们对固有传统事项的凭弃。
至于这样的文化输出会不会引起沈犹龙的注意,估计一时半会老头子也不会注意太多。
谁会想到澳洲人搞的这东西对大明的文化输出上面去,当然一时半会可能想不到,但随着影响越来越大肯定会引起重视,古代的文字狱也是非常出名的。
黄福与沈犹龙基本交谈完了关于征地的事宜,现在要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建立两国的密切交往以及文化传承。
作为教育部长的于丽红大姐参加了这次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