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大明1937 > 第810部分

第810部分(2 / 2)

明军合围迪化之后,莫斯科发来了命令,要求迪化守军烧掉所有粮食,一粒也不留给明军。但是明军再次启动了“拯救平民令”,用飞机在迪化上空散发传单,告知苏军,这些粮食是两疆百姓的生命,每少一吨,就会多饿死好几百人。如果粮食被烧掉了,那么迪化苏军所有尉级以上的军官都将被枪决。

传单上还用好几中文字告诉迪化百姓,现在苏军马上要烧粮食了,这可都是你们的救命粮,你们能不能活下去,就看这些粮食能不能保住了。

本来城内苏军已经把坦克开上街了,严防**。但是现在传单一撒下去,**再也控制不住了。迪化一个师的苏军顿时又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讯照例被搞断,又是师找不着团,团找不着营。再加上200万吨粮食实在太多,是分成好几处大粮仓储存的,都不在一个地方,所以每处粮仓的守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电话不通,而派出去的传令兵又很难穿过到处都是**的城市。有的粮仓的守军觉悟很高,觉得宁可被枪毙,也不能让这些粮食落到明帝国主义和当地富农手里。他们就点火烧了。然而大部分粮仓的守军都没那么一根筋,都想先守着再说。

城内**,加上城外猛攻,很快,迪化被明军攻克了。200万吨粮食中,已经有大约6万吨左右被烧掉了。——粮食太多了,就粮仓守军手里那几百升汽油,仓促之间也最多烧这么多。

……

明军扑灭大火,把剩下的粮食保护了起来。很多项工作同时开展起来:处理俘虏、布置防空、巩固防御工事、拿出一部分粮食在迪化城中发放……另外,很快组成了一个军事法庭,对苏军烧粮食的那个连的军官进行了审判。

军事法庭就在迪化城内的一座粮仓旁举行,那座粮仓正是被放火的一座。迪化城内的老百姓都围在旁边看,“杀了他们”的喊声响彻云霄。明军宪兵好容易才让周围百姓安静下来。法官是明军军法处的一个上校,他最后拉着脸,庄严地宣判道:

他说到这里,整个法庭的几十人都站起来了。而几个苏军被告本来就是站着的,此时听着身边的翻译,都已经是面如死灰。

法官目光冷冷地扫了一圈几个人,说道:

“处以六名被告死刑,执行枪决。”

“啪!”

木槌狠狠地敲在桌面上。当时六个苏军军官就瘫了。

旁边的十二个明军宪兵上去,很麻利地把他们五花大绑,然后押上汽车,开了出去。后面围观的人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一路跟着汽车,来到城外。

城外已经选了一块空地,挖好了六个坑。宪兵把六个苏军军官架到坑边上,然后行刑队军官一声高喊:

“举枪!!!——预备——”

一个苏军军官突然颤抖着高喊:

“斯大林同志万……”

“放!!!”

一阵密集的清脆枪声,白烟飘过,六个苏军军官齐刷刷地栽倒在了坑里。

'  '

第217集 绿教区的两种未来

随着明军在两疆地区节节胜利、当地兵员越招越多,这些新武装的名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了。之前明军总是也把他们归为“白卫军”,打算让他们名义上属于自由俄罗斯的。但是现在相继有几位大臣提出异议,说既然兵是在两疆的土地上招的,而两疆又属于大明的领土,那么为什么从大明领土上征召的军队要叫“白卫军”、并且要归俄罗斯管辖呢?

统帅部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与其说是一支部队的名分问题,倒不如说是这关系到两疆的名分问题。统帅部和内阁开了一个会,军政两套班子商议决定,今后凡是在大明领土上招募的军队、或者在准备划入大明领土的土地上招募的军队,一律并入明军体系。如果今后打到了更西边,比如哈萨克斯坦,那么在那里征召的军队就可以叫做白卫军,名以上归自由俄罗斯管辖。

决定作出后,内阁和统帅部以奏章的形式拟了一份电文,发给了朱佑榕,奏请批准实行。朱佑榕看后觉得很有道理,但她拿不定主意,又给向小强看。向小强看后有种惊醒的感觉:确实是这么回事!这事关两疆的合法性问题,的确马虎不得。——这么重要的问题,自己竟没有想到,还是内阁大臣先想到了……不过向小强转念一想,也就能够自我安慰了:这也正常啊。内阁大臣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这种政治上的事情最在行吗?要说让自己这个小伙子比那些搞了一辈子政治的老头们还牛,那要求也太高了啊,哈哈。

“嗯,”向小强点点头,把奏章还给朱佑榕,“说的在理。“那我批不批?”

向小强很知道分寸,他笑道:

“这得你看着办。我要是你我就批。”

朱佑榕笑道:

“那我批了哦?”

“哎呀,哪儿那么磨叽呢……批吧批吧。”

朱佑榕咯咯笑着,拿起朱笔“披红”过,然后把奏折递给卫子衿拿去用印了。

……

自此,在两疆征召的新部队,都成了明军部队。但是,这些当地部队被分成了两种,一种就是明军正规部队,按照大明陆军给番号,穿大明陆军制服。配给明军相同的武器、装备、伙食、军饷,而且长途机动行军也都是乘坐军车。总之一切都跟明军相同。

另一类叫做“训练部队”,在装备、武器、伙食、军饷等各方面比正规部队差不少,连制服都是单独设计的,质量做工也差不少。这些部队也没那么多军车,要么是步兵,要么就是骑兵,运输工具也多是马车驴车,硬件水平和苏军差不多。

前一种“正规部队”数量很少,门槛较高,不是谁都能进的,要经过精挑细选,除了体格强壮、作战勇敢、训练成绩突出之外,还要受过教育,有一定的文化。也就是说,整体素质不能和明军部队相差太远。而后一种“训练部队”数量就很多了,占了新征部队的80%…90%。

这种差别化处理,是沈荣轩的主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都按照明军正规部队的标准,那么开支太高,国家养不起那么庞大的新增军队?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