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十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耽美书库,www.danmeisk.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为了这个不省心的儿子,朱棣真是豁出去了,他不是多恨这些文官,更不恨皇帝,他知道朱高煦这小子闯的祸有多大,能保住一条命就算不错了。 如果把他朱棣放在皇帝的位子上,为了收拢人心,为了坐稳江山,他会毫不犹豫去牺牲掉别人的儿子。 毕竟,皇帝是让他去对付孔家,可没有让他去劈圣人牌位。 你杀了衍圣公,那得罪的只是孔家一家,可劈了圣人牌位,那得罪的就是天下的读书人,这是把火直接引到朝廷,天下的士绅会借着这把火将新政焚烧殆尽。 朱高煦是爽了,可这屁股就要皇帝来给他擦,朱雄英也为难啊,为了新政大业,他不得不处理朱高煦,来安定人心,一旦让读书人闹起来,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但他把如何处置又交给了燕王,也算卖个小人情。 昨晚,朱棣,朱高炽父子找老爷子为朱高煦苦苦求情。 老爷子说自己已经不过问朝政之事,让他们去找皇帝,言外之意也是不想管。 即便是孤傲的朱棣,为了儿子也彻底拉下了面子,在老爷子面前那是死缠烂打,这才有了今天这场戏。 其实,高阳王之事,还有一个办法解决,那就是朱雄英直接用皇权强压,但这么干的话新政推行起来会更加艰难。 此时的朱棣大有服软之意,再不似刚才那般强硬。 他和几个哥哥不一样,朱樉叛逆,不好读书,生性贪玩,朱棡读书好,有武艺,能带兵,长得也帅。 而朱棣就是个大老粗,不喜文墨,就好刀兵,是个地地道道的武夫,和大哥朱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这位大名鼎鼎,威震北疆的燕王,为了自己儿子,也不得不向这些他瞧不上的文官低头。 而且经朱高煦这么一闹,燕藩算是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彻彻底底断绝他那些小心思。 这江山就算给他,也不会得到士大夫的支持,打天下你可以靠武夫,可要治天下还是离不开这些文官。 你把人家先师的牌位都给砍了,谁还愿意帮你干活。 别说造反当皇帝,他以后恐怕想安稳当个藩王都难,只要犯点小错,参他的奏本能像暴风雪一样刮进尚书房。 武英殿内一片肃静,燕王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文官们也不想再绕什么圈子。 “高阳王德不配位,郡王爵怕是留不住了!” 吏部尚书张紞说道:“事情既然出了,总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非是在下要与高阳王过不去,轻拿轻放恐怕无法服众,新政对陛下的重要性,燕王千岁应当明白!” 朱棣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下来,意料之中的事情,他心里明白,儿子朱高煦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被这个高阳王的爵位害的。 自从被封了高阳王,他就彻底飘起来了,对小皇帝的话是言听计从,这才导致了如今的悲剧。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啊!” 朱高炽感慨一句,说起来,小皇帝才是罪魁祸首,呸! “还有吗?” 朱棣继续问了一句。 “既然如此,燕王千岁就替高阳王向天下的读书人赔个不是吧!” 最终还是刘三吾说了句公道话! 朱高炽立马问道:“不知刘先生要我父王如何赔罪?” 刘三吾说道:“燕王千岁亲自写一封向天下读书人致歉的奏疏,由老夫批注,交由陛下审阅批复,再由通政司抄录,用邸报发往各地方!” 邸报就是古代的报纸,类似于如今的每日新闻,每天一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大事。 但古代碍于通讯技术的影响,注定不能做到全国接收消息的同时性。 从应天府发出去邸报,到了偏远地方,最快都要接近三个月了。 洪武朝的邸报达不到每日一期,几乎都是用来给皇帝歌功颂德,或者表彰臣子。 韩宜可不畏强权,造福地方,为官清廉,为臣子典范,老爷子就曾用邸报进行全国表扬,号召所有的官员向他学习。 其实,刘三吾挺厚道的,他亲自批复,就等同于他自己出面替燕王说了好话。 可别小看这老头的影响力,他是内阁第一辅臣,实际上的文官之首,天子近臣,而且年纪大,辈分高,威望足,门生无数,他的一句话能代表半个天下的读书人,这也是朱雄英重用他的一个原因。 剩下那一半是方孝儒,这二人都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方孝儒虽然站错了队,但依旧活跃在朝中,只不过坐了冷板凳而已。 听到此话,朱高炽顿时大喜,他立马上前,对着刘三吾恭敬行礼,说道:“我替二弟,替父王,替我们燕藩谢过刘先生!” 刘三吾却不以为意,摆摆手,说道:“老夫是为陛下分忧,世子若是想谢就去谢陛下吧!” “陛下要谢,刘先生也要谢!” 朱高炽眯着小眼睛,郑重的说道:“这份情,我们燕藩记下了!” 刘三吾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