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大隋草头兵 > 第173部分

第173部分(1 / 2)

>    至于杜伏威,杨戈却是将其送到了长安,封为长乐侯,远离了江淮一带。同时却将其义子阚陵以及王雄涎大力提拔,分别授予左右卫府将军,辅佐单雄信程知节等人,率领军兵,对梁帝萧铣所辖地盘虎视眈眈。

而此时,从巴蜀却是传来了消息。

陈智略亲自赶往川蜀,面见当地土族首领谢龙羽,以及资阳太守窦轨等人,陈说利害关系。同时间,李孝恭也赶到了川蜀,以其三寸不烂之舌,意欲挑动川蜀与辽东军的关系。

双方各施展手段,争取蜀人的支持。而此时,萧瑀亲自出马,凭借着自己的尊荣地位,以及与蜀人的良好关系,与汉阳太守冯盎联手,将蜀人收服。李孝恭含恨离去。

巴蜀既定,后方再无忧患。杨戈的目光遂投向了梁帝萧铣的身上。

萧铣自称帝后,声势冠于江南。遂迁都江陵,修复园庙,意图重现祖上之荣光。更是征辟了当地名士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令其执掌机密大事。

此时辽东军与洛阳军还有李唐军队正在中原厮杀,根本无力顾及江南。梁国内诸将领各自凭借手中兵权,专横跋扈,造了不少杀孽。

萧铣心生恐惧,怕五代故事重演,遂借口营农事项,将诸将领兵权要收归己有。当时梁朝大司马董景珍的胞弟担当将军之职,对萧铣收权心怀不满,在董景珍的授意下暗中谋反作乱,却被萧铣得到消息,派兵诛杀之。但董景珍当时在梁朝内势力很大,当时正镇守长沙郡,俨然一方诸侯。

萧铣担心生变,遂修书一份,明言其胞弟之罪过与他无关,要召董景珍返回江陵。

董景珍心中有鬼,哪里敢贸然回返,当即派人暗中勾连长安朝廷,准备归降辽东军。萧铣闻讯后,大惊失色,遂派遣手下大将张绣领兵攻打长沙。

董景珍见张绣来势汹汹,规劝他不要听信他人谗言乱命,不如一并归降辽东军。

张绣却是不为所动,强行进攻长沙城。董景珍与乱战之中兵溃,从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没想到刚杀出来,就被部下所杀,带了人头前往张绣处邀功请赏。

张绣杀掉董景珍,被萧铣引为重臣,授予尚书令之职。张绣因此骄横无礼,对萧铣也阳奉阴违,**弄权。又找来了萧铣的愤恨,乘其不备,暗中设谋,将张绣杀害。

董景珍张绣等大臣接连被杀,余者文武群臣无不战战兢兢,担心被萧铣杀害,于是很多人都开始有了异心,纷纷逃窜。萧铣却不以为戒,还是你行我素,肆意残杀大臣。是故,梁朝兵势愈加削弱,国力更见衰退。

大业十五年,三月。

隋朝大丞相杨戈命令汉阳太守冯盎与资阳太守窦轨,率领巴蜀军队从夔州出发,沿江而下;胡刀率领大军从襄州道,进逼梁国。而杨戈自己则亲率大军从扬州出发,缓缓往梁国而来。一时间,梁国上下已是人心惶惶。等待三路大军陆续逼进,江州总管盖彦举暗中联络辽东军,将所辖五州尽数献给了辽东军。

萧铣闻讯后,勃然大怒,命令手下大将文士弘率兵出战。不过数天时间,梁军溃败,文士弘在乱军中被单雄信杀死。随即辽东军趁势击溃了梁军,就地投降者不计其数。

杨戈颁布号令,凡主动投降者皆不予杀害。但若是负隅顽抗,则死不足惜。命令一出梁军上下, 更是没了抵抗的斗志,每日逃跑投降者数以百计,梁军将领自保不暇,也无暇顾及这些小事。梁军军纪大坏!

而萧铣此时却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原本梁国国内兵将也有约数十万之多,若是全部集结在一起,至少也能抵抗辽东军一阵子。但萧铣却在大战之初,并没下令召集各地兵马。结果等到杨戈大军逼近都城,萧铣身边所属兵马也只有寥寥数万之众。而其身边宿卫的兵士也只有近万人左右,根本无法抵挡来势汹汹的辽东军。

萧铣情急之下,连连派遣心腹堵车梁国各处兵马前来救援,但因为路程遥远,根本来不及赶到。而此时萧铣引为倚靠的长江水军,却也出了问题。

江南水路四通八达,舟楫便利,自然比起中原北地来说,要先进得多。而船厂之多,也是远远多于北方。但比起楚国林士弘来说,梁国的水军大多居于长江鄱阳湖等内陆湖中,并非那种大型海船。但其数量众多,比起辽东水军也不遑多让。从表面上看,似乎唯一无法匹敌的便是战船的规模大小上,远远落了下风。但萧铣等人却并不知道,此时辽东水军的战船之上,器械之利,却是举世无敌的。

第340章 杨戈称帝

第340章 杨戈称帝

早在萧铣称帝后不久,陆续投靠者络绎不绝,而其中就有不少昔日洛水帮之众。延至今日,这些人在萧铣水军当中已是有了一些地位。当得到消息,知道辽东军不日将围攻江陵后,纷纷与洛水帮王二狗李岩庆等人取得联系,暗中策划,准备将梁国水军一举拿下。

等到王思晨率领水军主力到来后,这些内奸早就有所定计,暗中拖延时刻,等梁朝水军想出动时候,才赫然发觉已被辽东水军牢牢的堵住了出口,动弹不得。

梁军水军统领见势不妙,想凭仗着船多,硬冲出去,但还没到跟前,已是听着一阵阵轰隆隆声响,从对面战船上喷出熊熊火焰,此外还有一些小型的圆滚滚的黑球状物体,被辽东军用船上抛石机投掷过来,到了这边甲板上,发出一声巨响,成群的散碎铁片呼啸着迸射开来,刹那间惨叫连连,死伤无数。

就在这时,从后军中爆发出接二连三的吼叫厮杀声,旋即就听得后面有人高声喊叫道:“梁国灭亡在即,要想活命的,一起降了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旋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下手中兵器,跟随着一起喊着投降的声音。那领兵大将眼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也放下了手中兵器,喝令全军,投降了辽东军。

水军被拿下,萧铣顿时没有了任何可依赖的对象,迫于无奈下,率领文武百官,举着白旗出了城门,哀声道:“萧铣罪该万死,并非百姓之罪,还请各位将军莫要乱杀无辜。”

杨戈不禁哈哈大笑,点指着萧铣斥道:“到了此刻,你想起了百姓的好处。这几年,梁国冰灵涂炭,民不聊生。你非但不能保境安民,还肆意妄为,滥杀无辜,今日还有甚么脸面说这话。至于甚么滥杀无辜,嘿嘿,你可曾听说过,我辽东军何时做过此等罪恶滔天的勾当?你还能有甚么话说?”

萧铣被杨戈说的面红耳赤,却兀自嘴硬道:“隋帝无道,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我萧铣命运不济,被你等擒下。但我萧铣此心,敢比日月。无非没有这帝王之命罢了。”

杨戈也不与他多说,直接吩咐下去,将他关押起来,择日解送长安。同时号令梁国各地郡县官吏,主动投降者既往不咎,若是负隅顽抗者,必格杀勿论。

梁帝萧铣投降的消息一旦传开,梁国境内,大小官员无不俯首听命,投降了辽东军。

但还是有一部分兵将,平日在地方上声名不佳,知道即便降了辽东军,恐怕也得不了好,索性将所属兵丁带到了楚国,投奔了楚帝林士弘。

江淮被平定,随即梁国被灭,再加上巴蜀已定,短短半年多时间,江南局势已经截然不同。唯一还苟延残喘的也只剩下了楚帝林士弘,此时的楚国内早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心惶惶,军心浮动,不少文武官员心里都打着如何能体面投降的主意。

而林士弘本人,此时也是左右为难。就在梁帝萧铣被困江陵之时,作为邻居的林士弘虽然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面对虎狼一般的辽东军,还是畏惧不敢出兵。直至梁帝萧铣投降,梁国尽归辽东军后,林士弘才隐隐感到有些后悔不迭。

此时辽东军声名显赫,林士弘又畏缩不前,不少楚国兵将就动了心思,尤其是靠近边境的那些守兵,纷纷与辽东军进行接洽,准备投降事宜。

形势愈见恶化,林士弘再三考虑后,却并没有屈从于辽东军的淫威,反而是命令自己的弟弟,时任鄱阳王的林药师,率兵两万进攻循州,想稳定后方大本营,再图进取。

但林药师大军才到了循州城外,就遭到了早已投靠辽东军的循州总管杨世略的顽强抵抗。一场乱战之后,林药师当场惨死,余下兵将群龙无首,大败而归。

林药师惨死的消息传到后面,顿时引起军心浮动,全军震惊当场。偏偏这时候,屋漏逢阴雨,林士弘的心腹爱将,豫章守将王戎,率领部下献城投降了辽东军。不少郡县将领紧随其后,纷纷投效辽东军。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