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水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德云小师爷,耽美书库,www.danmeisk.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胡炎一番连捧带拱,全场气氛逐渐回暖。 孙悦的小包袱一接,台下回应的动静明显在变大。 胡炎对于津城人的性情,那是相当了解,自然知道观众喜欢听什么。 讲古,讲历史,讲过去,讲老规矩。 通过这些有味道的内容,把观众的回忆给勾出来,那他们就能听得美。 所以胡炎的垫话,全是往这路子上准备的。 至于再拢小部分观众心神,这是个技术活儿,不能蛮来。 藏着小心思,胡炎继续使活儿。 “相声是一门撂地吃饭的手艺,它起于四九城,但兴起却在咱们津城,所有吃开口饭的相声演员,对于津城父老的感情是不同的。” “对,感激之情。” “大伙不但督促我们手艺,也教会我们规矩。” “哦,这您给说说。” “就比如说‘艺德’吧,学艺先学德,无德便无艺,这是老话。你别看咱今儿个的省亲专场,来了好几千人,满吭满谷的,但早些年可没有这么热闹。” “是嘛。” “那几十年,相声没落的厉害,演员往台上一站,底下根本没几位观众。但甭管观众多还是少,演员都得上台卖力气的表演。” “人少也演?” “那当然了,这就是艺德。吃这碗饭,你得对得起来捧场的衣食父母。就是底下只坐着一位观众,我们照样给您演。” “那这一个人要上厕所呢?” “那我们在后头跟着他,上厕所演去。” “嚯,您也不嫌味儿大。” “味儿大?”胡炎一愣,“那就找得感冒的演员跟着去,反正他也闻不着。” “嘿,您还真有法子。” 孙悦话音刚落,突然,台下第一排有一位中年的男观众,直接站了起来。 他还冲台上一举手,喊道:“胡老师!” 原本准备接词儿的胡炎,立马停活儿,笑问道:“哟,叔儿,您干嘛?” “我上厕所!”中年观众笑道。 如果是其他演员,这会儿可能就生气了。 我这好好演出呢,你上厕所就去呗,干嘛还举个手,报告一下呢? 但是请别忘记,脚下是津城。 在这地界,观众和演员的距离非常近。 进了园子,你台上,我台下,咱俩角色不同。 但是出了园子,彼此就是街坊、朋友。 甚至有些观众捧一个角儿,一捧就是一辈子。 以前大家日子都过得苦,一年到头也难得沾上几回荤腥。 但只要观众哪天家里买了猪肉,炖了鸡汤,等他来园子里看演出时,往往也会给演员带上一份。 临了遇上年龄大的观众去世,演员也指定会到场送最后一程,甚至还会帮着料理后事。 想想,这种情分,这种关系得有多亲近? 更难得的,这还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整个津城的氛围都是如此。 “曲艺之乡”四个字,可不只有演员的功劳,津城父老至少占一半。 当然,如此环境下,也才能熏出好玩、好乐、好说的“卫嘴子”。 甭管老少,都有这股子性情,也可以说是融进了骨子里 此刻的男观众突然来这么一出,八成也是存了逗乐的心思,或者就是顺嘴习惯了。 他人站在前排,声音也不小,其他几千双眼睛,立马顺势搭在了胡炎身上。 相声演员在场,甭管什么话,那是不能掉地上的。 否则,那是你没能耐! 所以胡炎不用观察,也知道家乡父老,都在等着自己写答案。 不怕! 这是好事儿。 胡炎甚至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来了! 男观众话音一落,人还没走开,他脑子一转,便立马笑道:“哦,您这一举手,我以为是要给我送花篮呢!” “哈哈哈~~”观众们顿时乐了。 不少观众心里还真夸:“这嘴不吃亏,像我们津城老爷们!” 那位男观众显然也没料到,胡炎的脑子反应竟然如此之快,稍一愣神,随后也跟着笑了。 同时朝胡炎竖起大拇指:“成,有能耐,这花篮我送。” 谁料,他刚一应完声,旁边坐着的另一位男观众,咧着嘴,揶揄道:“完了吧,瞎举手,倒霉两只花篮!” 不消说,他俩估计是一起来的朋友。 胡炎一瞧动静,心里这个开心呐。 守株待兔,能捡到一只就算运气了。 没想到,后面竟然还跟着一只大兔子。 这他能放过? 等第二位男观众话音刚落,胡炎假装听错了,立马扯着嗓子嚷道:“什么?您也来俩花篮?” 第二位男观众立马不笑了,瞅着胡炎,懊恼道:“得!我也献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