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水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德云小师爷,耽美书库,www.danmeisk.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说的就是,听评书要听没听过的,梁子、扣子才能勾人心神。 听戏,要听熟悉的,观众边听边哼哼,跟台上的演员相印证,心里才有味道。 曲艺,比如相声,总是听不腻,就在于老活儿能使出新味道。 前面孙悦一家三口,都被胡炎调侃了个遍。 而且“三级演员”“缺心眼媳妇”“暴力儿子”,全都是新攒的包袱。 观众听着新鲜,很有意思。 尤其是看到胖子自带喜感的脸上,满是无奈和吃瘪的表情,更让众人觉得好玩,有趣。 再加上今晚氛围本来就好,于是一波接一波的动静往上叠加。 当然,观众听热闹居多。 下场口的小岳,则看得若有所思。 师爷提前便有过交待,让自己好好看怎么跟孙师叔搭活儿。 虽然他不太明白这话的意思,但并不妨碍听话照做。 这不倒二场次一完,他连大褂都没来得脱,便站在这里认真熏活儿。 看到如今,他自然明白小师叔的包袱全是围着孙师叔在归置。 明面上孙师叔吃亏,其实这是在被小师爷捧。 就像师父在台上,经常拿师大爷一家子砸挂,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相声演员惯用的捧人技巧,是占便宜的事情。 只是俩位长辈打配合的技法,让他有些地方看不明白。 后台的动静,胡炎看不到,但台下的情况自然尽收眼底。 效果还不错,但是光如此可不够。 自己今晚的目的,除了得要下满堂彩,还得帮其他演员开眼界呢。 怎么开? 无非就是展现相声表演的技法呗,不光有逗哏的,还有捧哏的。 全场动静不停,胡炎的活儿也没停。 孙悦话音一落,他立马诚恳的劝道:“别这样,大过年的,这样说自己老婆孩子,多不合适啊。” 原本就吃瘪的孙悦,心里这个气呀。 他哼哼道:“要脸吗?好赖话全让您一人说了,没有您这样埋汰人的。” 观众们又哈哈大笑。 胡炎继续真诚道:“成,这回真夸你,说好听的,保准你一听就开心。” 孙悦半点不信,就这么气鼓鼓的打眼瞅着自己搭档。 这就是相声表演技法之一:瞪! 比如逗哏说一什么离谱的事儿,捧哏的可以通过撇嘴、瞪眼来表达情绪。 只有表情,没有声音,有形无声,无声也胜有形。 果然,看到一直吃瘪的胖子此刻的表情,观众们又忍不住笑了。 胡炎对孙悦表情拿捏的功力,心中很满意,因为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前提。 他赶紧脸色讪讪捧道:“孙老师,你在我心目中,那就好比圣人一样不得了。” 拍完马屁,他继续道:“怎么样,这话够捧你吧?” 孙悦一听,有些傻眼。 把自己跟圣人相比,这可捧上天了都。 他赶紧摆手道:“可别,仓颉造字,圣人留书,谁敢跟圣人比呐?” 俩人配合着把技法一运用,活儿便自然而然的入了,根本不着半点痕迹。 胡炎眼前一亮:“哦,这么说你还知道圣人?” “您又来了是不是?孔子孔圣人,这谁不知道啊?”孙悦不屑道。 胡炎追问道:“那他生在什么年头?” 孙悦一愣,摇头道:“那我可说不上来。” 胡炎半点不犹豫,张嘴便道:“圣人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降生,生于鲁国昌平乡,昌平是个山名,在曲阜县的东南。因为山得的这个名字,他是姓孔名丘字仲尼,他活到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活到八十四岁死的。所以才有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么句老话。” “哦,打这儿来的?”孙悦恍然大悟。 “圣人打五十六岁起周游天下十七年,哪儿都去,开始先到的印度。” “他上印度干吗去?”孙悦疑惑道。 胡炎扫了他一眼:“当然是为看朋友啦。” “圣人在印度还有朋友?” 胡炎脸不红心不跳道:“有,释迦牟尼跟圣人是把兄弟。” “噗~~”观众忍不住喷笑。 “嚯,他俩是把兄弟?”孙悦满脸诧异道。 胡炎点头道:“没错,他俩都降生在两千五百年前,只差了六岁。当初如来佛到鲁国来传佛教,跟圣人在一块听戏,洗澡,吃饭,听相声,看电影,大保健什么的。” “还有这些事儿?”孙悦被惊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胡炎老神在在道:“有,书上都写了,圣人不爱听戏。他说‘戏无益’,就是他感觉听戏没意思。他爱听相声,所以在书上又写一句‘性相近’,说他得跟相声亲近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