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都市言情 > 德云小师爷 > 第171章 去广德楼

第171章 去广德楼(1 / 1)

红色水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德云小师爷,耽美书库,www.danmeisk.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晨六点。 即便自己一个人住,胡炎还是准时起床。 洗漱完毕,利索的出门下楼,来到旁边的小公园做早课。 他来得不算晚,但也不是最早的。 一些大爷大妈,那是真的早睡早起……身体不好。 身体不好,那就更要多练呐。 于是,打太极、练拳、耍剑、活动筋骨、练习舞步…… 这么早的时辰,估计很难有比公园里更热闹的地方了。 当然,年轻人不见,胡炎算是唯一一个。 老人们对于最近出现的这个年轻人,心中也很好奇。 难道小小年纪也身体不好,睡不着? 不时,胡炎穿过小广场,小树林,来到一方僻静的池塘边。 池塘还在结冰,柳树倒是已经开始抽芽。 不消说,裤子脱下,春姑娘就要来了。 站在柳树下的胡炎,不再多耽搁。 几次深呼吸,凝神运气,双目聚光,当即开口。 “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色不乱乃英豪。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侥人~啪~祸自消。” “我被盖你被,你毡盖我毡。你若有钱我共使,我若无钱用你钱。 上山时你扶我脚,下山时我扶你肩。我有子时做你婿,你有女时伴我眠。 你依此誓时,我死在你后;我违此誓时,你死在我前。” “……” 定场诗、贯口、绕口令,开始纷纷从胡炎的嘴里吐出。 做早课,除了绕手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保持口条的利索。 小学徒们讲究由易到难,比如先练绕口令,再到贯口。 至于胡炎嘛,早没了那么多章法,就算给他一份报纸,他也能念出一股子相声味儿。 时间缓缓,一个多小时过去,太阳也终于露了头。 果然,大冬天的,这玩意儿也跟人一样,喜欢赖床。 胡炎结束早课,开始往回走。 今天可是有重要的事情……去广德楼。 此刻公园里的大爷大妈们,聚拢得更多,甚至有人连棋盘都摆上了。 彼此互不打扰,胡炎径直回家。 只是刚走到一半儿,他突然停足聆听。 “咿~咿~咿~” “啊~啊~啊~” 一阵阵拿腔捏调,吊嗓子的女声,打远处传来。 这动静,胡炎第一天到这里来做早课时,便听到了。 往后每天等他收功回家,也都能听得到。 当然,胡炎每次听完,也都会同样夸一声:好嗓子! 尽管他不混戏曲门,但就这功力,胡炎敢打保,绝对是练家子。 只是隔着树林、建筑,不知道是哪方行家在这里现的身。 过去瞅瞅,顺便打招呼,交朋友什么的,胡炎没兴趣。 因为即便到了如今,戏曲门、评书们等传统艺术行当的很多艺人,依然不待见相声门。 至于原因嘛? 无非是自古偷师学艺,顺人家手艺那些事儿喽。 包括胡炎自己,如今这点运气的本事,其实说出来也不怎么光彩。 靠忽悠小姑娘忽悠来的,嘿嘿。 所以戏曲一门,胡炎能躲则躲,万一被人秋后算账怎么办? 听了几耳朵,他赶紧离开了小公园。 吃过早餐,拎着箱子,来到前门外大街。 大栅栏就这在儿。 这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很容易被误会成卖骡马的牲口市场。 其实不是,明朝那会儿,四九城实行宵禁。 各大街巷道口,都围上了木栅栏,得名也源于此。 整条大栅栏街道不长,全程不过三百米,却半点不容小觎。 天桥的玩意儿,大栅栏的买卖。 它在四九城,可是跟天桥齐名的商业街。 就这么几百米的街面上,比比皆是百老字号。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陞,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在老年间,你要能在大栅栏置办出一身行头,那走到哪儿都得被人当爷给伺候着。 就好比如今的男人开豪车,女人挎名包差不多,非常有牌面。 除了衣着,还有吃食。 卖烤鸭的全聚德、涮羊肉的东来顺,甚至问诊抓药的同仁堂,都在这条街上立招牌。 大栅栏承载着四九城百年的繁华,你说它得热闹成什么样? 但真要论起名气来,所有招牌中,有一块绝对占据魁首,它就是……广德楼。 建于清朝嘉庆帝刚登基那会儿,到如今已过两百年历史。 与法国巴黎歌剧院、意大利斯卡拉剧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同时期建成的场馆。 它不但是燕京最老的戏园子,对于艺人来说,更是一块宝地。 戏曲门的祖

最新小说: 如是说(先婚) 普女的非常规攻略(nph) 流俗之地(贵族学院NPH) 《她的聲音,教我怎麼高潮》 我的纸扎新郎是顶流 成人礼(万人迷) 偷光 秋梢月盛(表兄妹骨科) 先来后到(1v2) 合租的弟弟竟是擦边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