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水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德云小师爷,耽美书库,www.danmeisk.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场突如其来的返场,让今天的广德楼变得有些不同。 全场更加热闹,众人也惊喜不已。 一切都源于首次上台的张芸雷。 别说观众,就连后台的演员,都没有人料到,这个刚来几天,平时也闷声不响的年轻人,竟然还有这手好活儿。 搁以前,会唱《太平歌词》根本没什么了不起,甚至都没人把它当活儿。 因为它本就源自民间小曲,以及市井街面上的叫卖声,根本不算高雅的玩意儿。 市面上流行什么,相声艺人便学什么。 稍微归置之后,拿来招徕观众,粘圆子。 吃相声饭的都得会,不会没饭吃,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 “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一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你会喊这个,值得骄傲么? 说出去,还不被人笑死? 只是如今,事过境迁,时代不同。 相声门徒,倒是一辈传一辈,可这些老活儿,却被扔得差不多了。 至于是谁的原因,总不能全归于环境吧? 那也太不要脸了! 会得人少,味道又足,反倒变得更有价值。 正如郭德刚那句“不是我有多大能耐,主要是同行的衬托!”,一语中的。 当然,这活儿想要学会,也不难。 只要工夫下足了,就总能出效果的。 但是,要想把《太平歌词》唱出不同的味道,这就不是肯不肯下工夫了。 用心之外,多少得有自己的性格、嗓音特色来支撑。 再玄乎一点,就是得有些天赋、悟性。 显然,就这么十几分钟的表演,张芸雷展露出了自己的特色。 雏凤未清鸣,一鸣掀屋顶。 观众记住了这个含羞带骚,嗓音好听的年轻人。 终于,返场结束。 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胡炎、李青、张芸雷鞠躬下台。 即便观众不舍,也知道不可能再次返场。 拉幕关灯,观众带着满足离开。 打杂的学徒们,赶紧开始归置前场,后台的演员也抓紧时间准备晚场的演出。 当然,这些事情,有李青前后张罗,不需要胡炎操心。 他坐在上场口,用驴打滚垫巴肚皮。 跟前站着的,是被他留下来,显得有些拘谨的张芸雷。 此刻已经下台,但他脑子里仍然还是懵懵的。 台上走一遭,不说闯了一趟鬼门关,至少像踩在冰火线上,感觉很复杂。 对舞台的陌生感消除不少,但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因无它,自己表现太差。 开头摸不着调,张不开嘴,后面依然有走调的地方。 即便观众的反应不错,但自己的问题,自己心里能不清楚? 不时,最后一块驴打滚塞进嘴里,胡炎端起茶杯,吹了一口。 “再次上台,感觉不错吧?哈哈哈。” 哪来的不错? 差点没在台上被玩死。 张芸雷心里很有意见,犹豫片刻,不答反问:“师爷,是我师父请您这么做的?” 胡炎喝完一口茶,摇头笑道:“不是,你师父没我这么坏,尤其是对待你们这些徒弟,他还算讲武德,我就无所谓了,反正也不指望你们爱我。” 张芸雷突然发现自己这个小师爷,真的不是正经人。 “您很希望我上台?” 胡炎干脆点头:“当然啦,打溜冰场头一回听你说话,我就觉着你嗓子不错,何况你还有童子功傍身,这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条件,扔了岂不可惜?” “可是……可是您好歹提前跟我说一声吧?”张芸雷终于忍不住抱怨道。 谁料,胡炎摇头:“还提前跟你说,就你那磨磨叽叽的样儿,提前说了,你会上台吗?” 张芸雷无言以对,因为答案真的在两可之间。 上场前摆了他一道,如今就算是一个交待了。 胡炎不再纠结这个,直接拍板:“好了,我决定了,你以后别再打杂,溜活儿登台吧。” 张芸雷当即被吓了一跳,这么快,人家都还没准备好呢? “师爷,不是,这事儿急不得,我以前就学过一些小曲小调,正经活儿根本没有,再说搭档也没有。” 胡炎敢拍板,自然有主意。 “《太平歌词》,你拢共会几段?” “二十来段,不过好些都忘记了。” “有词有调的会几段?” “十来段吧,大概。” 胡炎不客气,直接递上纸笔。 “全部写出来。” 张芸雷依然没有退路,只能接过纸笔开始回忆。 胡炎也没闲着,同样拿起纸笔,写自己的。 转眼,十几分钟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