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东北谜踪(大清龙棺) > 东北谜踪(大清龙棺)第66部分

东北谜踪(大清龙棺)第66部分(2 / 2)

我惊喜异常,壮着胆子照了照,果然在墓墙壁上留有几行小字,字写的十分燎草,但是还能认出来,歪歪扭扭的写着:叶赫狼子。谋权窜位,今血祖耻,乌拉那拉……

在“乌拉那拉”之后还有几个字,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又被涂抹掉了,想不明白是在搞什么鬼,不会是写了错别字才划掉的吧?那也太大跌眼镜了。

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个究竟来,我赶紧折身退回洞底,冲上面用手电晃了晃,然后把柳叶喊了下来。

时间不大,柳叶也下来了,跟着我进了墓室,一抬头看到棺床上不是棺材,而是那个穹顶的东西时也有些发愣。等到她转到石碑前面,看到石碑时,突然就目瞪口呆愣在那里,激动的用手指着石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足足愣了能有十多秒后,柳叶呼吸急促,用手指着石碑,结结巴巴的说:“胡……胡哥,这墓是金……金台石的衣冠冢,可是立碑造墓的却是皇……皇太极!”

衣冠冢?皇太极?

我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衣冠冢”与“兵器冢”相似,埋的都不是尸体,“衣冠冢”里埋的只是死人的衣服鞋帽,大多都是一些背井离乡或是在外打仗而客死在异乡的人,因为遗体运不回家乡;或者是因为非正常死亡找不到遗体的人,家里人只能把他生前的衣服鞋帽等埋入地下,立个坟头以寄托思念。

但是这个金台石是谁呢?名字很耳熟,但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更奇怪的是皇太极,一个皇帝怎么会为别人修衣冠冢呢?这个金台石与皇太极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看着我愁眉紧锁,柳叶估计猜出了我的不解,冲我小声的说:“记得那个叶赫的诅咒吗?那个死前发下毒誓的就是金台石。”

柳叶这么一说,我这才【炫】恍【书】然【网】大悟,终于想起来了。

当年的叶赫国分为叶赫东城和叶赫西城,叶赫贝勒金台石驻守的是叶赫东城,又称为叶赫大城。而这座城池据史书记载其坚固程度简单不可想象,据说外城为大石,而中间为木城,凿山板,紧接着又是石城,内三城,外三城,在内城建有一座八角明楼,整座城池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易实难攻,当年的大明朝攻了数次都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甚至连二道城门都没有攻破过。

隔着叶赫河,三里之外的就是叶赫西城,也是叶赫贝勒布扬古的驻地。

当年努尔哈赤率大军四攻叶赫,强攻东西二城,不得不说,努尔哈赤部下的战斗力的确恐怖,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如摧枯拉朽一般,连破了东城的道道关卡,最后把金台石逼到了八角明楼之上。

说起来,这金台石是皇太极生母孟古的哥哥,排辈份来说,也算是努尔哈赤的大舅子,皇太极的亲大舅,但是这人过于刚烈,宁死不降。点火烧了八角明楼,指天蒙誓,发下毒诅,然后挥剑自刎,跳进火光之中,化骨成灰,弄得尸骨无存。

听柳叶说了半天,我终于才把这些人物关系给捋顺了,却又有些不解,有点想不通,要说也都是实在亲戚,怎么这努尔哈赤就这么不近人情,好歹看在妻子的面子也不能这么做,不至于平了叶赫部,甚至要灭了叶赫部所有的族人。

柳叶似乎猜到了我的心里去了,冲我笑了笑,告诉我是不是为了努尔哈赤对自己妻子的娘家下如此毒手耿耿于怀,想不通?其实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大义凛然的说法就是为了统一女真,为了政权的统一,成立伟业,好男儿不能纠结儿女私情,但是说白了,其实更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一个女人。

第二卷 叶赫诅咒 第二十八章 红颜祸水

女人?我心里有些不解。

柳叶微笑着告诉我。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可不止是吴三桂为了苏州名妓陈圆圆,这努尔哈赤也可以说是为了一个女人,才一怒之下平了叶赫国。虽然努尔哈赤娶了叶赫那拉孟古为妻,但是他真正喜欢的并不是孟古,而是叶赫第一美女东哥。

“东哥?”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禁不住有些好奇。

柳叶冲我神秘兮兮的笑了笑:“东哥这个女人,可以说是典型的红颜祸水,就是因为她,多个女真部落相继灭亡,也正是因为她,叶赫部最后才招来了灭族之灾。”

哦,这美女的能量倒是出乎我的意外,听柳叶话里的意思,好像为她而亡的部落不止叶赫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才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我不禁有些想的入神,眉头紧锁,一动不动。

柳叶见我眼神呆滞,也知道这时候说什么我也未必能听到,所以并没有接着往下继续说,而是在旁边静静的等着我。

几分钟后,我渐渐的醒过神来。抬头正好迎上柳叶的那双眸子,眸光缓缓流转的眼神,如一泓碧波,灿若星子,一瞬间,我们都下意识的把眼神移开,有些不自然。

柳叶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歪着脑袋问我知不知道当年的“九部之战”?

我搜肠刮肚的检索了半天,仍然查不到相关的记录,对于这段历史,实在是知之甚少。挠了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

柳叶见我不知道,只得从头讲起,告诉我女真的势利那时主要分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部分。而建州女真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三部,而努尔哈赤原属建州左卫。海西女真主要有四个部落组成,即叶赫部、扈伦部、哈达部、辉发部,这四部中以叶赫部实力最强,成为海西女真之首。

而“九部之战”就是叶赫部与努尔哈赤结仇的导火索。

所谓的“九部之战”,就是由当时势力最强的叶赫部牵头,纠结了其他女真部落共九部,然后合兵一处组成九部联军,发兵三万余人,军分三路,浩浩荡荡,直冲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而去,意在荡平日益强大的建州部。

面对汹汹而来的九部强敌,被史料记为“仪表雄伟。志意阔大,沈几内蕴,发声若钟,睹记不忘,延揽大度”的努尔哈赤,的确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分兵布阵,屡破强敌,浴血奋战,最后终于打退了来势汹汹的“九部联军”,现在想想,估计“行地七公”功不可没。

而战败后的这九部,都害怕努尔哈赤稳定以后再单独发难,所以纷纷献礼献宝,讨好努尔哈赤。这叶赫部也不例外,自己明白这事与叶赫部的关系最大,害怕努尔哈赤报仇,所以为了向努尔哈赤献好,表示愿意将死于“九部之战”中战死的大首领布斋之女东哥许配给努尔哈赤。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的冷笑了一下,感慨道:“原来又是和亲。看来这招历代以来都是屡试不爽啊!用一个女人换几年的安定,真不知道是悲是喜。”

“和亲”古来有之,一般都是两个不同民族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政治联姻,尽管双方和亲的最初动机不全一致,但总的来看,都是为了避战言和,保持长久的和好。

纵观中国历史,尽管这些和亲有的出于被迫,有的出于自愿,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和亲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统治者不断使用,其间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和亲都会有一定成果,或可暂时推迟战争的爆发,或在客观上促进和亲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

柳叶听我这么一说,也是微笑不语,一边打量着墓室的结构,一边接着对我说:“这东哥就出生在梨树县,当时被称为女真族的第一美女,从小就美名远播。只不过当时也没有照相机,到底美到什么程度,也无法辨别,估计也有些夸大之嫌,但是努尔哈赤听说叶赫要献出美女东哥时,自是心花怒放,立即下聘定亲。”

我心里也有些暗笑,听柳叶这么说,我隐约嗅出了一丝酸味。看来。能让女人认为漂亮的女人,一定是漂亮的不得了的女人。不过转念一想,也有些好奇,没有听说努尔哈赤的妻子中有叫东哥的,估计是这事肯定又出了岔头,就追问柳叶接下来的结果。

柳叶无奈的笑了笑,告诉我东哥假如顺利地嫁给努尔哈赤的话,其实就是要与她的姑姑,也就是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姐姐共侍一夫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