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也就猜到,不是血雨腥风,就是腥风血雨。姐姐不愿意对自己说,是怕自己受惊才是。但宝珠还是嘴唇微动,她有话要说。
陈留郡王见到,就问出来:“你说?”
让姐姐看出来,宝珠倒难为情。她腼腆一笑,开口前像是犹豫的,但开口后却一路流利:“在我看来,姐姐比项城郡王高,不会跟项城郡王似的,姐姐要敲打他,他自然是无还手之力,不过同是郡王,姐姐自然也能照顾到项城郡王的颜面。”
宝珠开口,总有让听的人吃惊。
在大同时,总是让龙怀城诧异;在这里,又带给陈留郡王妃同样的感受。
陈留郡王妃嘴角往上勾了勾,想对面那个人儿,她的名字叫宝珠,所以才不时的有点儿与众不同,总让人要捧在手心里的东西出来?
有些陈留郡王妃想不到的事情,又让宝珠及时提醒。
不管是郡王与郡王也好,再或者国家与国家也好,再不然普通老百姓也好,起纠纷解决的手段都差不多。
不管是百姓们中走诉讼,皇帝们之间走战争,再来郡王们之间暗战不断,全是强者为王,强者胜。
郡王妃从小受的是国公府教育,养大她的前国公夫人在女儿身上后悔到来不及,对外孙女儿的灌输就全盘换掉,不许她生出柔弱怜惜的性子,把郡王妃从小养成强硬和不姑息的个性。
这类不姑息不单指管家和处事上面,还有郡王妃对自己的要求上面。
她不会轻易的体谅别人,所以她在京里相不中宝珠时,也就相不中了。
但她却是博学多才,见识多的人,所以她看到宝珠的好时,也就相中了她。
她不会轻易的宽容别人,所以在宝珠没有说话以前,陈留郡王妃本来的想法,是让项城郡王府上大乱一回。
钱上面乱,人上面乱,在她的想法中都存在。
宝珠及时的提醒到她,姐姐你也要照顾到一些地方。宝珠说的项城郡王的脸面,并不是指忍让项城郡王。
郡王妃是从小养成的刚强,而宝珠是天生的好心地。
善良这东西永远没有错,错的是表现的不在地方,不在时机,和对错了人。但这与不要善良是两回事情。
以宝珠来想,项城郡王和陈留郡王都不在家,两位郡王妃做事要手下留点见面余地才好。
人都有好奇心和仇恨心,宝珠也有。宝珠很想把龙氏兄弟打一顿,可她没有做。因为这是舅父的事情。
宝珠在听到舅母可能诅咒过公公,也有质问她的心。可她没有做,这是母亲和表凶的事情。
这与软弱无关。
宝珠在这里提醒郡王妃的,就是你可以任意的出手,但情节重大的事件,还是交给姐丈、表凶和舅父的好。
陈留郡王妃看似面容不动,却更为满意。
宝珠提醒到她的,在她心里不是一星半点。
郡王妃考虑事情远大,她肯退一步的想,就要想到宫中的姑母,太子府中的表兄。她和项城郡王府上你来我往,太子殿下难免忧心。
以郡王妃来想,她都不愿意手下管事们内讧,又何况是殿下呢?
很多人稀里糊涂懵懂幼稚,总想自己当厉害人,又希冀手下人和身边家人能互相容忍和和谐,难道你身边的人,把你容纳进家人,容纳进手下人的那人,他不这样想?他没有希冀过你也是个和气的人?
当然容忍,可不是处处容忍。不当忍的,一定不忍。忍了是你自己的事!
郡王妃聪明绝顶,这就徐徐收起火气,决定从长计议。她的表兄是未来储君,这天下将来是他的。为了让表兄看重,也不能过份起干戈。
自幼高傲的郡王妃也肯承认,是宝珠在此时改变她原本的想法。
又半天后,郡王妃在正房里让管事的重领主意离去,问侍候的丫头:“有一会儿没去陪舅奶奶,舅奶奶在作什么?”
舅奶奶从进府就是王妃心坎上的人,丫头们随时掌握舅奶奶的动向。争着回话:“舅奶奶才说闷,往园子里找新开的花去了。”
“让她好好玩吧,仔细别碰着。”郡王妃微笑。宝珠还是孩子气,前天和念姐儿嚷着园子里数花去。但今天的这孩子气,让郡王妃生出满意和怜惜之感。
弟妹在我这里更孩子气,这正说明我对她好才是。
没想到姐姐又把自己想起来的宝珠,正在园子里咕咕地笑。
她带着卫氏梅英和红花,和一个年青的妇人在说话。那妇人看上去不过二八年纪,生得不笑也似嫣然,又有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眸,眼角飞扬,观之国色天香。
“姨娘生得真好,”红花羡慕她美貌。
而卫氏正凑到宝珠耳朵边,低声道:“这姨娘还是处子身。”
宝珠就这个笑起来,原因无二,这一位姐丈的姨娘,和这几天见到的那几位一样,奶妈全说她们还是黄花女儿。
姐姐的手段还真是高,宝珠拿个帕子掩住可能会出现的暴笑。
想姐丈将军黄沙里,而姐姐在红烛绣阁中为他纳妾。纳出来几桌子打牌的不说,倒有一多半儿是没经过姐丈手的。
陈留郡王妃对宝珠越想越满意时,宝珠对姐姐越琢磨越佩服。这又能干又美貌的姐姐,你实在太“贤惠”了。
面前这妾很是讨好宝珠,郡王不在家,老王妃不管事,府中是郡王妃的天下,而郡王妃现在心里就只有舅奶奶,还好没排到老王妃后面。
“舅奶奶要数花,我来帮你,跟着你我也玩一回。”这妾笑盈盈。
宝珠自然不拒绝,人多也热闹不是,又多带上一个她,大家吵吵着是迎春先开,还是春梅未落,一处走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郡王妃的认可
袁训在走出帐篷前,就要踌躇一下。在他身后的周何花彭往往微笑,各自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他。
小爷不肯给郡王添负担,可他还是添上这一笔,让他这几天见到别人都面无表情。
在帐篷外面,随时会有无数视线看过来,但见到袁训出来,又装着若无其事扭开。好似袁将军的帐篷帘子更好看,而他的人则忽然变成夜叉男,这就极不中看,不看为好。
对上这样的目光,袁训就更绷紧面庞,他摆出的是谁也别来惹我架势,但看在别人眼中,就成摆官架子。
不远处,沈渭靠在一辆大车后面,听着低语声。
“有没有二十岁?”
“你看像吗?不过十七、八吧?”
“不一定,这些公子哥儿吃得好,个个看着都年青。”
“就算他二十!就官任四品,也是稀罕的!”
“我知道,我听说甘罗十二拜过相?”
“甘罗?你家的亲戚?”
“是个古人,”
“古人咱们没见过,不提他。就说我知道的,四品官们全是带胡子的,他下面光光,要不是他姐丈是郡王,他能升这么快?”
“下面光光,可他上面有人……。”
“我说的是下巴下面……。”
沈渭默不作声。
已经三天过去,三天里别的地方也传来消息,凡是太子府中出来的,最少的也是官升两级。这在将军们心中多少能遮盖住袁训的官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