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在这边刚封赏完自己的亲信,就接到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左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带了二十万大军,已经来到了洛阳城外,此时正要求洛阳城守开城门,他准备进城叩见少帝;而并州牧丁原,也正赶向洛阳,不日即到。
听到董卓竟然带了二十万兵马进京,王允知道事情就不能善了了。
洛阳城本来有十万禁军,最精锐的几万人是由西园八校尉控制的,称西园禁军。八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谏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这八校尉又皆统属于蹇硕。
上次清除蹇硕时,西园禁军虽然受损不多,但由于其中有很多蹇硕的亲信,所以在何进杀死蹇硕后,除了袁绍曹操等几人控制的部队,其余的西园禁军就都被打散了。而剩下的禁军,基本上是掌握在宦官的同党,何进之弟何苗手中,这次拥护宦官的部队,就基本上是何苗的,他们在和袁绍的等人的部队作战时损失惨重。而袁绍他们的精锐禁军也所剩无几。
如今整个洛阳城的军队,包括王允的三千近卫弓骑在内,还不到五万人。虽然洛阳城高,防守器械完备,但以这五万疲兵去对付董卓的二十万精锐西凉,王允可不认为会有多少胜算。本来防卫洛阳城的各处关隘,因为董卓有少帝的正式诏书,所以并没有对其加以阻拦。王允是老奸巨猾之辈,和袁绍他们一商量,既然不能战胜,那就直接同意让董卓进京。等并州牧丁原的军队来了再说。
只是王允和袁绍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董卓并没有把二十万西凉兵全部都带来。董卓刚得到何进诏书,准备起兵向洛阳赶来。就听到了宦官之乱,何进被杀,现在朝中由只带了三千人的豫州牧王允掌控的消息。董卓知道以后,生怕到洛阳迟了,会分不到胜利果实,立刻抛下步兵,亲自带着六万铁骑先赶向洛阳,但对外故壮声势,宣称仍是二十万大军。
中平六年八月,也就是昭宁元年八月,
左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进入京师洛阳。
王允知道董卓野心勃勃,眼下又斗不过他,就决定将自己的司徒之位让出来,由董卓来担任。董卓是暴虐之人,但是却也算是个英雄人物,他在凉州时。每次打了胜仗,就把战利品分给手下的将士,自己分文不取。此时的他虽然已经有了野心,但由于手中的兵马有限,所以不敢做的太过分,遂拒绝了王允的好意。
为了怕朝中袁绍等人察觉自己并没有带多少兵马,董卓将自己的六万骑兵分成两半,一半留守军营,一半在晚上偷偷的溜出营去,等到第二天天明,再叫他们大模大样的开进营来。让城中的众人误以为董卓的全部兵马到了。实际上,直到并州牧丁原的五万并州铁骑到了,董卓的步兵还没到呢。
董卓眼见城中自己并不占优,心中恼火。但他很快采用了女婿李儒的计策,用财帛引诱何进何苗两兄弟留下的兵马,成功的收伏了这几万残兵。京师的力量开始绝对有利于董卓了。董卓自持手握重兵,慢慢的开始流露出嚣张跋扈的本性来了。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出入宫庭,略无忌惮。
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说董卓必有异心,可速除之。
袁绍却答道:“朝廷新定,未可轻动。”
这董卓本来就是袁绍建议放进来的,袁绍本来还想利用他为自己效劳呢。虽然已经察觉到了董卓的异心,但如果现在就除掉董卓的话,那就是说当初自己的建议是错的了。袁绍爱惜面子,自然不会做这种事情。
鲍信又去见王允,也说了这件事。王允了解城中现在的情况,知道就是动手也占不了便宜,自然不会答应了。鲍信无奈,只得带了本部军兵马投泰山去了。
这一天,董卓突然想到了一件事,这陈留王刘协,本来是董太后养大的,有个外号叫“董侯”。平时聪明伶俐,灵帝以前就曾经想立他为帝,只因为他还年幼,才没被立为太子。自己若立他为帝,他必然会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董卓因为在第一次见少帝时,就被提及当初被黄巾战败一事,让他大丢脸面。此时既然手握重兵,就有了废立之心。
叫来女婿李儒,和他商议了此事,李儒也认为可行。董卓大喜,第二天在温明园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公卿都畏惧董卓,谁敢不到。董卓等百官都到了,才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行数巡,董卓教停酒止乐,厉声道:
“吾有一言,众官静听。”
众人全都侧耳倾听。
“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董卓道。
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站在筵前,大呼道:
“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董卓看那人,原来是并州牧丁原,平日里两军就多有摩擦。董卓此时见他反对,怒叱道: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拔出佩剑就欲斩丁原。
此时李儒看见丁原背后有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急忙拉住董卓道:
“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
众百官也劝丁原上马而去。
旁边王允见董卓还想再问,忙上前劝道:
“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
董卓虽然傲慢,但是对王允还是很尊敬的,见他这样说,也就同意了。于是百官向董卓告辞,一起散去了。
董卓心中气愤丁原,但也知道对方手握重兵,不敢对他轻易下手。手持佩剑向园门走来,忽见一人跃马持戟,在园门外往来驰骤。就问李儒道:
“此何人也?”
“此丁原义儿,姓吕,名布,字奉先。主公且须避之。”李儒答道。
董卓看吕布长的勇猛,心中无奈,只得躲入温明园中。
第二天,有人报告丁原引军在城外搦战。董卓大怒,亲自带兵同李儒出战。
两军对阵,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并州牧丁原出到阵前。
丁原指着董卓骂道:
“国家不幸,阉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尔无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废立,欲乱朝廷!”
董卓未及回答,吕布飞马直杀过来。董卓慌忙就跑,丁原率军掩杀。西凉兵大败,退三十余里下寨。
董卓聚众商议道:“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
帐前一人突然站出来说:“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
董卓大喜,忙看向那个人,是虎贲中郎将李肃。董卓问道:
“汝将何以说之?”
“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矣。”李肃答道。
董卓爱惜宝马,并不想给。
“主公欲破天下,何惜一马!”李儒建议道。
董卓这才答应。交给李肃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以及那宝马赤兔。李肃看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知道这次去吕布军中的成功率提升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