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没有盟主的口令,我们当然不能行动了!”公孙瓒无奈的说。
他虽然记恨王奇,但也知道张辽说的是实情,不过他又愚蠢的把过失推倒了袁绍身上。
袁绍听了一阵皱眉,想不到公孙瓒会把过失推倒自己身上,但想想当初他们是尊重自己,才看自己眼色行事的,此时若是反驳,定然会让其他人以后再也不敢过多的考虑自己了,所以虽然心中不舒服,但面上还是笑道:
“哈哈!今日大胜董卓军,已经收获不小,别再提此等伤感情的话,我们应该开一个酒会庆祝一下!”
“好!开个酒会吧!”
“对呀!是该庆祝一下!”…………
底下的其他诸侯也纷纷出言赞同,他们对今天的事情可是看得很清楚的。分明就是袁绍爱惜自己羽毛,不肯让自己的士兵强攻,结果让王奇的士兵和参加攻城的陶谦军白白的受了一些损伤。不过他们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辈,所以此时也就纷纷当和事佬了。
…………………………
洛阳,司徒府。
书房本来就很安静,此时跪坐在其中的两人更是一言不发,而偶尔传出的灯花跳动声,让整个书房显得愈加的安静。
王允静静的看完了手中的书信,对跪坐在对面的中年文士道:
“唉!人言我投靠董贼,唯有季云儿深知我心呀!”
“呵呵!王公现在忍辱负重,待到真相大白时,定然会名扬天下!”对面的中年文士笑道。
“哈哈!子将先生说笑了!”王允也笑了。
原来对面的中年文士竟然是许劭许子将,能被许劭这样夸奖,王允当然要笑了。
“王公对公子书信中所提之事有何看法?”许劭问道。
虽然许劭并没有投效王奇,但是所作所为其实和投效已经差不多了。
“季云所言之事我早已经考虑过了,呵呵!而且我已经在董卓军中找到了一个内应!”王允笑道。
显然对自己早早的就在董卓军中埋下内应而感到自豪。
“哦!”许劭有点惊讶,虽然他知道王允这个人也是老奸巨猾之辈,但他可不会认为他早就想到了要实行连环计。仔细一想,许劭自然明白了过来。
“是那个李肃吧!”
“不错!”王允道。“当初李肃帮董卓召到了吕布,却没有受到董卓的封赏,因而心中颇有怨言,恰好在一间酒馆喝醉时被老夫遇到了,由于言语过激,被老夫抓住了把柄,再加上他本身对董贼也多有怨言,就加入了我们!”
“好!如此,这连环计就更有把握了!”许劭拍掌叫道。
…………………………
虎牢关,董卓军。
“义父!您将奉天剑借于我。待孩儿明日出战,杀了那个黄忠老贼!”吕布愤愤的道。脸上没有经过包扎的伤口,因为他的生气而不停的抖动,让他显得分外的狰狞。
一则是真的想要找黄忠报着一箭之仇,再则是想借此拿到那把奉天剑。
“哼!算了吧,你明明打不过人家,借我的神兵又有何用!”
董卓今日白天受了点惊吓,现在还没完全恢复过来,召集谋士大将来,就是想听听他们的意见,有什么方法可以退敌。
“奉先不必太过在意,众人皆知你是因为兵器不如那黄忠,才败于他手中的,若真刀真枪的比,他定然不会是你的对手!”一旁的李儒无奈的摇摇头,想不到董卓这么在意着把剑,只得先出言安慰吕布了。
李儒也没想到盟军中会突然出了这么一个绝世猛将,虽然今天他是仗着兵器上的优势胜了吕布,但是以前吕布又何尝不是因为赤兔马的优势而胜的别人呢。此时李儒已经不敢把宝压在吕布身上了,心中已经开始打主意怎么才能躲开盟军接下来的攻击。
由于李儒忙着想对策,所以根本没注意到此时吕布看向董卓的眼睛中带了一丝凶光。
“贤婿,山东诸贼势大,你看现在该如何计较?”董卓问道。
李儒眼珠一转,心中已经有了计较,答道:
“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太师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又阴笑道:
“呵呵!况且长安乃是太师的根本所在,到了那里,还会怕山东诸侯吗!”
“妙呀!如果不是你提起,我都差点忘了长安了!”董卓笑道。他安逸日子过久了,自然就不会再记得当初的岁月了。
但是随即又一皱眉,道:
“我看今日射杀我军的,都是那背负弓失的新军,定然是那王奇小儿所率之军无疑。若是他趁我撤军时发动强攻,虎牢定然不保,到时我们亦不会有撤退的机会!此事该如何是好?”
“此事不难,我猜那王奇之所以敢放心的发动强攻,就是知道太师不愿杀王子师!只要太师派一能言善辩之士以厉害说之,我观其不用几日自会退兵!”李儒笑道。
“此计甚妙,可速派人实行!哈哈!幸好当初没杀了子师,要不然那王奇和我拼命,却是白白便宜了袁绍小儿!”董卓笑道。
“太师英明!”李儒和众将齐道。
……………………
虎牢关外,王奇军的营帐。
“哼!明明是一场败仗,看那帮人的样子却像是打了胜仗一样!”王奇回营后郁闷的说。
刚才在大帐中,那些诸侯一个劲的给自己劝酒,要不是现在的酒度数低,他早就被他们放倒了。想想自己今天受了这么大的损失,而又不得不陪着诸侯饮酒庆功,王奇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