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真正让张昭担心的,还是从北方迁来的江东百姓。他们好不容易有了一点平静的生活,如今却又要被打破了,从他内心而言,他是宁愿投降,也不希望 江东再次进入战乱。只是他虽然得孙坚赏识,但在和王奇对抗这一点上,却始终无法说服他。
这次蒋干的说降,如果不是私下会见,他肯定会出言赞同的。不过作为正直的臣子,虽然内心准备投降,却并不准备未经主公同意,就擅自和蒋干达成什么协议。
最后仅仅是说,他愿意尽量劝说孙坚投降,但本着忠臣不侍二主的原则,他是绝对不会擅自投降的。甚至还说,当初王奇能善待陈登,这次也应该不会强行让他投降。
蒋干见到张昭愿意帮忙进言,却不答应直接投诚,也只得罢休。至少已经达成了一半目标,接下来也不大可能取得更大的成果。还有其他人需要自己去说服,不可能只在张昭身上浪费时间的。
蒋干对张昭的劝降,因为那些故交的书信,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诸葛瑾的劝降,却进行的不是那么顺利。
刚刚看到蒋干时,诸葛瑾也是吃了一惊,不过并没有意外的表示。
在看了王奇的劝降书信后,也仅仅是表示自己已经身为人臣,不能再改侍他主。而且为人臣者,首要的是给主公分忧,这种劝主公投降、让主公受辱的事情,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让蒋干向王奇转达自己的歉意,表示只有来生再报答王奇的救命之恩了。
不过也许算是变相的报答王奇吧,诸葛瑾并没有准备把蒋干已经到了江东,并且在暗中劝说自己均将臣的事情汇报给孙坚。
连续两此轻挫,并没有使蒋干气馁。
实际上,他也没功夫气馁,按照约定,他所有的时间并不多,现在应该是展开闪电式说服行动的时候,所以他马上把目光转移到了下一个目标步骘。
步骘也是徐州人,在有了几个徐州同乡的劝降书,再加上蒋干的一番能言巧辩后,到是基本答应条件,愿意劝说孙坚投降。
到了再下一个虞翻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虞翻不但不接受劝降,竟然还真准备向孙坚举报此事。
还好当初是先找最有把握的几位,轮到虞翻这个以前没任何交情的人时,会面的地点已经改在城中的酒楼了。所以在虞翻就要翻脸时,蒋干立刻表示,其实自己正准备去面见孙坚,还请虞翻引见。
虞翻其实也是一个有心人,作为江东的大族之一,内心自然不是很愿意得罪王奇,听到蒋干这样说,不为己甚,仅仅是将他引到孙坚处就算了。
两敌相争,不斩来使。孙坚虽然被王奇军打得焦头烂额,但还是照规矩将蒋干安排到了使臣的驻邸。随后匆匆召集群臣诸将,商讨应对之策。
“王奇小儿准备以镇南将军衔,换取我军投降!诸公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孙坚沉声问道。
“主公!如今敌强我弱,江东旦夕不保!为了江东百姓免遭屠戮,此时投降正是时机!”张昭立刻出奏。
众人脸色一变,他们大都知道张昭是主张不抵抗的,但是没想到他现在会说的这么直接。孙坚听了更是眉峰一扬,就准备发怒。
“哼!张子布,你也算是一时文士,没胆量就算了,怎的还这般没骨气?”孙坚还没说话,他的亲信大将黄盖已经忍不住出来大骂。
“主公!张昭非没骨气之人,更不是没胆之人!投降,完全是为了江东数十万百姓!如果主公愿意为百姓考虑,就算现在取了张昭的性命,张昭也决不会皱一下眉头!”张昭对于黄盖的指责毫不在意,一脸正气的紧盯着孙坚。
孙坚被张昭盯的一阵心烦,脸上更是时青时白的变换。他抗击王奇,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如果此时杀了张昭,到还真坐实了自己是为了个人,而挟持江东百姓对抗王奇这个罪名了。到时自己名声败坏,张昭到反而能得到一个为民请命的名声。考虑到这一点,虽然心中生气,面上反而露出了笑容:
“子布休得胡说!孙某岂是那种是非不分的人。子布对江东的忠诚,没有丝毫值得怀疑的地方。子布的胆量,更是堪比触龙!公覆不得无礼!”
最后一句是回头对黄盖说的。
黄盖对孙坚忠心耿耿,孙坚这样训斥,并不会引起他的反感。低下其他群臣听到孙坚这样说话,也就不准备再就张昭的观点争辩什么。
接下来关于是否要接受王奇的条件,众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只是文官大多赞同投降,武将大多反对投降。由于文官在人数上占优,总体来看,竟然是主张投降的人多一点。
看到这样的情形,本来想借此看看自己群臣是否和自己一心的孙坚大感苦恼,不等群臣争出一个统一的观点,就匆匆结束会谈,表示几天后再说。
实际上那里还有几天可以等,蒋干来的时候,王奇就要求他五天之内做出此事,加上他花在劝说其他臣子身上的时间,没过三天,他就因为孙坚拒不答复,离开了江东,返回王奇寨中了。
这期间,孙坚甚至没准让蒋干和他的群臣见一次面,深怕这位舌辩才能出众的家伙把自己本来就不坚定的文官都给说服了。
孙坚这样的无礼的行为,既让蒋干很恼火,也让本来准备求见蒋干,探探江北口风的江东豪门非常生气。觉得孙坚仅仅是为了自己考虑,根本没顾及百姓的利益。
蒋干虽然没有说服孙坚的臣子,但是已经很好的离间了孙坚军民之间,君臣之间的信任。
**********************************************
王奇在知道蒋干的行动没多大成果后并不在意,他本来就不报说服孙坚的可能性,现在稍微有点遗憾的,就是那几个主张投降的文臣,竟然也不准备投效自己。不过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王奇相信,等天下平定,自己再正式征召他们,想来他们应该不会再拒绝。
建安三年七月,完全控制了长江的王奇,在劝降无效的结果下,对盘踞在江东的孙坚发动了总攻击。
短短的一个多时辰里面,将近一千艘各式战舰,运输船,民船,商船分成三队,抢滩在了长江东岸。让本来聚集在水寨,准备进行誓死抵抗的孙坚一下子找不到主反攻对象。随后,从容登陆的三路大军共五万人,轻松的包围了由黄盖镇守的牛渚水寨。
驻扎在秣陵城外石子岗水寨的孙坚,为了救援牛渚的黄盖,决定派兵救援。结果半道中了王奇军埋伏,三千援兵一个不剩被全歼,主将董袭被俘。
两天后,牛渚水寨随同镇守在其中的八千水军,一同化为一片火海。主将黄盖被俘后拒不投降,被王奇下令流放到漠北。而王奇的大军,也在这两天里,再运送了五万人过来。剩下的十万人,五万人,驻扎在濡须坞,防备舒县的孙策吕布军,其余的五万镇守江北各镇。
成功渡江后,王奇分兵两路,一路由赵云率领,南下攻击泾县,准备攻占孙家老巢富春,堵住孙坚南下的道路。一路由王奇亲自率领,东进攻击秣陵。
在接到王奇成功渡江的消息后,孙坚不得不把石子岗及周边郡县的全部兵力集中到秣陵城中,想固守等待孙策他们的救援。
然而此时的秣陵城经过几次征兵,总人口已经不过十万,青壮更是稀少,一万余正规守军,加上两三万青壮乡勇,那里能是王奇七八万精锐部队的对手。坚守十来天后,因为孙坚在战斗过程中负伤,由第一文官张昭做主,开城向王奇军投降。
此时,赵云率领的两万多精锐,也已经轻松的拿下了泾县和富春。
江东,马上传械可定。
王奇在攻克秣陵后,一面恢复城池,收拢降卒,委任官吏,一面却是让人传书给扬州的其他郡县,让他们即日起接受朝廷的管理,迎接王师。当然,为了尽快结束战事,王奇也把一部分闲下来的士兵调到了濡须坞附近,支援对孙吕联军的攻击行动。
第二百十九章 张飞翁婿
张飞的西路军这几天有点不顺利,到不是打不过人家,凭着贾诩的,加上张飞的勇猛,就算马家军上将再多,也不一定能让他们占便宜。
问题是,到了玉门,贾诩和张飞几次得胜后,却陷入了游击战的泥潭中。
马超为人大大咧咧,却是豪放中带着智慧;庞德沉着冷静,有勇有谋;加上有马腾和韩遂这两员老将提意见,正是最佳的英雄组合。
特别是马超,有人喜换称呼他为马痴,嘲笑他马一样有力量没头脑。不过实际上,马超的本事还非常不错的。他的粗犷无礼,实际上是智慧者不拘小节的表现。
历史上,他在几次无礼的直呼刘备表字,差点被刘关张杀了之后,变得中规中矩,胆小谨慎,一直生活疑虑和不安中。甚至还因为自己的朋友给自己抱怨辱骂刘备,而主动向刘告密。但正是从此之后,马超的才能便如同耗光了灯油的明灯一样,从此不再发光。甚至后来都没来得及留下一个后代,就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