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我唤道,他坐在车顶上,穿这一身明显偏大的号衣到是人摸人样的,爱不释手的抚摩一柄直刀,银亮刀刃上的纹路,胸口一片闪亮的甲裆,身后还背了一副弩具。不起话不多,只是眼光偶尔还发射出浓浓的野性却是无法掩饰的。显然把我赏给他的行头和武器都穿戴在了身上,却丝毫不影响身手矫健,飞身跃下惊尘不起轻无声息,恩的一声,跟了上来。
小杨是我过翠云廊的意外收获。翠云廊就在剑门关附近,是后世剑门蜀道中最有特色的一处景点,被称为“蜀道奇观”。从剑门关到剑阁县城的数十里的道路两旁,高大挺拔的古柏树绵亘不断,苍翠葱郁,故称此名。不过这时可没那般名目,只是觉得特别荫蔽,适合野营秋游罢了,扎营的时候便离开路旁,开个烧烤晚会。
羌营因为其攀越潜伏特色,都被我分派出去外围警戒高要之处。却意外发现了状况:一些人的尸体。
据说探哨的羌营斥候说,一路跟下去死了陆陆续续四十几个人,看摸样象是流窜的盗贼,死状各异表情惊乱恐怖,下毒放火烧勒脖子背后捅刀子花样百出,还有被活生生撕咬过的痕迹,最后那些人楞是被他累死拖死的。
看摸样象是猎户作风,却象野兽一般狡诈凶狠极富攻击性。那边正在搜索,这儿却被我野外特制烧烤引过来。我那几名亲卫也算是尸山血海里的杀出来的老兵中的佼佼者,居然一时不查被他用大木棒子从背后敲晕过去。只是为了饿极了,抢些吃的。醒来后那个脸色啊,别提多臭了,
最后还是我自从刺客事件之后,专训练了一班长枪短钩弩标网绳的群击战法,一拥而上才把他套住的。抓到他的时候,在一个土堆面前,放着个老大猪腿和一个硕大狰狞的人头,哭的象狼一般哀戚着。一个木排歪歪斜斜发黑的几个字,却象是用血写的。
据潘拓失事后评价说,此人虽年少,但勇悍狡智非同一般;若调教的好可当大任。要知道这潘州山羌本是极善山间林地射猎的民族,赤斗羌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而这一营羌兵不但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战场洗礼,而且都是经验丰富无比的军中老人了,可在搜索中还差点着了他的道。
最后收服他的理由也很简单,本人自然没有自黄老头之后YY小说流行描写那种,“虎躯一震”散发出“王八(霸)之气”,让人心悦臣服,男的五体投地,女的象花痴一样贴上来来的本钱。
但我会做菜,有许多好吃的花样。挥退众人,面对面让他狠吃了一顿我做的脆皮烤乳猪、盾牌铁板烧、姜味石煎田鸡,并保证今后想吃多少有多少后,他便跟着来了。但这样做的结果是,除了我以外,对其他人的存在却是相当的冷淡。
事后派人到附近调查过他的来历。才知道他居然是传说中的熊孩,他的养父是被乡人称为“老校尉”的残疾退役军士,据说追猎物的时候,在山林捡到他时才十岁,正在和一只花白熊打架,因为“老校尉”没有家人,拿他当儿子养,自己教导,(因为野性未褪,常可以听到村外鸡飞狗跳,被打的哇哇大叫,乡人如是说)。老人又识些字,帮人写封信,买卖物品、换些油盐,时常也带着他,接触些世面,已经象个人样了。只是据说他对动物有些莫明的威慑力,再凶狠的狗看见他也要乖乖摇尾讨好。乡人逐渐知道了他的来历,也有些排斥。因此他们一直独居在村外。因为他没有名字,大家都跟老校尉姓叫他小杨。
后来的事情就不难推断了,老人不幸被流贼所杀。后就发生了那些事情(为了迎接圣驾,这一路上什么盗贼都叫人抓的抓,杀的杀,连有什么毒蛇猛兽也教我们改善生活打了牙祭。若有残余蹿到这里来,也不希奇)。
我欣赏他恩怨分明而冷静狡诈的性子,又有些先天的底子,先交在在怀石老太监手上管教,等安定下来还打算让闻少名的斥队和潘拓失的羌营轮流训练他,看看能教导出怎样一个怪物来。为此我还拟了个方案,命名为“小杨养成计划”。
只是这小杨小杨,用官话特有的陕西腔念出来,颇似那北京话骂人的口语“小样”什么的,因此特给他起了个大名—杨伟,别字威利(见流氓传说与银河英雄传,嘿嘿),暂且算是我的跟班。
纵马驰骋了一阵,头脑倒也清爽了不少。小杨尾随其后弹弓连发,射下惊起的鸟雀,转眼就检了一大传,穿起来挂在鞍下,准备回去做油炸鸟串。
忽有人来报前方有人阻道,前军不敢擅断,特来请示,驱马从前,我暗瞩,难道有人昏了头来,敢来拦阻浩浩荡荡的皇家车队。见了才知道,各色装束的上百号人站了一路,其中好些道士装扮的。皆垂手谨立,恭谦的丝毫看不出任何敌意,为首一人皂衣黑冠,银须朱颜,很有些道骨仙风摸样,无论气度还是装扮,具在其他人之上。怎么看也不象集体脑子烧坏掉的来找死的。
就这一会,后头已经得了信,簇拥着皇驾上前来了,已经看见黄撵上前,迎头一片拜倒,一个低沉而响亮的声音“玄洞济佑一脉清微子,参见吾皇万岁万岁……”,声音不大却如洪钟大吕,在一片山呼万岁声中,字字清晰恍若萦绕耳旁。
起点的管理员已经和猫联系了,要求进VIP至少要有10万的蓄稿,所以这段时间,猫都在埋头码字,先发五千字出来,让大家解解谗,今后猫为了写作大概要蛰伏一段时间。还是那句老话,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到猫的群上来,写作中也需要经常换换头脑的,因此和大家的交流也是一种帮助,猫在这里谢谢大家一贯的支持拉。还那句老话,让口水和眼泪来的更猛烈把。
第七十六章 青城
第七十六章青城
话说当时,我身边的怀石老太监看见这个人,那石板一般的死人脸也难为抽动了一下。“玄清内息,这老家伙倒……卖弄……”微声的嘀咕。
居然有蜀地的武林中人来迎接,还是青城派的,我倒是终于看到了武侠小说中青城派的存在了,心中却是荡漾不已了。怀石口中的玄清内息也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内功吧。
心下暗叹,好厉害的声波控制,居然能用人体模拟出家庭影院式的声场共振效果,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音波功了把,传说什么狮子吼大概也是类似的原理把,中华古武学还真是玄妙啊。
不过见过了小丫头哄的太监老头用什么铁袖劲,甩手卷碎出完整的核桃仁来作为零嘴,如应我的要求做出一些诸如空手夺白刃,用肉掌将一口锋利的短刀轻易搓成麻花的演示,也就不太惊奇了。按照怀石的说辞,这些不外呼是力量与技巧的运用罢了。
于是我们的队伍又加入好些人,我手下也增加了一些新面孔。
有了这个契机,自然要好好满足我的好奇心了,那些新加入的家伙倒也不敢怠慢,很是说了一些我赶兴趣的东西。
据他们的说词,青城山便是本朝硕果仅存的钦名世家之一,“玄洞济佑”就是前代掌正的朝廷封号,其与李唐皇家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开国前,十八家反王,五十四路尘烟的年代,天下豪杰英雄蜂起,各拥戴自己心中的明主撕杀征战。
待到本朝高祖李渊得天下后,便加封赏赐了一些,在平定十八家反王,五十四路尘烟的过程中,出过力的江湖势力门派,其中一支当然数少林寺最为显赫的,门下众多僧俗子弟效力军中,后来又力挺当时的秦王,得承大统中,多有助力,因此太宗亲政后,更加世袭辅国大将军,赐紫金袈裟,同散一品诰身,武僧总座同将军衔,可以自募养僧兵等种种恩遇特权。其他如青城之流也荣尽恩遇,以礼佛崇道的名义,世代赐修山门场所,恩加自荐世代子弟于朝廷效命,掌门世授种种真人号等等。
因此江湖一些大的门户效力于朝廷也不是没有前例了。
但后来在诸如玄武门之变的秦王夺嗣、废太子承乾逆乱等历次宫廷政争中,不免有些门户站错了队伍,被贬斥,甚至灭门的,最后之余下来的几家,因为历史悠长,又有官方的身份,在地方积累了依附和敬奉者甚众,普通百姓更是争相子弟投之,无论是资源和人才充足,门户光大子弟众多,在江湖中也极具影响力。而青城由于多了一重宗教上道门的法统,声望更是显赫一时。
但到了武周时代好日子也不长了,这些钦封名门与李唐王室的关系太过密切,有的卷入李唐宗亲的反周复辟运动直接被镇压,其他虽然离政治中心较远又谨言慎行如青城,但还是在武则天,宠佛抑道为名的高压政策下,掳夺了一切封赐和权号,加上其他江湖新生势力壮大此起彼伏风起云涌,逐渐淡出。在很长时间内,只是凭借在官面上还有个道统祖山的名分,才没有消亡。
而到了本朝天子,礼奉的是陶弘景、司马承侦一脉的上清派茅山宗的法脉。本代茅山宗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