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幻之盛唐 > 第315部分

第315部分(2 / 2)

尘土飞扬踢打翻滚中。拳拳到肉和皮袍撕裂的声音。噼里啪啦的盏碗飞舞于空气中。席子和桌案摔打在脚下。还不停地有不明飞行物。泼打在墙柱上留下一层层颜色班驳的涂鸦。

一个单眼乌青的士官。正在咬牙死力的摇着酒旗的木杆。想拔下这支硕大地凶器。却被另一个满头草埂地家伙。晕头转向的撞在身上。直接压碎不堪重负的围栏。乒乒乓乓惨叫着地齐齐滚下楼去。

在这一片混乱之外。一个寻常士官打扮地人。站在坊市的角楼里。对着一个缀着三色狐尾的回纥将领。看着这些在楼上楼下打成一片的便装军人。淡然一笑。

“没想到我们是在这情形下见的面……”

“放心。你家大人要地东西。通过赔礼和回礼很快就会送过来……算是订头钱”

皇城东南角地兴庆宫庆苑殿。也在类似地问答情形。也在太上和高力士之间发生。

“阿翁”

“在。官家”

“辋川地文林华会上。那位梁蛮子又有什么惊人之言”

“那个……”

“老刁货。什么时候和朕拿捏起心思”

“老奴不敢。只是当心有些随性的话。实在不入圣听”

“恩。让你说就说”

“那厮说了。百无一用是书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农不能事产。工不能营造。商不能殖货。武不能杀敌报国……只会夸夸其谈。空谈误国。实为国家白养之米虫也……还说”

“还说什么……

高力士轻轻搽了搽脑们汗迹

“他把御史言官们比做夜壶”

“夜壶!!!!怎么个比较法”

那位太上至尊表情变的很有意思。

他偷偷看了一眼太上的神情。又说

“那位总制大人说。御史言官就好比皇上用的夜壶。虽然又臭又硬不讨人喜欢。但是离了他们还不行”

“这个蛮子……

扑哧一声。却在场的杨太真。忍不住笑出声来

“结果。当场有御使连诀弹劾他。骄狂滋纵。侮辱斯文”

“不愧是武夫本色。倒是狂狷的很啊”

高力士暗自吐了口气。看情形又是无下文了。为将者。要是尽得士林之心。那倒要担心了。霍姚骠又如何。霍光又如何。对方大方知趣。很懂得讨逢上意。这就足够了。

“老奴还听说。这厮自号。大汉主义者……

“就是最近那些学军们挂口上地。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自比陈汤、卫霍的那群狂生……

太上楞了一下。露出好笑的表情。

“不过国家危乱方定。正需要一些振奋人心的口号……有些狂生之言。倒也不算出奇吧……”

“大家说的是……”

高力士又道

“不过。他最近又在门下鼓吹什么个三个……三个什么代表”

“三个代表?这又是什么名目”

“说是代表大唐皇家的最根本利益”

就见太上的眉头轻轻一动。赶忙又说

“还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最先进的科学文化……

“这增加生产有助国力之说。尚可理解。这科学文化有是怎么说来着……”

“这科学说是诸科之学。这文化。乃文王大治德礼之化。分夷夏。定九州地根本之说”

第三百九十章 反思与课题

临水书房内的下午,我深深的打了一个哈欠。

“姑父,你真的吃过人么。

小正太适儿,瞪大眼睛,小心的说,手中还捧这一叠文稿。

“这怎么可能,……我是什么身份……”

我接过文稿,敲了敲他胡思乱想的脑瓜子。

“不过我的手下就不好说了……要知道战争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在饥寒之下,不要说视人命如草芥的军人,就是普通的百姓,逼急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然后我很得意的看见这位小正太,脸色青了青……

他正在看每天送来的邸报、文抄,并将其中有意义和价值的节选出来,作为今天学习的课题,由我负责解答。

“那这草泥马,又是什么来头……”

他翻出一份,画满讽刺小格漫画的刊物,最多就是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羊驼。

“此乃极远地某国。草民中信奉地神兽。与官府供奉地河蟹神。水火不容地事物……

“他们是不是告诉你。要保持上位者地尊严和神秘感。不能对臣下过于随和亲近。会失去敬畏之心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皇权。其实也是一种政治资源。可以转变成你所需要地一切地特殊资源。但却有限度经不起子孙随意挥霍地。治国有方。官民敬服。皇权自然就巩固。劳民伤财地多了。皇权也就逐渐失去威信力……”

“这又是什么……

他再次翻出一张

“说地是河北官军作战地风林火山之道……”

“风林火山,说的孙子兵法之道么……”

“孙子兵法?……恩,严格说。是龟孙子的兵法……”

“唔……

“战场逃跑迅疾如风,受命冲锋缓慢如林,滋扰百姓暴虐如火,增援友军不动如山”

我毫不犹豫道。

嗯,说到这一桩,龙武军大大小小的战事也打了不少。却胜多败少地原因很多,不概一论,除了装备、训练、牺牲精神,相对先进而灵活的战术之外,就是走精兵路线又善于逃跑,能够比较好的保全和恢复实力,逃跑不是耻辱,牺牲必须有所价值,虽然因为成军时间有限。犯过不少不成熟的错误,但依靠兵员的素质,和将校们的临机决变。比较好地弥补了这个缺陷。

但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他们从来没有过多寄希望于友军,这听起来很荒谬也很可笑,却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与其毫无保留的面对敌人,也好过把背后交给看起来并不可靠的友军。

这个时代的军队是主张越多越好,抓在手里越有底气,抓差抽丁充数的随处可见,理论上只要保住赖以起家的族人和亲信所组成的精锐。那些外围士兵是属于随时可以补充的再生资源,因此他们往往不怕打败战。

各路兵马地讨逆大战,也是在官军的名头下,朝廷某种态度的背景默许和纵容下,众多大小武人集团和将帅世家之间地残酷竞争;前方在作战,背后是朝廷中各大政治势力,也在相互角逐。其中只有最强大、最顽强乃至最狠绝的存在,才能坚持到最后,想要活着拿到定难功臣的荣誉和头衔。

光是有一腔热血的理想和无限的忠诚是远不够的。起码前有河北最先举义的颜氏一门的下场,以及后来临淮保卫战中,守城专家和他追随者的热血,以及邺城包围战地结果,都以十分形象事实的诠释了这个丛林法则的道理。总有无数的丑恶和黑暗都埋藏在冠冕堂皇的大义和理想中,只有有实力活下来的人才有申诉和争辩的权利。

而许多次官军的失败,都是在相对的实力优势下,被狡猾而精悍地敌人拉开距离,个个击破所造成的。朝廷组织的几次联军大作战。几乎都栽在这上头。事实上,连德资威重如郭子仪。也有对姗姗来迟的友军无可奈何的时候。而李光弼的相对成功,则是建立在对自己和敌人同样残酷的基础上,友军?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