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人前脚就走,小殿下后脚就带着奉节王,进了兴庆宫,……随后诰书就由张公公亲自快马加鞭送过府上。
杜佑扇着汗水,小声解释道。
果然还是小丫头让人省心啊,我感叹道。
不愧是宫廷里长大的天潢贵胄,别看她平时嘻嘻哈哈,喜欢恶作剧和她的粗神经一样有名,但在关键的时候,一下就敏锐的把握了事情的脉络,替我解决火急火燎之下,产生的疏漏和后顾之忧……
说实话,我家的女人虽然多,但是可以交心的却寥寥无几。
也就这个在我眼里永远长不大的小东西,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毫无忌讳让我诉说心情的人,甚至可以接受我那些梦呓一样的想法和故事,并前一起身体力行,亲手把它变成现实的产物,至少让我在这个残酷而美丽的世界,偶尔觉得自己不是特别孤单的。
越来越进入角色的,便宜妹妹雨儿或许也算半个,不过她更多是近乎盲目的崇拜和濡慕之情,如果我说太阳从西边出来,她或许真的会拿起镜子去研究为什么太阳会从西边出来。
相比雨儿的崇拜,最先出现在我身边的女人初晴,则是一种近乎残酷而理智的盲从,如果我那天心血来潮想要强抢民女,那她多半会是那个掰腿按脚,甚至是巧妙用权势和金钱,替我善后消除影响的那个帮凶。
阿蛮也是一个很好好的倾听遮,可惜未必是一个很好的理解者,更多的出于一个完美的贤妻良母本色,而夫唱妇随的惯性。
云容虽然拥有与容貌并重出色的教养和才学,但是背后背负的东西太多,需要多点时间,才能做出取舍和选择。
其他的女人,如宁凝,虽然可以托付予信任和事业,或如萧雪资那样可以让人心灵贴慰的女人,但是有些东西,却是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的,比如默契……
我只有一个人,要对这么多女人同时付出足够感情和精力,那是一种奢望,能够维持眼下相安无事,各有所事的局面,已经能够算是长安城中,模范后宅的典范了。
一个声音打断我的走神。
“想鹤先生已经已经到了。
唔,我点点头,虽然太医署以下传统的医官体系,对这些年才新建立的军医系统,很有些不屑的味道,在他们眼中,那些大批量由战地救护所,短期速成培训出来,大多数只能处置一些简单的外创的所谓军医,不过是一些救急不救命的三脚猫、半吊子,实在对不起大夫这个称号。
但是对这位总医官及其弟子,却拿捏不起那份骄傲和矜持,因为此君不但出身药王一脉的名门,还可以算是这世上最好的伤创圣手,这些年根据我所谓流失海外的华佗,在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儿科)、耳目口齿(五官科与口腔科)、角法、女(妇)科、产科各个领域都很有建树,创造了好些医学新说,并且多少都得到了部分验证,在河北的时候,连那些最跋扈的骄兵悍将,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不然就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在冒险了。
当身边所有人都离开后,病榻上重新陷入昏睡的小白,眼睛突然张开一线,发出一种低低的叹息声。
第四百章 威信与出手
太子遇刺的事件,象是一场看不见的汹涌洪水,霎那间淹没了长安舆论和风向,大街小巷充斥的各种版本的传言和非议,象久旱阴雨后阴霭中急速滋生出来的菌类一般,遍地开花,连那些籍以大比之期,上窜下跳谋求营钻的官吏;习惯在公众场合吟风弄月,指点激昂江山的士子们,也收敛低调了许多……
唯一热闹起来,也就是那些深巷里半掩门的私娼馆院,经常有一些醉醺醺的客人,相聚在一起,炫耀自己那所谓消息灵通的内幕。
“混帐……的粉碎
越王府的书房,左近的属官和下臣,也在咆哮声中战战兢兢,看着门里有满头是血的贴身亲随,被抬出书房,控制着自己不在脸上露出一种兔死狐悲的情绪
“难道连你也以为,这是孤王做的么……”
越王府长史
“就怕这不是王上的本义去行事的……”
作为太子之外,最炙手可热的皇子,他也少不得做成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很是招纳了一批各方面的班底,其中有善于经营的人才,也有名声德隆的高士,既有现品的朝官,也有林泉中的隐者,当然倚位肱骨的谋士,和杖为爪牙的豪杰,同样也是少不了的。
但是此刻他还是有一种寒刺透背,孤影行立地错觉。这门下。又是多少可以真心依仗的。
金吾卫正堂,我也正在头痛,一时痛快归痛快了。
因为,我不的不请病假不上朝,不然怕自己忍不住。会在朝会上殴打一大堆人,据说好些人已经象盯到血的苍蝇一样,摩拳擦掌的籍着这个由头。扑上千来嗡嗡用弹劾和口水淹没我。
关于幕后黑手,两军府地参事团和幕府的智囊小组,充分发挥了头脑风暴精神,列出了一大堆的猜想。但归根结底就那么几样。
无论是是那位没有成年子嗣地张皇后,还是眼下风头正建的越王李系,都是最可能也最直接的收益者。更不要说那位身体时好时坏的陛下。臣父子情分。都是笑话。
但嫌疑最大地还有那群太监,虽然历史上是他们拥立了太子小白。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为了保住眼前的富贵名位。没准走向另一个极端。*
比如另外扶保一位皇子,最好是足够年少不晓事便于把持的类型。这群太监在历史上也做了不少,不过,这是间接受益地问题,而且充分不确定性。
还有人说是可能是河北的门阀,在这场战乱中他们损失惨重,偏偏又遇上李泌这号牛人,以朝廷地名义,挖他们的根基,却又无可奈何,太子小白就是最得力地支持者。
刺杀一国储君,陷害另一位皇子,这可不是一般的手笔,投入和风险悬殊巨大,而且目标还没死,麻烦就更大了,未免有些得不偿失啊。
“建宁王还好么……这头由他负责。
“尚好,在宗正监里,饮食用度都是按王邸地标准提供,也还精神……
他有些画蛇添足回答道,既然把人从察事厅给抢出来,就不能不防在手上处什么状况。
“这是大三司会审的名单……”马岑参递过一张纸,我看了看心中才落下一块石头。
所谓大三司,就是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地主官。
现任的宪(刑)部尚书李,是实打实太上皇的老人,御史台的韦鄂,也是成都小朝廷的,虽然剩下一个大理寺卿,是那位炙手可热的权宦李辅国的门人,但是他想绕过这两位,在审讯中做出点什么带倾向性的动作,还是很困难的,此外,因为涉及宗室,宗正寺也要派人全程跟班,现任的宗正卿,就是那位老伯一样的汉中王,
那位貌似在朝会上震怒无比的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仅仅想搞搞举起,轻轻放下。还是想把太上的几个班底,借机发落一番。
太子遇刺牵连极大,随行的神武将军管崇嗣,已经上表请罪,圣上念及旧情,保留爵位,以白身在家戴罪,只是不过,有另一种说法是,他在河北时与太子走的未免太近,在圣上眼中已经超过了传统君臣界限,敲打一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