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出来的时候,把家乡的年轻子弟拐了一大群出来,河东多山地少人众,乡里无业子弟甚多,摊在身上赋税徭役却不轻,因此愿意为家里拿一笔安置费而另谋前程的人也不少,按照这些家乡子弟的人头数目和表现出来的素质,他甚至可以拿两次名为推介费的抽成,所以他得一路好生细致的看顾这些刚出来闯世面的家伙,劳心费力的确保他们到达目的地前不会因为意外和伤病出现减员。
还有更多人的理由和他类似。他们已经没法摆脱这个身份了,如果不能生活在已经习惯了的军营里的话,正常人的日常对他们是一种举步维艰的煎熬,于是一个机会摆到他们面前,大多数人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回到战斗过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计划。
用陈五老的话说,甚至还可以继续继承军队里留下的遗泽和人脉,为的子嗣后代铺好前程。
最后他们这一批归遣的老军足足有上千人之多,但是回国最后却有一大半人,都选择重新回到战斗过的热土就地安家。
出了这些龙武系、河西出身的老兵之外,之外他们还有不少新加同伴,则是来自朔方、河东这些老牌大军镇出身的老兵,他们但更主要的是冲着岭西军中,对于这些愿意继续发挥余热的老兵身后,提供的后续保障而来。
毕竟,坐吃山空因为年老体衰,又没能及时调整过来而掌握一门生计,而最终流落街头的老兵,已经不是什么逸闻了。
而在古代生产力水准和社会体制下,传统小农经济为根本的普通百姓家庭,乃至小地主之流的有产家庭,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可以说是相当薄弱的。古人的寿元亦是普遍不长的,大到水旱天灾**,小到病痛,都可以让一个家庭赖以生计的主心骨迅速垮掉。
在这种情况下,以血脉姻亲为纽带的宗族作用,就被无限的放大和扩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漫长古代到近代,宗族的作用,就是在官府影响力难以到达的社会基层和角落,发挥某种程度小范围自我救济和公共职能的作用。
一个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宗族,同时也代表了更多可以掌握的资源和更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虽然这种体系内明显缺乏公平并且充斥着黑暗面,但是没有其他可以取代的方法之前,只能一代代的维持和忍受下去。
因此历朝历代都没能解决宗族结党的问题,在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和合作社制度的推广,乡里社会救济和公共事务的传统职能,被集体和政府所取代后,就失去了存续的基本消亡殆尽,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为龙武军最初开始,就能提供一些最原始,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资源,虽然实行的范围有限对照那些因为病灾意外状况,而动辄家破人亡的普通百姓,简直犹如天壤之别的幸福感,因此这种制度随着龙武军掌握和经营的资源日益壮大后,也变得完整和广泛起来。
虽洲日应条件苛刻并且管制严格,并且日常劳役强度很大,但是冲着这个生老病死都有所保障的体制,底下总是不缺少愿意打破头,豁出命来也要争取这个一个位置的人。
甚至可以说,只要你能在军中体现出足够的价值,从这辈子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乃至身后的子女教养和前程生计,只要你能想到的想不到,都有相应周至的安排和对策。
哪怕像这种年纪和体能上,已经不堪服役的老军,愿意在当地填户立足,继续变相屯守边疆的,还有额外优惠举措。
只耍能按时达到指定地方报道。
给田亩耕畜工具和搭造好房屋只要督促那些外族奴婢卖力干活就好了,还有人定期过来检查和指导对土地的经营。比照军中标准,维持若干年的配给,免息的小额贷借,还有按照军职高低,对日用生活所需的除借额度。
付出的代价只是,儿女们的未来预期,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要,定期接受军中编管和训练并在适龄的时候,到军中服役一段时间,而且无论是收养过继拖油瓶还是亲生的,都没关系。
“过了西州……路就好走的多了,还可以坐船”
陈五老鼓着被风沙吹嘶哑的嗓子继续盅huò这队伍中的年轻人继续启程“加把劲不要落下了”。”
“现在到处都在要人,只要是国中来的,都不要怕没有好位置……
“遍地都是安家立业的机会”。”
“只要能补一个军额进去,你就可以享福了……”
“这里,番婆娘要多少有多少,而且姑娘小媳fù多是xiōng大tún厚腰杆结实忒耐操使。”
“只要你有能耐,不要你一文一毫,还带着家资倒贴过来……”……
当敌人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士兵几乎缺乏抵抗的信心和准备,就一哄而散了。
那是一群从充满瘟疫的死亡之地走出来的魔鬼他们衣衫褴褛而充满凶残和暴虐,浑身污垢而散发恶臭,胃口好的几乎能将任何活动的生灵吃掉,比瘟疫更加可怕。
就像是《罗摩衍那》所描述传说中:祸乱与痛苦之魔王麾下,从流淌着剧毒和火焰的恶海中走出来的,用杀戮散播恐惧和死亡的灾厄之大军。
这些魔鬼很快就获得了第一批的帮凶一整个城镇的俘虏,他们搜刮拷掠有产者的家庭,将成年男xìng全部带走作为奴役,并逼迫着那些下等人和贱民亲手伤害杀死贵族和祭祀,对所有高种姓的成员进行集体凌虐和强jiān。
很快的时间内,他们就有了一批用来攻坚的炮灰,用他们的口号说,他们的统治下,不需要上等种姓的存在。魔鬼们鼓励他们去侵害那些贵人的身体和财产,并从罪恶和暴虐中获得的乐趣。
一个又一个城镇沦陷了,都变成这些魔鬼和他们驱使的帮凶,狂欢作乐的罪恶乐园,甚至连城墙较高的城市,也不能例外,死亡不是唯一的,生不如死的痛苦煎熬,才是最可怕的炼狱。许多底层平民和奴隶,都屈服在死亡和痛苦的yín威之下,而成为他们的一员,然后将灾祸引回自己的家乡。
伟大的超日王,为此失去了他的一个远亲,木尔旦的总督和奴师比国主,暴虐的魔鬼帮凶像潮水一样进他严防死守的庄园,杀死一切可以看到的男xìng,而将总督家尊贵而jiāonèn的妻女,献给那些魔鬼作为祭品。
当救援的军队赶到的时候,只剩下人间地狱一般的废墟和累累骸骨。
《古天竺史话:巴哈利尔之伤》
“该死的褐奴”
躲在密草之中捂的汗发如雨,还要忍受蚊虫叮咬的藩将阿博地,在肚子里咒骂道,祖上来自常年冰天雪地北方冻土的他,格外厌恶天竺这种绵雨湿热的气候,只觉得呆伏久了整个人都变成一特大的现锅蒸饼了,一头黠戛斯血统的红发已经被他用缠头裹的严不透风,只觉得发髻里都是汗水了。他虽然没有叶永星那种独领一方的好运,但是连年战胜之下,多少也让这些人升了数级,成为冲锋陷阵的先头大将。
他们已经深入班遮那(旁遮普)大平原三天了,一路烧杀掳掠好不快活,很快恢复了士气和*重的积累,但是行事反而越发小心谨慎起来。
盯着道路上举着火把,蜿蜒而行的车队,包头裹身的女人们哭泣声和男人的祈祷声,弥漫在气氛压抑的旅途中,骑马的护卫不停的鞭笞者那些负重而行的奴隶和仆人,在当地人的配合下,刻意制造恐慌,让他们离开拥有护卫和厚实外墙的庄园,逃往更大更坚固的城市途中,再予以伏击,可谓是事半功倍。
这种裹挟百姓,就地增兵的策略,在国中少不得要冒上政治斗争和前程的风险,但是针对外族的百姓,就毫无压力了,所谓就食余敌,我增一分而敌弱两分,乃是兵家上道。!。
第六百九十章 行途13
我遇到的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敌人…他们带来全新的武器和战术,擅长役使附庸的军队,通过连绵的战斗损耗我们的力量,并寻机予以致命一击,我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和了解他们,在此期间一些牺牲时不可避免的,哪怕外面已经失去了最东边的五六个行省。
《麦海迪之书》
大马士革城,空气中满是血腥的味道和shēn吟的声音。
聚集在城门下,yīn影中的人群,不安的扭动着身体。
本以为,却坚持了这么久,才等到这个机会,夏季高温而蔓延的瘟疫,让攻守双方都不得不重视起来,但显然更加不利的是困守城中的一方,虽然大马士革城足够大,但是在外围重重封锁下,水源和沟渠总是有限的,随着配给的日益匮乏,这让士兵们也不禁怨声载道起来。
人群中,阿颇勒兵团长官卜爱尔,只觉得握刀手中全是滑腻的汗水,看着麾下两名千夫长,他们比他更紧张。来自柏柏尔人联军部族勇士和本地叙利亚部队的精锐士兵,披挂整齐手持兵刃静静的贴在墙根下,高大的门楼下,仅有的火光也被整个黑黝黝门洞吞噬了一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