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驿旁另有一茅棚,钢铁为骨架,上铺干草,棚旁一灶,棚内桌凳俱全,都是钢铁制品,却涂成木纹,棚前也有一幌,上面单书一个“茶”字。可见是个茶棚,内中空荡荡,无一人。
“若是白天,这里会有茶博士与小二照料,去海边游玩路过此处的人们,偶尔都要在这里歇歇脚,喝喝茶聊聊天。”
“没人看着不怕被人顺手把里面的东西拿走了么?”老刘正这样想着,便听老铁说:
“晚上没人看,不怕被人把棚子拆了么?”
老刘心说:“很好很好,果然地道,一点都不浪费,那棚子骨架也可当废铁卖来着。”
“……这里用不着钱那种东西,也不会有人谋财害命之类。但是你们也别想谋别人的财,这里也没财可谋。有财谋你也带不走,花不掉。所以,放松些,规矩些。没我的指示,别乱动,别瞎说,看看就行。真要有问题,组队频道里问我就行。明白?”
“明白,老斋我有问题,”老沙马上接口:“大家有没有听到,外面很吵。”
“很吵么?很安静呀!现在是晚上,什么人也没有哇。”
“你没听到?”说着,老沙放出一段录音,正是刚才录下的环境音。
“哦,那是知了在叫呢。”
“知了?什么东西?”
“一种很小的机器生命,比蝗虫的小虫子还小,按设定,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就会叫。你不说我都直接把这声音过滤了。”
“听声音好像也挺多,会不会吃人?”
“……”老斋真后悔拿蝗虫的虫子来打比方。
“那么,我们今天先在这驿站里头休息一晚,明天再继续前行。如何?”
“为什么要歇息呀?你很累么?还有,为什么要在里头休息呢?躺外头数星星不也挺诗意的么?”
“外面晚上水汽重,你想生锈么?”
******************
注1:太可惜了,这首诗貌似我只打在了电脑上面,既没发到网上,也没留下字稿,上次换电脑,系统加密过的东西再也打不开,包括这首诗在内。现在要我重新写出来……没感觉了,只好打上省略号。
注2:请从右向左读,呵呵。另,宋词人秦观在《踏莎行&;#8226;郴州旅舍》中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此处“迷津渡”也与“桃源”写在一起,真是巧合呀!
注3:同2。
汗,最近玩无双大蛇玩出味道玩上瘾了,大家投票鞭策我一下试试,呵呵。
第八十九章 老斋品茶话七香
说是休息,其实玩了半夜游戏,第二天踏着晨光出了门,不久上山,穿行于清幽幽的林间小道。
这里的树木青翠欲滴,据老斋介绍,名为竹。若拿以前的身板衡量,这些竹子只能算是灌木杂草,现在的身体,则要仰视之。
从青石苔阶抬阶而上不久,便来到一石壁前,老斋叫声:“芝麻开门!”
那石壁訇然洞开,原来是个伪装的声控门。
“还好,我原来的喇叭还在,若是声音变了,就要叫‘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然后乖乖等人来开门了。”
进门是山洞,洞内看起来似乎没啥陈设,简单得很。
左边一道楼梯,斜往下升出七八百米,拐了个弯,不知通向哪里。
右边一个透明罩子,临空悬浮,下方一个地洞,黑黝黝,深不见底。
老斋把手按罩子上,罩子开了个门,老斋直接进了罩子。众人看到透明的罩子上面浮现出一个数字:
3。
数字一闪,变成了2。
“原来是倒计时。”大家恍然。
这个念头闪过,倒计时已经完成,失重。
罩子直直坠入地洞,惊得众人连忙调整到警戒状态。
“安啦安啦,磁悬浮过山车而已。不要瞎紧张了,注意看外面噢,有壁画呢!”
众人这才注意到,洞壁并非想象中的黑咕隆咚,反而画着一幅幅壁画,连在一起,成了奇妙的动画。
罩子忽上忽下,忽快忽慢,连带着动画也忽快忽慢,倒像快镜头与慢镜头的特写。
动画看完,众人眼前忽然一亮,已经穿过山腹,飞在了半空中。最后一段的时候,众人感觉自己像被投石机狠狠抛了出去,速度瞬间达到一个巅峰——而且是斜向上抛。
“大家瞧好啦,鸟瞰本地的机会可不多哟!”老斋的声音里透着自豪。
众人正在想着:“这么快,这么高,掉下去恐怕会跌得很惨”之类。闻言,按捺下对“前途”的担心,依言静心观赏下方的风景。
“仙境呀!”
飞得太快,快得浮光掠影,这使得下方的风景看起来,不只有仙境的美,而有仙境的虚幻。
老斋的罩子划过一道美妙的抛物线,落在风口上面。
那是人造的风口,对着天上喷出猛烈的风,罩子的速度被风吹得慢了下来。罩子下来后,风也渐渐止息,风口渐渐缩拢。
终于安全着陆。
太刺激了,尤其最后这一段,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飞得既快且高,而且没有任何凭借……幸好机器人没有心脏,从而也不用担心心脏的问题。
“过山车,果然形象,不过,貌似穿山车更形象一点。”老刘卖弄着他的机敏,与无知。
老斋:“……”
出了“堂风接”(呵呵形象吧),外面居然是个挺热闹的集市。
“关于味觉处理系统,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罢?我们虽然用不着吃东西,却也可以品尝美味。哈!多少年没吃过东西啦!”老斋舔舔嘴,吞下哈啦子,快步向最近的小吃摊走去。
那是一辆挺干净的小餐车,车头也有汉字,上书“武汉热干面”,左上角并且标了“正宗”二字。
“大叔,来碗面!”
“好嘞!”
隔着小小的玻璃窗,众人便见那穿白衣戴白帽的机器人麻利地拿网状的勺子从一堆乱麻般的线状物中舀出一勺,浸入热气腾腾的开水中,过了几过,腾进一只碗内,撒上不知名的黑乎乎的酱与红红绿绿的碎末。
“多加点干辣椒。”老斋干咽一番,笑得很开心。
“好类!”那人闻言,便再加了些暗红色的碎末,从一个放满竹条的筒子中抽出两根竹条,扣在碗上,推了过来,那竹条形状倒也颇为规则。
“谢谢大叔!大叔手艺越来越精湛啦!”
“小斋是吧?好多年没见,你跑哪里去了,我还以为你吃腻味了,再不光顾我了呢,后来才知道,你出岛了。”
老斋笑笑,不再说话,捧着碗筷端到一旁的小桌子上,熟练地拿起筷子将面搅了搅,直到酱与调料搅匀,这才放嘴吃了起来。
吃完热腾腾的热干面,又跑旁边吃起了刚出炉的天津狗不理。
“若是下午,这里还会有长沙的臭豆腐,却不会有这些东西过早了……”
老斋一边吃,一边在组队频道里热情地跟众人介绍着,心情激动之下,也不管大家知不知道“过早”是啥意思。
老斋过完早,又跑茶巷去了。
茶巷,整个巷子两旁,都是茶楼。什么西湖龙井,君山银针,云南普洱,洞庭碧螺春,武夷大红袍,茶楼或轩昂,或雅致,或古朴,或清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老斋却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停了下来。
那里连着,有三个小小的门面。
左首一个,上书“汉寿擂茶”,左上角标着“祖传”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