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之前表现出色的华侨子弟。
“这是我们新生产的32倍径150毫米榴弹炮,每分钟可以打四发,有效射程15公里,使用最新的高爆炸药,威力是我所见过的150毫米炮中最大的。当然它的合金钢盾坚固无比,可以使它在漫长的重炮对射中存活下来。这种炮制造一门需要五天的时间,相信将来产量会成倍上升。”
李秉衡听着道森介绍着炮兵团装备的榴弹炮,目前主要的几种炮兵工厂都能自制,并且还在不断的精益求精。
汉斯则饶有兴致的看着士兵头上的据说出于李秉衡的设计的钢盔,他曾经亲自试戴过,的确有安全的感觉。“对了,李,其实荷兰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强,而且有许多的土著兵,我认为你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对付他们的军舰。虽然都是一些老旧的炮舰,但是一旦他们封锁从槟城与新加坡等地的海运,后果不堪设想。”
“我对槟榔屿与新加坡的两家造船厂很有信心,那里聚集了大量的从中国国内来的造船业技术工人,之前在巴达维亚的船厂也累计了大量的经验。不用三年你就会看到我们自造的军舰,当然这之前我们只是近海防御,所以我让潜艇制造厂大量制造潜艇。”目前复兴公司的盈利面相当可观,加上军火、毒品等其他收入,足以支撑建立一支近海防御潜艇部队。
造船厂最近不断的从国内聘请在洋人的船厂工作的技师,并且从德国、英国等吸收有经验的造船好手,为此花去了大把的金钱。但与同时上马六艘六千吨货船相比,也就无足轻重。一旦有了造六千吨左右轮船的经验,那么万吨轮也不再遥远。
前两个月已经有德国皇家造船厂、伏尔甘船厂以及克虏伯钢铁厂等先后向复兴公司下了购买六条可以连续上料、矫平、除锈、喷漆、烘干,直至出料的十吨钢板流水生产线与三台万吨水压机的订单。
1908年开始将是德国造船工业多年积累后的强大爆发时期,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德国造船技术是最先进的。也可以说德国海军的开始强大,是从提尔皮茨在1898年组建第一舰队为标志开始。自98年起,每年德国海军都有两艘战列舰加入战斗序列。但是06年英国的“无畏”号的服役,带动了海军强国之间新一轮的造舰竞赛。
自从考察团从南洋发回来的报告经过造船专家的论证后,普遍认为一旦采用对方的造船厂的造船理念以及焊接等技术,正在建造的四艘拿骚级的首舰“拿骚号”本来要八个月的下水时间,只需要六个月不到,而且是在四艘同建的情况下。预计到战舰服役只需要二十二个月的时间。获知这一情况后,原本定于十月份开造的“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改为七月份。
提尔皮茨计划使德国海军力量在1914年达到拥有13艘无畏级战舰、5艘战列巡洋舰、22艘老式战列舰、32艘巡洋舰、114艘驱逐舰和30艘潜艇的规模。目前看来,使用了复兴公司的造船设备与技术,很有可能提前完成任务。
威廉二世一直为着造船厂的进度而焦躁不已,多次对他青睐的提尔皮茨加以训斥。看到国内造船专家对复兴公司造船厂的评估意见,有意在南洋与对方合办造船厂,建造战舰以进一步的缩小与英国的差距。
提尔皮茨建议在婆罗洲的马辰建造船厂,可以就近得到复兴公司的原材料与人力物力的支持,荷兰人也不敢多说什么。在德国人的眼里荷兰人只是只小虫子,本土才两万多武器陈旧训练落后的正规军,即便在殖民地有将近十万的军队与警察,但恐怕这些人连中国人的进攻都抵挡不住。
威廉二世一直在关注着南洋这边的动静,自从与莱因金属与西门子、蔡斯公司又达成几项协议后就没什么大的动作。
其实复兴公司兵工厂一直在秘密开发坦克、反坦克枪、战防炮与火箭炮等武器,因为除了枪械子弹在国际军火市场占了一席之地,重武器并没有买家,所以研发力量都集中到了开发新武器的工作上。
即将成立的飞机公司将来也将成为入侵婆罗洲军队的噩梦,既然暂时没办法造出军舰来,那么使用岸防飞机无疑是对方陆军与军舰的克星。
南洋是宝地,日本人一直垂涎三尺,他们也不会放任中国人掌控这片土地,到时候难免要跟小鬼子干上一仗。
要是你真敢来,我就狠狠揍你,李秉衡快意的想着。!~!
..
第五章 兰芳复国 第二节 造船工业
坤甸与槟城之间开通直达的邮轮与货船,每天都有无数船舶来回运着人员与货物。WWw!槟城之前是南洋最大的货物中转地,如今更是成为了工业品住口转销地,每天都有大宗的商品运往国内以及世界各国。
南洋各地的富商纷纷投资近海航运与远洋航运,在李秉衡的建议下,过去的几个月内已经向德国的几家航运巨头直接购买了九条正在使用的万吨货船,复兴公司也陆续接到了不少万吨轮的订单。
四月份就预制零部件,五月正式开造的六条六千吨轮已经陆续进入到舾装后期工作。船台工期21天,舾装52天,堪称船舶建造史上的奇迹。
世界独有的船用钢板生产线大批量出产的船用高强度低合金钢材,为该船的船体建造提供了条件。底板建造采用了三岛式,而不是之前的两岛,这完全是一项创举。轮船底板一上船台,就可以分三路同时施工,速度加快了50。在巴达维亚就主持船厂地留美造船工程师秦朗创造了隔舱和旁板相互对准水线的吊装定位方法,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效率三倍以上。全船一百多个分段相继上船台进行合拢,之前的近海轮船建造培养出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造船工人,已经熟门熟路。
何容光接手了槟城造船厂的船舶设计工作后,对船厂的建造方法惊叹不已,在美国时他曾经参与过两万六千吨轮的设计与建造工作,适时地向李秉衡提出立即开造两个三万吨级浮船坞与两个两万吨级船台的计划。在这六艘六千吨轮上的利润与其它船舶的利润足以支持这个计划,并且德国方面也已经分处一部份造船资源帮助建设大型船坞与船台设施,之前船用主机制造厂也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在槟城正式开建。在船用柴油机还没有足够的马力应用在大型船舶上时,自己制造主机的确能够节省不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