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龙起苍茫 > 第79部分

第79部分(1 / 2)

>    见几人默然无语,又缓缓说道:“光华曾说过,英、俄等国对西藏虎视眈眈,企图通过西藏进入中国内地,打通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的通道,进而控制整个中华。从而使得西藏对于我中华战略地位之重,川藏边路的自然与人为阻碍,直接导致了中央与西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不畅达及信息沟通的不灵,更是直接成为满清政府对西藏实施有效控制的障碍。前几年英国人在背后捣乱,藏边土司等贵族频频作乱,赵尔丰临危受命,在昌都铁腕治藏,卓有成效,尽心尽力,若贸然杀之,对我等无益。”

李秉衡对赵尔丰在昌都的动作一直保持着关注,在将四川与云南、贵州等地的开发工作向孙中山等人介绍的同时,也向他们解释对清廷川边藏务的支持,“藏为川滇之毛,康为川滇之皮。藏为川滇之唇,康为川滇之齿,且为川滇之咽喉。我等在西南大手笔经营,其实英国人与边务是关键,满清反而不足为患。清廷尚知道‘保藏即所以保两川,保两川即所以保湘、鄂、皖、豫、宁、苏六省之腹地,不可谓不重大’。赵尔丰除了修建道路,架设桥梁开;改土归流,废除繁重的农奴劳役;铺设川藏邮政线路;另外在各个要地设塘站屯兵,并且在边区练兵、兴学、采矿、开垦,这些若都能办成,将来对西藏的统治将是个关键基础。我让练才向赵尔丰要了采矿权,并且帮助开垦与兴学,护矿队与护垦队都是自己训练的武装力量。疏通川藏道路与邮政乃是重中之重,练才在那里开设洋灰厂、钢铁厂以及轧钢、钢丝厂,这边与西门子合资的邮政公司前往该地区帮助架设邮政线路,都是为了早日便利川藏往来。若是几年后有了成就,资金也充足,我意架设川藏铁路,从成都修到拉萨,将西藏牢牢的掌握在我中华手中。不仅是西藏,蒙疆、西北边疆将来都是大患,当提前筹谋。”

众人早对温生才在四川的种种神往不已,又听得温生才已插手川边藏务,就连谢持、汪精卫等对李秉衡极为不屑之人也是钦佩不已。

孙中山大声叫好,连连称赞道:“我一直说光华是个实干家,做事都深谋远虑,若是不说我们竟不知道已埋下这么大一番伏笔,川边藏务能理顺,实乃我中华之幸。”

谢持等人纷纷问道:“川边藏区艰苦,想必万事不易,不知那边可有什么难处,我同盟会同志也好从旁相助。”

李秉衡诚恳说道:“其他都好办,就是有两个难处不得办法,一是在那边兴学不易,缺少人才,没人愿意去那苦地方。二是医疗卫生条件差,虽然南洋这边去了不少医生,带去不少医药,但这边发展尚嫌不足,无法过多顾及那边。”

孙中山认真的听着,仔细记下,对着汪精卫等人说道:“我们也要尽尽力,多发动革命青年支援川边,我看光华做的很对,热血青年委实不易因革命起事而牺牲,应该让他们的知识与才能用到实处,造反这些活计,还是交给我们这些亡命之徒的好。”

听到他后面开起了玩笑,众人都轻松的笑了起来。

汪精卫笑着说道:“我们慢慢想办法,至于医疗,我看可以拜托在上海的张竹君女士,她在南市上海医院任监院(院长),在上海医学界颇有名望,又是展堂(胡汉民字)等人的好友,让她登高一呼,定能有不少医学人才愿意入川。”

众人纷纷应是,这些事须有有名望之人动员方能达成,让张竹君出面正合适。

李秉衡听得提起张竹君,不由想到:莫非就是那位女权运动的杰出女士?!~!

..

第135节 关于一战前的规划

昨晚只睡了2个小时,辛苦码了这两章,大家多支持啊。wWW!点推、收藏,鲜花,来吧。

历史的天空群星荟萃,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杰出人物,用刀剑笔墨留下了不灭痕迹,让后人追忆。华夏大地,自古如此。而这个时代,仍然人才辈出,精英层出不穷,争抢主导历史走向。

李秉衡常常感叹治兰芳易,治中华难,盖因如此。接下来的中华舞台将分外精彩,政治家、军事家、野心家、汉奸走狗、伟人,在中华大地写下他们的一页。

一个人的确很难改变历史,但一群人,一个团体,一个强有力的利益集团,应该可以撬动历史的支点,改变它的走向。

中华,中华,可否使你远离那些惨痛与破灭?

夜深人静时,李秉衡常常生出几许追问。在后世拯救中华的那几个伟人扛起华夏命运之柱前,自己能把中华民族引导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作为一个突兀的介入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根基的人,能够取得目前的成就实属不易。如果同盟会以及南洋、国内支持自己的力量能再多些该多好,中国人的确不够团结,不容易围绕一个领袖坚决的服从指挥。

即便孙中山这样的伟人,也被反对势力所包围着,黄兴等人也时不时的跟他唱反调。各有各的意见,各有各的想法,常常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本来李秉衡想改变这种状况,使得同盟会更加团结更加有凝聚力,其他党派与同盟会结合更加紧密,可他发现自己错的很厉害。不仅其他党派对他意见不一,同盟会中的许多元老也对他群起而攻。这个纷乱的时期,纷乱的政治,不是他一个人所能理的清的。所以这次孙中山等人的到来,也是一个契机,一个改善双方关系的契机。

后世民国建立后,即便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但不可否认的便是,从同盟会改组后的国民党已经成为了政治主流,任何一个人一个集团无法绕过去。熟知后世历史的他如果不想偏安海外一隅,还想着让祖国富强起来,那么势必要直面政治,直面以同盟会为首的各个革命党派,直面国内各路粉墨登场的英雄豪杰。利用同盟会等党派的政治资源并不是投机,而是团结国内所有进步力量为国家统一与建设服务。

兰芳国并没有采取党派政治,即因为李秉衡等人的身份,也因为目前兰芳初建,还没有到实行党派政治的成熟度。李秉衡、朱执信等人是同盟会党员,徐锡麟、秋瑾、陈伯平、马宗汉等人属于与同盟会分道扬镳的光复会,居正等人更加尴尬,身份共进会或者其他党派,但对外还宣称是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同盟会过去组织混乱,制度不严,凝聚力不够等毛病在兰芳内阁也成了一笔糊涂账。

如果要在兰芳实行党派政治,必然要过同盟会等革命党派这一关。如果另立门户,那么兰芳将彻底与同盟会等割裂,将来革命成功,便是两个国家,失去了进入国内政权的机会,而革命党派也不会轻易放兰芳成立的党派进入国内政坛。而不自立门户,就要面对两种选择,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