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233部分

第233部分(1 / 2)

>    固然他那举动也不纯粹是意气之争,江南士人是谢宏的重点冲击目标,若是朝中其他大臣受了谢宏的拉拢,在此过程中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那就大势去矣。

因此,谢迁那看似感动的行为,其实也有些算计,为的就是显示实力,暗示自家的不成轻辱。以李东阳的政治智慧不会看不出,自然会设法来修补双方的关系,那么江南士林也可以稍微弥补回来一部分损失了。

至于他对李东阳的态度,那就纯属憋着的那口恶气作祟了。

李东阳重重点了颔首,沉声道:“子乔安心即是,老夫必不会让江南同道的血白流,一定会给众位一个交待的。”

“唉,希望圣人庇佑,不使大道沉湎,冬季宜速去,春景应早来啊!”刘健见诸事谈妥,也到了该启程的时候了,于是他望着秋日略略有些萧瑟的景象,也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也不知他是感叹季节的变迁,还是时局的转变,又或兼而有之。

“刘阁老说的极是,希望如此……”众人闻言也是唏嘘不已,气氛愈发凄切起来。RO。

''

'  '

第358章 故人西来,江南风物

谢宏也没去刑场观刑,倒不是为了**苦短,只不过从sī人角度上来讲,他对刘大夏也没有多大的冤仇。''除对方烧海图的那段公案之外,两人之间的敌对更多是因为立场不合罢了。

因此,看仇敌授首也没法让谢宏感到什么酣畅之情。目前他要做的,就是稳定了朝局之后,一方面普及教育,一方面推动各项技术的研发,尤其是造船技术,以便他接下来要推行的开海禁之策。

这些事千头万绪的很是麻烦,比做手艺活儿复杂多了,让他很是头疼。

“大人,外面有人求见,说是您在宣镇时的故人。”

“嗯?”谢宏眉毛一挑,宣镇的故人?他在宣府的旧识确实很多,不过大大都都已经跟在他身边,来了京城,那些没来的,多半都是交情泛泛或者对他不怎么看好的,就如同边军中的那些工匠一样,对那些人,谢宏是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的。

“来的是什么人?”

谢宏现在很忙,就算不忙国家大事,总也得忙活自己的家事,晴儿和灵儿总要定个吉日,早点娶过门才好,省的他还得夜袭,嗯,这么多大事要忙,不是什么人他都有空闲见的。

“他自称是宣府保安州知州王庸……”“是他?”谢宏微微一愣。

王庸就是当初北庄县的那个不怎么得志的知县,虽是初时对谢宏有提拔之恩,可后来他也放任自己的师爷与谢宏为难,两人的关系只能算是普通,离开北庄县以后,两人便再也没有打过交道了却不想今日来此。

“带他来见我即是。”谢宏m着下巴,琢磨着对方的来意。

这王庸当初既然会上赶子凑趣刘瑾,显然也是个会看风色,没什么风骨的,现在来这里八成也是见自己势大,所以才来投靠。不过,这人的才能也就是一般,也不像是个有担负的,就算自己纳入帐下,似乎也没多大意思啊。

“谢大人,一别经年您的风采更胜往昔,今日再见实是让下官心折不已啊。”王庸一进来就是一个大揖,动作极为迅速,即是以谢宏的眼力都没看清楚他的脸。他的态度更是恭敬无比即是当日谢宏接子圣旨,升任锦衣卫千户之时,也是远远不及的。

“罢了,王知州,你我本是故识这些虚套的工具就算了吧。”

谢宏摆摆手道,他虽是不在乎这些虚文,不过看到当日高高在上,一言即能决定自己生死的王庸如此恭敬,他也不克不及不在心中慨叹世事的幻化无常。

他不怎么在意王庸,不过对跟王庸同来的那个年轻人却是有些兴趣。那个年轻人看上去大概二十几岁,身材健硕皮肤黝黑,像是长受风吹日晒的那种人,不过他头戴纶巾,身着长衫做的却是念书人的服装,让谢宏有些奇怪。

仔细观察了一下谢宏又有了新发现,对方的手也颇为粗糙,有些老茧在上面,这就更加不像个念书人了。

“这是劣子王云”比起朝堂上的那些老狐狸,王庸的脸皮厚度还是差了很多,虽是察颜观色意识到了谢宏对王云的关注,向谢宏介绍的时候,他脸上却有些赤红,显然是觉得这个儿子比较丢他的脸面。

宏微微领首,却是若无其事的看着王庸,只等对方说出〖真〗实来意。

“谢大人……”王庸额上有些冒汗。

他以前也是见过谢宏的,虽然听到了对方的诸多传说风闻,可他总还是觉得谢宏不过是运气好,攀附上了皇帝,这才有了今天这般局面。

可他万万没想到短短一年未见,谢宏竟是有了这么大的威势,那如渊海般的气度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是一个照面间,他一肚子的寒暄和说辞都是不翼而飞,恨不得就此退出去,也好化解这种威压。

不过,王庸此来也简直是有事相求,所以,尽管这种开门见山的求人体例让他有些不适应,可他还是硬着头皮开了。。

“下官此来,其实为的就是犬子的事”话说到一半,王庸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微微侧身,向着儿子低喝道:“孽障,见了谢大人当面,如何还不可礼问候?”

“在下王云,见过谢大人。”那王云有些不情不肯的施了个礼,看那样子,若不是王庸事先有过嘱咐,恐怕这个礼他都不会行。

这情景倒像是后世的家长带着顽劣学生,去学校见老师,谢宏见状也是更加好奇了。王庸在北庄县任知县的时候,并没有携带家眷同往,谢宏也只知道他籍贯山东,王家虽算不得什么世家大族,可想来也应是书香门第。

可从这个王云的身上,谢宏却是能看到董平又或曾铮的影子,莫非这王云也是个异类的念书人?

“犬子无状失礼,让谢大人见笑了”王庸讪讪的赔着笑,神色间很有些无奈的意味。

谢宏微微一笑,伸手延客道:“不碍事,王知州请看座,若有所求,但说无妨。”“下官冒昧前来,实则是”看座奉茶之后,王庸知晓了谢宏直来直去的作风,也不再继续绕圈子,开门见山的说了起来。

升任知州之后,王庸很是喜气洋洋了一阵子,不过到了最近几个月,却是急转直下。在那场逼宫前奏的言潮中,言官们将谢宏的生平事迹都挖了出来,当日王庸提拔谢宏做主簿的事固然也不会例外。

除这提拔之恩,谢宏考取秀才的时候,那时的考官也是王知县,依照这时代的惯例,两人也算是有了一层师生的关系。

虽然那时言官们的火力都集中在了谢宏身上,王庸并没有遭人弹劾,可是,当他这个知州是通过凑趣刘瑾而来的消息也传出来之后,他在士林中的名声也是尽毁,若不是他任职的处所是在边镇,恐怕早就不克不及不致仕回家了。

尽管在官场上不如意,可他来找谢宏却不是因为这个,而是为了他的儿子王云。他的老家虽然在山东,可他望子成龙,早早的就把儿子送去了南直隶。江南之地文风兴盛,若是在那边就学,然后回到老家应试,王庸觉得掌控也大了很多。

“嗯,原来王兄是在江南就学。”谢宏点颔首,暗示理解。就跟后世人高考的时候,若是有条伴都愿意把户口迁到京沪之地,然后得个便当一样,这体例古人一样想得明白。

“大人明鉴。”王庸见谢宏的神色渐趋温和,也是顺杆爬了上来,口中的称号也有了转变“只是犬子性子跳脱,虽然有几分念书的天份,可却不喜经史,反而……”

“爹,我就是喜欢造船和航海,江南的豪商和大户人家谁家没有船队?又有什么好见不得人的?”王云的性子与其说是跳脱,还不如说是憨直,听着王庸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他早就不耐烦了,等王庸又是吞吐游移起来的时候,他却是干脆利落的说道。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