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235部分

第235部分(1 / 2)

>    “张御史,的就是这些?”

听得谢宏语气中有些不耐烦的意味,张鼐不敢再卖弄口才,略略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下官固然不敢用空口白话糊弄大人,此来实则有机密事要对大人讲,其实……”

眼前这一幕有些熟悉,看来所谓士大夫的风骨,也不是那么靠得住的,谢宏在心里鄙夷了一句,然后也是侧耳倾听,听了几句,他的神情也是凝重了起来。

这一次事情的严重性虽然不如严嵩那次,可确实也有些棘手,看来自己就是个劳碌命,跟安享太平什么的完全搭不上边''

'  '

第361章 危急现,乱四起

谢宏早就知道文臣们对不合的皇帝有不合的手段,并且多半都很灵验,可即便他有先见之明,又得了张翼的提醒,认真正面对着这些情况的时候,他还是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文字版更新最快到'

皇上您要独揽朝政?谢宏你要权倾朝野?没问题!

在刘大夏死后,以李东阳为首的朝臣们姿态大变,由原本的强势力谏之铮臣,迅速酿成了唯唯诺诺的庸人,除廷推的时候,举荐了王藜入阁,其他意见则是一条也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听凭圣裁。

消极怠工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若是有需要,谢宏和正德是有魄力将朝堂上轮换个遍的,可是朝臣的消极怠工不是零丁行为,是有配合的,和他们连结默契的,就是各地的处所官员。

湖广饥!

凤阳饥!

陕西大旱!

河南水灾,黄河决堤!

短短一个月间,告急求赈的奏疏铺天盖地的涌向了京城,很快就淹没了司礼监,以谷大用为首的一干太监忙得头晕目眩,几乎连吃饭都顾不上了。

固然,也不单是他们,内阁的一旧二新,三位大学士也是忙得团团转,都是旬月没有出宫,一直呆在文渊阁批阅奏疏。

至少从概况上来看,李东阳以及新任大学士王藜并都算是尽责,而焦芳更是竭尽心思,力求报效,可是,情况却没有半点好转。

想耍解决这些告急的奏疏,最直接的体例就是派钱粮赈济,可谢宏又不傻,现在是明朝正德年间,又不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哪可能全天下都遭灾啊?里面肯定有相昔时夜的水分。

并且就算是朝廷拨了钱粮下去,到底能不能包管到位,那也是个问题,通过午夜系统的深挖,谢宏很清楚这里面的猫腻,除少数人之外,大明朝堂上的官员,就没有哪个是清正廉涛的,挑唆的钱粮大半都得落入他们的口袋。

没法直接解决,可完全不睬会却也不是体例,华夏大地幅员辽阔,致使各地情况总是有些异同,就算在科技生产力远过如今的后世,每年各地也几多会有些灾害。因此,那些告急文书虽然多半都是夸大其词,可难保就那么些真的。

就算不考虑苍生的疾苦,这些灾荒也不克不及不睬会,因为那很可能酿成民乱,正如明朝末年的大乱一样,说到底,就是政府的不作为,甚至对灾区苍生的压榨,才致使了流民无法生存,进而揭竿而起,倾覆了大明朝。

比较传统的体例就是派钦差下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赈济水平,并且全程监控赈灾过程,减少意外的漂没损耗。

不过,若是派普通官员下去,定然是与事无补:自己人的话,若是在几年以后,谢宏手上却是可能会有充沛并可靠的人选,可现在么,一两处还好,可面对处处告急的情形,他也不成能有那么多人派出去。

再说士大夫们乃是蓄势而来,那些处所官想必也都是严阵以待,想要mng蔽政务经验浅薄的新丁,想必也是不难。而mng蔽不了的,他们会不会暗下黑手,那也是很难讲的,这条路也是行欠亨。

刘瑾却是出了个主意,那就是责成六部解决问题,若是对方处事不力,正好趁机收拾失落剩下的几个尚书,将六部掌握下来。

可还没等谢宏考虑清楚,吏部马文升,户部韩文,都是不谋而合的上表求乞骸骨,让刘瑾的计策落了空。

尽管提拔严嵩到吏部做了shì郎,用曹元任尚书控制了兵部,用刘宇任尚书掌控了户部,可这也是无济于事,乍升高位,他们想要完全控制衙门都困难,遑论各地的处所官员?

那些处所官都是与各地士绅连成了一体,别说六部衙门的伞令,就算是皇帝的圣旨,他们依然可以不加以理会。

奏报这种事很容易解释,大灾自不消说:而小灾报成大灾,可以说自己心忧黎民疾苦,因而言辞恳切了一些:而没灾报成有灾也没关系,用后世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自己被mng蔽了。

就算是皇帝也欠好因此而科罪,何况如果较起真来,没灾酿成有灾,小灾酿成大灾,也是很容易的,士大夫做这种事最拿手了。

在这一刻,谢宏充分体会到朱元璋昔时为什么要设立锦衣卫,而后的皇帝又变本加厉的设置了东厂和西厂,这些举措实在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没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就算是皇帝,一样只有被人玩的团团转的份儿。

士大夫们最强大的不在于他们的谋略,也不是因为他们广泛天下的势力,而是他们完全没有底限,也没有廉耻,可以只是为了他们自家的那点利益,就致苍生生死和天下安危于失落臂。

在这一点上,谢宏确实没法跟他们比,他虽然脸皮tǐng厚,但廉耻和正义感还是有的,这种事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谢宏本也是筹算采取强势做派,用厂卫钳制士人,用酷刑收拾敢干冒头的。正如明朝开国的那二位,以及前世的正德还有后来的天启,这样的做法为士人们所憎恶,可是效果简直不错。

只不过如今的厂卫已经闲置了太久,各地的卫所早就烂失落了,根本就达不到谢宏的要求。而谢宏自己建立的情报系统,午夜的势力规模仅限于京城,还有待扩张:而路边社更是还在准备阶段,离正式运作还需要不短的时间,只是在京城还有些声势罢了。

因此,这些都解不了燃眉之急。

若不是午夜系统算是有了些成绩,能从外地往来的客商那里获得些消息,这一关还真就欠好过。虽然详情无从得知,可好歹能从他们的描述中料想一二,何地是大灾,何地是小灾何处太平无事,谢宏也能据此调剂,勉强应对。

可谢宏并没有天真的以为这样就能过关,若是真的这么简单,那明朝中后期的万历、嘉靖等皇帝也不会被逼得不上朝不睬会政事了。

刚刚应竹过八月、九月的天灾或者说是**,到了十月的时候,还没等谢宏等人松一口气,各地的急报又是雪片一般飞了过来,这一次的主题是兵灾!

小王子犯延绥!围总兵官吴江于陇州城!

小王子犯甘肃!总制尚书才宽败绩!

小王子犯蓟镇!边关烽火大起,京畿一日三惊!

小王子……

谢宏也不知道小王子是不是学会了兼顾术,万里边陲上处处都是他的身影显然士大夫们是连脸面都不要了。

除宣府总兵张俊sī下里传信,说进犯宣府的只是草原游骑不足为虑之外:九大边镇几乎处处告急,军报都标上了十万火急的印记,总督、巡抚、总兵们都在奏疏中喊得声嘶力竭涕泪俱下,好像一刻援兵不到,下一刻边镇就会失守一般。

大概是怕小王子呈现的太频繁,致使谢宏和正德产生免疫力,处所官们还搞出了很多其他花样那就是内乱。

义州军变!

江西矿工作乱!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