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245部分

第245部分(1 / 2)

>    这一刻,那个捭阖朝堂的首辅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个满心后悔,

濒临解体的老人。

“希贤兄,想想,这一切是谁造成的?不是德纲贤侄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是那个阴险狠毒的jiān佞的错!”谢迁气急废弛的怒吼起来。

谢宏的手段很可怕,即便不想认可,可谢迁确实很心寒,而让他更恐惧的是,刘健似乎心灰意冷,大有就此撤手不睬的架势,要真是这样,那对他的影响可就大了。

别看刘健已经致仕了,可他门生故吏却多着呢,加上李东阳上位后又没搞清算,刘健在朝野间的影响力实是没怎么减弱。光是这些倒也罢了,江南士人的影响力也不差,多刘健不多,少他也很多。

可蓟镇总兵温和正是河间府人,并且还是刘健的亲信,如今几人住的这座宅子就是温总兵的!对谢迁接下来的图谋,这个人实在是重中之重。

蓟镇就处在辽镇和京师之间,包含山海关在内,都是蓟镇所辖,是谢宏去辽镇必经之路,是制造意外最合适的处所!

辽镇实力不强,内里势力又是扑朔迷离,若是让谢宏到了那里,就只能缓缓图之了,而日半久,变数也多,尤其对方还是那个谢宏。

在蓟镇解决谢宏,这是最好的体例,谢迁出死力拉拢刘健,多半也是为的这个。

正如他暗示粱储对王守仁一样,谢迁历来不相信流放这种手段,只要人没死,就有着无限的可能,谢宏到了辽镇,就可以再回京师,甚至会产生点其他意外都不定,连出个京都能带走刘健一个儿子,在这妖孽的身上,又有什么事不成能产生呢?

杀了谢宏,并且要快,最好的体例就是在他去辽镇的路上,让蓟镇的边军脱手,即便他带着数千护卫,可蓟镇戎马向来精锐,更是人多势众,想必也是手到擒来。

只是若没有刘健的调剂,那个总兵温和又怎么会冒偌大风险,以身家性命相托呢?谢迁深知,谢宏若是死了,皇上是一定要找人算账的。

在雷火之夜后,正德性子里的刚毅已经显lù无遗,若是谢宏有事,他才不会向刘健这样颓丧呢。

“子乔,老夫修书一封给蓟镇,已尽同僚之谊,从今而后,大明朝野再没有刘健这人,等也莫要再拿这些世俗琐事来烦老夫,言尽于此,好自为之。”刘健语气沉痛,声音也低,显然是完全的心灰意冷了。

除哀思和萧索,他的话语中还有厌憎之意,虽然对当初刘德纲被推举为首,刘健也是乐见其成的,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老刘还有奋进之心,可现在他却是心如死灰,所以,连带着将挑事的江南士人也恨上了。

粱、谢二人都是心思机巧的人,如何听不出刘健的话外之意?两人对视一眼,都没有再开口,算是对刘健的退隐的默认了''

'  '

第376章 自己找死

大明九十大边链,大体上可以依照与京城距离的远近划分其重要性,而蓟镇,宣府以及大同三镇,正是重中之重,这三镇的实力也冠居九边。''

最初的时候,蓟镇的治所在桃林口。桃林口位于永平之北,东接辽东镇,也是长城一处重要关口,不过作为京师附近的重镇,终究是太过偏僻了一点。于是,在永乐末年,总兵陈敬奏请天子,移镇于狮子峪。

而狮子峪位置虽好,地势也颇险要,可也有不足之处,地势狭窄就没法驻守重兵,更加无法屯田。因此,在天顺初年,蓟镇再次迁移,

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明末,这最终的选择就是三屯营。

没有就去抢,这是质朴的草原人奉行了千年的准则。

不过,由于自家也要放牧生产,所以鞋虏的入侵一般都在秋冬之季,为了掠夺到足以过冬并且熬过来年春季的粮食,草原人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杀人和被杀的行动,并且乐此不疲。

因此,往年到了冬季的时候,三屯营的气氛城市变得极为紧张。

股的游骑固然不足为虑,可一旦鞋虏有大举入侵的迹象,那么蓟镇的主力军队就必须出动了,若是让鞋虏攻破边墙,甚至威胁到京师,那可不是好玩的。

不过近几年有些不合,由于蓟镇兵强马壮,冠居九边之首,并且山海关至居庸关一带的长城也屡经修缮,鞋虏屡次在这里碰了个头破血流之后,也学了乖,不再和蓟镇纠缠,而是选择了其他处所,作为掠抢的目标。

要知道,抢劫和做买卖一样,若是本钱和收益不成比例,那就是不划算的买卖了,质朴的草原人也不是太傻,这种简单的事理他们都懂。

不过,在正德元年的这个冬季,总兵大人的直属军队突然接到了集结的命令,三屯营的气氛如同早些年一样,骤然紧张了起来。

军士们都是惊疑不定,纷繁向北方眺望着,想看看有没有预示着鞋虏大举入寇的烽火,没有发现之后,也是松了一口气,转而交头接耳的谈论来,料想着总兵大人到底要做些什么。

只些日子也有这么一次,那一次的规模比这次更大,整个蓟镇的十万戎马都收到了命令,剑拔弩张之下,甚至传出了皇上要效法永乐大帝,御驾北征的流言。

直到事后很久,这才隐隐的有了消息,当日京师产生了一场事变,集结边军是为了避免意外的。固然,这流言只是sī下里流传罢了,没人敢当着将官们面起。

不得皇命,边军入京?这可是大忌讳,真是要做下了这等事,不知道有几多人要失落脑袋呢!

因此,虽然这一次的带动规模比较,仅限于三屯营驻扎的军队,可众军士还是人心惶惶的,生怕传言成真,总兵大人不得圣旨,就带着大伙儿去京城。各种担忧化成了嗡嗡的大响,连帅帐中都是听得分明。

“谢宏的车驾现在何处?”帅帐中的人却没空理会这些,温总兵名字叫做温和,可他的语气却一点也不温和,反而布满了焦躁之意。

“点子应该是初十的时候离京,上次探子的回报是,他已经出了通州,奔香河而去,他那车队中有很多工匠,还有女眷,走不快,现在应该差不多到了玉田了。”帅案上铺着一张舆图,温和危坐其后,另一个将官正在那图上指指点点。

“温大哥,咱们要脱手的话,可得抓紧着点儿,若是让点子入了永平府,咱们再想动作就不便利了。”吴玉是遵化人,属于蓟镇的本地户,在蓟镇军伍中素来颇有威望。如今他虽是位列参将,地位却仅在总兵温和之下,并且两人的关系也相当融洽。

倒不是吴参将看淡了功名荣辱,不与温和相争,只不过温和乃是刘首辅的门下,素来以阁老门生自居。大明武人的地位甚低,吴玉一个的参将,就算有些势力,又如何敢和这样的人争持?

他很清楚,在刘阁老的眼中,他这个参将也不过是个蝼蚁罢了,

伸个手指头就能碾死。所以,他对温和连结了恭敬的态度,期盼着能借着温和搭上刘阁老的线。

虽然刘阁老如今已经致仕,可吴玉也没怎么失望,虎死不倒威,刘阁老这样的大人物,就算是随意引见几个大人物,也能让他这个参将受用无穷。

“可是”温和头也不抬的盯着舆图,神色极是凝重,沉吟半响,偏偏却下不了决心。

“温大哥,都这个时候了,还可是什么?那不是刘阁老的亲笔信吗?还有谢阁老的附署,连王阁老的信也到了,三位阁臣!天大的事也能摆平了,还犹豫些什么?”吴玉大急,恨不得揪着温和的衣服,把他吼清醒过来。

这是多好的机会!借着这个机会不单能讨好刘阁老,还能借机搭上江南士人,只要王阁老稍微点个头,调职去南方就不会是梦想了,比起边关这凶险严寒之地,江南水乡简直就是神仙居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