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涯兄所虑即是…以小弟想来,洪宣之他们很可能就在…………”杨廷和沉『吟』良久,再抬头时,声音已经有些暗哑,他目视紫禁城方向…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若真是这样,又当如何解救?介夫可有良法?”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李东阳心中也是咯噔一下,虽然将话问了出来,可实际上,他心里也知道,八成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怕是很难………………”杨廷和摇摇头,“以你我昨日所见…洪宣之他们八成是自投罗网的…而宫内又是这个情形,几乎可以断定他们是中了陷阱。若是只想罢二人的官…本也不需要这么麻烦,所以,那边是不会轻易罢手的。”
“可同僚一场,我等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吧?”这些因果,李东阳如何不知道,可他还是觉得不管结果如何,至少得努力一下才说得过去啊。
“当然不能,明日早朝,我等应该向天子力谏才是,至少得调动厂卫以及五城兵马司搜索京城。”杨廷和断然说道。
“介夫此言………………”杨廷和的话前后矛盾,让李东阳有些费解。
“西涯兄,你是关心则『乱』啊。”杨廷和沉声道:“你想想,今日皇上能用这种办法对付洪宣之和屠朝宗,他日你我以及朝中诸位同道又岂能独善?皇上受了谢宏蛊huo,可先前的作为,总还算有法可循,可若是开了这个先例,日后朝堂又如何能够安宁?士人受到的压迫岂不更严重?”
李东阳先前只顾着要救人了,还真就没杨廷和想的深远,这时仔细一思考,额上冷汗也是涔涔而下。
事实如此,这一年来,正德的作为让士人们痛心疾首,可说到底,他的强势也还没超过洪武、永乐二朝。士人们的口味被先前的弘治、成化几位皇帝养刁了,因此才会对强势皇帝这么不适应。
但今天这事儿就有点过火了。
刑不上大夫那是古训,大明律里根本就没这条,是士人们掌权之后,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所以,正德先前杀刘大夏也好,或者几个月来的大裁员也好,在大明都是有先例可循的。
传首九边固然够狠,可太祖皇帝的剥皮添草也算不上多仁慈,因此,对于正德行为,士党们还能捏着鼻子强忍。
可现在明显不一样,想抓就抓,想杀就杀,连个招呼都不打,皇帝的作为已经属于恐怖政治的范畴了。单是大裁员,士党内部就已经人人自危了,若恐怖政治也大行其道,那谁还敢ting身而出维护正道啊?
“士人与天子共治天下,本就是太祖开国之际,害怕日后天家会出不肖子孙,皇权不受限制,进而危害大明江山而定的国策。而当今天子的所作所为,正在挑战太祖定下的祖制,纵然不能救回洪、屠二人,我等也应该让皇上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杨廷和语气越来越ji昂,到了最后更是拍案而起,话语掷地有声。
“介夫说的不差,就如此吧。”李东阳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xing,立时便下了决断。-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an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
第561章 阴谋对阴谋,其实很公平
第二天,中和殿。
“…皇上驾到,众臣有事速速奏来。”根据正德的指示,如今的朝会处处强调以效率优先,连皇帝入场的台词也改成了极具正德特sè的这种。
礼部尚书张升正卧病不起,无论是御医还是民间名医,诊治过后都只是摇头,委婉的告诉张家人,可以准备后事了。所以,皇帝擅自更改朝会礼仪的事儿,现在没人敢管,也没有负责管的了。
不过,这东西就是个形式,听多了也就适应了。到如今,大多数朝臣都可以做到对此听而不闻,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了,只有少数自诩清流的顽固派才会有所指责,不过也没人会当面和正德说。
顽固并不代表傻,因为这么点小事儿罢官去职,那还真是犯不上呢。
因为处理政事的效率越来越高,也没人在朝堂上随便争论了,所以朝会结束的也越来越早,还没到一个时辰,这一天的政事就处理的七七八八了。
“嗯,很好,这样的效率让朕很满意,希望众位爱卿本着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原则,继续努力,伞天就到这里好了,朕要去办正事了。”正德很没形象的伸了个懒腰,然后起身就要离开。
朝臣们都很憋闷,这话说的叫一个别扭,合着在万岁爷您的眼里,天下大事都是闲事儿啊?
“启禀陛下,老臣有本奏”杨廷和迅速闪身出列,他哪能让正德就这么走了?就算不考虑屠洪二人的安危,可事情过的太久的话,也就没有时效xìng了,那还劝谏个啥劲呢?
“哦?是杨先生啊?”办正事的进程被打断正德很不满的停下脚步,转过了头,见是杨廷和,他突然长叹了一声:“唉,杨先生真的是老了啊。”
“”杨廷和有点转向这话是从何说起?难不成昨天晚上自己用脑过度,所以又长皱纹了?否则这没头没脑的是怎么个意思?
“事先都说过了,有事得快点说,朕还有很多大事要忙,可杨先生你刚刚一直不说话,站在那里象是睡着了似的,搞得朕怕吵醒你连声音都压低了不少,可谁想到你竟是没反应过来。唉你真是老了,单说这机警劲儿,就比起在东宫那会儿差多了。”
圃杨廷和好悬没一口血喷出来,前面的事情都是政事,也没啥需要据理力争的地方,自己当然没必要那么着急。自己要说这件事八成要争论一番,说不定还会见点血有人会因此而掉脑袋都未可知,当然要放在最后面了。
结果这样就被说成老糊涂了,让杨大人情何以堪呐,而且……杨廷和越听越不是味儿,不能再让皇上说下去了,否则不但事情办不鼻,自己没准儿都得被迫告老了。
“启禀陛下微臣yù启奏之事,不单事关重大,而且牵涉也多,是以才”杨廷和连自称都换了遇到一个不敬老的皇帝,也只能这样了。说心里话他还没到六十呢,真心不老啊,在政坛上,这个岁数正是朝气蓬勃的时候呢。
“哦,那就说说呗。”正德倒也没有纠缠。
“今有刑部尚书屠猪、右都御史洪钟”说事儿的时候,杨廷和也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在措词上,对犯人的身份,他有九成把握可以确定,但是他偏偏不能直接指证,以免刺jī到对方,导致人家翻脸。撕票是小事,这种事成了定例才是大麻烦。
百官一阵sāo动,不知情的都吃了一惊,知情的都是心中一紧。
受害者的身份摆在那里,乍听到这件失踪案,任谁都要吃惊,尤其是对那些知道点什么的人来讲,这事儿显得额外恐怖。
虽然没有先例,可若是在正常情况下,这样两个人失踪,那京城九门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关闭,然后相干和不相干的暴力机构统统出动,全城大索,就算把京城翻个底掉,也要把人找出来的。失踪的可是当朝尚书,这种应对一点都不夸张。
就算其他暴力机构调不动,可顺天府还在士党手中,杨廷和完全可以先在顺天府立案,然后再入宫面圣,请求调动京营兵马。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大伙儿事先完全没有听说过有关于此的消息,大多数人都被杨廷和搞了个措手不及,所以,这里面的味道就耐人寻味了。
近日这场yù捧杀谢宏而掀起的舆潮,朝臣们大多都有所察觉,可除了士党的核心成员之外,其他人哪怕参与了,也并不知道具体的进度和更深层的计划…。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洪钟在其中算是最显眼的一个,倒也不愧他士党急先锋的身份,而屠慵近来又和洪钟走得近,这事儿也不算什么秘密,而后,这两个人就突然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