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南宋不咳嗽 > 第38部分

第38部分(1 / 1)

>面,小声解释着。

“你男人可不是普通渔民,他能捕蛟鲨,还能捕鲸鱼,大海里最厉害的东西他都能抓,一个小风暴算个屁!快回家给我做点热水去,我这一身都是粘的了!”洪涛像哄小孩一样把泊珠抛起来又接住,然后放到地上,板着她的肩膀转过她的身子,照着屁股上就给了一下。

“呀……”泊珠就像踩了油门的汽车,头一低,撒腿就从码头上跑了,没脸见人了。

“阿爷!阿爷!爷爷!爷爷!我会架大船了,我会架大船了!姑丈教的我都学会了!”泊蛟和卡尔不敢跟着洪涛一起下船,收拾帆具、搬空船舱、检查缆绳、擦洗甲板是船靠岸之后的首要工作,完不成不能下船。不过小伙子没有隔夜的屁,不马上和家人、亲戚显摆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那会憋死他的,所以趁着往船下搬水罐的机会,也得喊两嗓子。

“嘿嘿嘿……嘿嘿……”泊小二这肉头,听了儿子的成绩,只会傻笑,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

“好伢子,爷爷晚上给你喝海龙酒!”泊福比泊小二强多了,还知道鼓励一下孙子,至于孙子是不是真的会驾船了,老头并不太相信。

“阿爷,家里都还好吧?”洪涛可不管泊蛟和卡尔有多累,船员就该干活儿,指望自己这个船长和他们同甘苦那是瞎了心了。他一边和码头上的人打招呼,一边拉着陈名恩往岸上走,顺便问问这十多天岛上的情况。

“都好、都好,就是那位罗大官人的管家老是和我埋怨香油的存货不够,他说过两天大官人的海船还会来一次,把剩下的香油都拉走,然后就没了。”陈名恩现在已经不怎么划船出海打渔去了,除非泊福非拉着他,否则他宁愿坐在岸上的院子里看书。自打开始给孩子们授课之后,这个老头已经把身份又换回了读书人那边,凡事都有点智珠在握的样子,只有在洪涛面前他才恢复了原状。

“嗯,是该干正经事儿了,我明天去一趟振州城,然后准备准备就出海。您和那个罗大财交待一声儿,就说让他多准备点油罐子,再多弄两个大陶瓮上岛,这回抓回来的鲸鱼说不定比上一头大很多。”洪涛很理解陈名恩的心情,一个读书认字的人被压抑了多半辈子,不光不能继续深造,进城走路都得溜边,这个自尊心需要恢复啊。

“不如等新船造好了再去吧,温家老大已经去黎人那里选购更大更长的木料了,咱们的存粮足够吃到这艘新船造好的,到时候有了两艘船互相照应着,你出去也让我放心啊。”陈名恩还真把洪涛当了儿子,生怕他出点事儿,怎么保险怎么想。

“没事儿,我还得抓紧把阿蛟他们教会,否则就算有了两艘船,另一艘谁开啊?咱总不能还是一条拖着一条走吧。您在家帮我盯好了那些孩子就成,对了,我还有件正经事儿要和您商量呢,我想把疍家的孩子多招来一些,让他们和小鱼小虾一起读书认字,就是不知道其他疍家人会不会答应。您说我要是管这些孩子一顿饭,他们父母是不是就愿意让孩子上岛了?”洪涛这次远航回来,就已经基本确定了自己的发展路线和方向,现在他要开始奠基了。技术、钱他都能弄来,唯一缺的就是人,不是像泊福、泊小二这种思想已经定型的成年人,最次也得是20多岁,还有改造希望的年轻人。最好就是刚刚能生活自理的小孩,他们才是白纸,最容易接受自己的思想,也最容易受自己控制,还最有冲劲儿。

“管饭!教他们孩子读书识字还要咱们管饭,没有这个道理!不成,我不答应,咱不收束脩(xiu)已经算恩德了,哪朝哪代也没听说过先生还要倒贴的,不能坏了这个规矩。这件事你听我的,我去给你操办,谁家不来那是他们家没福气,哼!”陈名恩对洪涛打算扩大岛上的学校不反对,但是坚决反对洪涛倒贴钱去招揽学生。在他看来,教书先生是个神圣的工作,既然神圣那就得贵,理所应当啊,现在不收钱就已经很掉价了,怎么还能倒贴呢。

“那好,就听您的,也别太多,有十多个就可以,多了咱们那个小屋子也装不下。对了,别光挑男孩子,女孩子也要,有了读书认字的女孩子,以后生产香油要快很多。”洪涛也没在这个问题上和陈名恩争论,反正学校地方有限,孩子来多了也是麻烦,只是在学生性别上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这还得用香油的产量当背书,陈名恩才勉强同意。

PS:点击、收藏、推荐票!三江票使劲扔给洪扒皮吧……不知道有没有不知道怎么投三江票的书友,我在这里把投三江票的方法写出来,集体方法如下:1。电脑打开起点网站,点三江,进入三江主页(手机用户请用手机百度搜:起点三江,进入之后拉到最下方,点击电脑版),进入之后在三江大封推的右下角,可以看到一个三江票领取几个字,点击领取,领取之后就可以将网页拉到最下面,看到《南宋不咳嗽》的后面有投票标签,点击投票即可。2。三江票的使用时间是每天下午的14:00到第二天的下午14:00使用,每个账号在这24小时内只可以投一次票,过时无效,所以请领取之后直接投给《南宋不咳嗽》,此票不可以累积,一账号一天一票,只要是消费满1元以上的账号都可以进行投票。希望书友们辛苦一下,投下三江票。

第九十三章技术分歧

上了岸,洪涛就不管这群人了,一溜小跑回到了他的小院里,急的温老二在后面直追,如果不是泊福和陈名恩拉着,他能追进来。洪涛知道他要和自己说什么,无非就是那艘新船的问题,这玩意早一天晚一天的不碍事,又不是急等着用。现在最要紧的是不能让泊珠跑了,有了前几次的教训,她一给自己烧完洗澡水就躲,生怕自己拉着她一起洗。这哪儿成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嘛,一点妇道都不守,嫁个流氓你就得有帮着搬大腿的觉悟,谁让你瞎了眼呢!

这个澡洗的,一直到了天黑,都没见洪涛和泊珠出来吃晚饭。现在岛上的几家人已经不再独自开火,而是统一去食堂吃大锅饭。这也是洪涛极力倡导的,合作社大集体生产嘛,少了食堂怎么成。其实他这样做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私心,那就是他懒、泊珠做饭的手艺也不咋地,干脆去食堂吃,这样还能省好多事儿。至于口味问题,洪涛压根儿也不是一个吃货,好吃的他喜欢,粗菜淡饭他也没意见,吃饭这个事情对他而言,基本没啥乐趣。他一辈子最讨厌的两件事就是吃饭和睡觉,太麻烦、太耽误时间、太影响玩乐了!

“看什么看,他们不吃我们自己吃!”往常大家都是要收工之后凑到一起才开饭的,可现在缺了洪涛和泊珠两个人,负责食堂工作的翁氏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远处那个灯火通明的小院子。泊福老人又不高兴了,首先就是天一黑就点灯,这得费多少上好的香油啊!其次就是一回家就扎到老婆炕头上去,这也太急了,就算是自己女婿,也让他有点挂不住脸了。

“都怪你那个闺女,啥事情她都敢做,新船都下好龙骨了,就这么晾在沙滩上,他也不急,还不是让你闺女勾的,哼!”温老二属于那种情商极低、手艺很好的技术人才,说话没轻没重,只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不顾别人的感受。

“……不吃了,泊蛟,去叫你姑丈吃饭!这么没规矩,大人还没吃你就先端碗了!”泊福被说得哑口无言,闺女确实是自己的,出了这种事儿向来就是指责女人过错忽略男人,一肚子气只好撒在饭碗上,猛的往桌上一顿,又冲自己孙子吼了起来。

泊蛟能把洪涛叫来?做梦吧,他在爷爷这边挨了骂,到了洪涛那边喊了两嗓子就换来了一个字儿:滚!挤兑得人家孩子连食堂都不敢回了,生怕再被爷爷骂一顿,干脆蹲在院子外面等着食堂里的大人们吃完再回去吃几口剩的,反正两边他都惹不起。

其实洪涛也没那么荒淫无度,再重生穿越,他身体也是肉的,喝多了会吐,干多了就会累。从木桶里出来,他就小睡了一会儿,醒了之后打开那个用鲸须、鲸皮做的宋代手提箱,开始整理里面的海图和航海器械。这一整理就入了迷,一个月距表还没写出来,泊蛟就在外面叫了,结果打断了他的思路,本来就记不清的几个地方更想不起来了,这才一嗓子把泊蛟骂跑,然后在屋子里来回转着圈琢磨,根本就没意识到饿,也没想起来吃饭。

泊珠也不是故意不提醒他,而是被他给折腾乏了,一直都在床上睡觉,连泊蛟的喊叫都没听见,可惜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坐实了一个诱惑男人不做正事的骂名。这还不算完,第二天一早,折腾了半宿了的洪涛又活了过来,拉着她一直牵手到太阳晒屁股,又把泊珠折腾得起不来了,中午饭还是洪涛自己去食堂里,把两个人的都打回去了。这下泊珠就算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当天下午就被泊福逮住训斥了一顿,偷偷流了半天眼泪,还不敢让洪涛知道。

洪涛这个没心没肺的,压根也没留意那些嫂子、表兄弟们看他的眼神有什么变化,溜溜达达的来到了温家船厂,看着沙滩上那根已经定了型的龙骨,又和温老二进入了讨论和争论的状态,丝毫不知道自己媳妇被老丈人骂了。其实就算他知道也没辙,这个时代的生活就是这样,夫妻之间没有什么私密可言,你家生孩子生多了,会有人说,没孩子也会有人说;夫妻不太亲密有人说,太亲密也有人说。洪涛可没那个功夫去管传闲话,他最烦这些家长里短的玩意,能躲就躲,躲不开就急眼加翻脸,反正谁和他说这些谁倒霉。

“再加肋条!这些肋条已经是连排船的一倍还多,如此加下去,太耗费了吧?这都是上好的大樟木,找起来非常难,要放好几年才能用!”此时他正和温老二就新船的肋条数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按照他的意思,新船的肋条最好是30厘米一根,还都要打磨成接近三角形的样子,这样的形状最不影响强度,却能最大限度的减低重量。可是温老二不干,80厘米一根肋条已经让他快吐了血了,用他的话说,他从7、8岁起就跟着父亲、哥哥造船,从来没见过哪条船的肋条会这么密。80厘米已经是他想像力的极限了,还要加密几乎三分之二的数量,他无法接受,成本太高了。

“这样吧,这艘船算我自己买的,不计入合作社的花费中,是好是坏我自己担负。这样成了吧?温伯,咱们不是要循规蹈矩的造船,那样的话还造原来的样式岂不是更省?我也不想要那些福船、沙船和鸟船,它们太笨重!我想要一种既能跑得快,又能抗住大浪拍打的新式帆船。它会带着咱们走向很远很远的大海,能让您的子孙成为最好最好的船匠。不过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不断的改良、不断的创新,就好像是钓鱼一样,钩子上不挂饵,就不会有大鱼咬钩。听我的吧,试一试没坏处,我明天就出海,再抓一条更大的鲸鱼回来,这样咱们就不愁造船的钱了,您说呢?”

洪涛和这个倔老头说得口干舌燥,还是说不通,最终只能拿出自己的杀手锏,单独核算!我不用合作社的钱了,这下就没成本问题了吧?就当我是一个前来订做帆船的客商,我说怎么造就怎么造,能不能出海是我的事儿,工钱、料钱、利润一分钱不少给!

“我……我不是说舍不得,可是这样的船造出来比朝廷的战船还结实,能用得上吗?而且我们的木料不太足了,老大去了山里,一时半会也回不来,要是上这么多肋条,恐怕就没有船板的料了。”让洪涛这么一说,温老二也有点不好意思。第一艘新船的性能他是看在眼里的,除了个头小一点之外,比现在所有的船都灵活、快捷,如果要是继续造那种船,他一个字儿都不会和洪涛顶,让干啥干啥。可是洪涛变得太快了,又要造一种更新的船,还要耗费这么多好木头,做为一个大半辈子都省吃俭用,一小块木料都要捡回来劈成木楔子用的老船匠来说,太难以接受了。

“哦,木料不够了啊……您早说啊,这个好办,我去和罗大财讲,让他去万宁、琼州收购适合造船用的大料,实在不成就去广州、泉州买!船是咱们疍家人的命根子,半点不能马虎,如果我带着温三和温五出远海,您是不是希望船越结实越好?别心疼钱,有我在,绝对让大家吃喝不愁,这艘不到六丈的船只不过是个试验品,是让您老和几位哥哥练手用的。我们以后还要造更大、更结实的大海船,十丈、十五丈都会有!”洪涛终于明白这个老头干嘛要和自己顶牛了,合算是怕木料断了完不成这艘船耽误事啊,这个太好办了。南宋朝缺碱、缺铜、缺银,唯独不缺的就是百年大树,还不用太远,海南岛上就有。刚砍伐下来的不能用没关系啊,咱可以去买,没听说造船的还买不起木料,那还造个屁啊!成本?自己又不打算卖船,考虑那么多成本作甚?自己要的是坚固、是适航性、是速度!

PS:点击、收藏、推荐票!三江票使劲扔给洪扒皮吧……不知道有没有不知道怎么投三江票的书友,我在这里把投三江票的方法写出来,集体方法如下:1。电脑打开起点网站,点三江,进入三江主页(手机用户请用手机百度搜:起点三江,进入之后拉到最下方,点击电脑版),进入之后在三江大封推的右下角,可以看到一个三江票领取几个字,点击领取,领取之后就可以将网页拉到最下面,看到《南宋不咳嗽》的后面有投票标签,点击投票即可。2。三江票的使用时间是每天下午的14:00到第二天的下午14:00使用,每个账号在这24小时内只可以投一次票,过时无效,所以请领取之后直接投给《南宋不咳嗽》,此票不可以累积,一账号一天一票,只要是消费满1元以上的账号都可以进行投票。希望书友们辛苦一下,投下三江票。

第九十四章中西结合

“啊!十五丈……去、去哪儿找那么大的整料啊!”温老二彻底让洪涛喷晕了,十五丈就是四十多米长,要想做一根四十多米长的大船龙骨,就需要一颗六十米高的大树,掐两头要中间。世界上有六十多米高的大树吗?反正温老二是没见过。

“嘿嘿嘿,龙骨不见得是整根的才好,可以拼接,方法我会,等这艘船造好了,我们再慢慢尝试如何拼接龙骨如何?”洪涛不清楚宋代的造船工艺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不过拼接龙骨这门手艺他们应该还不会,或者说宋代的船只并不太重视龙骨及船体的强度。因为这时候没有高强度的远航需求,也就没高强度的海战,没有需求的玩意自然没人去研究。

洪涛仔细观察过疍家人的连排船还有罗有德那艘鸟船的龙骨结构,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宋朝的船只整体强度不够,这也是他们不能进行远航的一个技术限制。就拿罗有德的鸟船为例,近25米长,排水量接近150吨的大船,主龙骨的尺寸却非常小,只有20厘米左右见方的一根松木,没有肋条,只有8块整个的底舱隔板和两根副龙骨。

这种结构像一个笼子,各处的作用力都差不多大,很平均的分配了受力,使得船体内部的空间比较大,利于装载更多的东西。但它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冗余度不足,一旦有一方受力过大,就会咔嚓一下散了架,修都没机会了。

另外,这时候的宋朝海船过份依靠船板来承受整艘船的扭力和拉力,有点像后世的车身承载型轿车,没有大梁,全靠车身铁皮又当骨头又当皮。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车体轻便、经济实惠,可是坏处也很明显,就是车体牢固度不够,无法承受太强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