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南宋不咳嗽 > 第201部分

第201部分(1 / 1)

>踅郑懿蛔∪思艺媸咕⒍О T偌由现醒恰⑽餮堑厍牟ㄋ谷恕⒋笫橙说募际醵急幻晒湃怂莆眨鞣矫嬉蛔酆希峙孪衷谒蕉疾畈欢嗔恕C晒湃烁悴怀隼矗笏纬⒁埠苣延惺裁粗卮笸黄啤?br />

文南没让洪涛等两天,他当天就和洪涛在小楼里聊了很久,认真的听完了洪涛对于君主立宪制的构想和对未来国家的展望,第二天中午就带着妻子和孩子登上了金河号。用他自己的话讲,洪涛这套东西正是大宋所有士人追寻的理想,尤其是君主立宪制,这简直就是在完成士人阶层几辈子的理想。既然在大宋这套理念还不能实现,那他就充当一次探路者吧,跟着洪涛去探索一二。如果侥幸获得了些许成功,他必自己著书立说,反过头来把自己的成果告诉大宋的读书人,让他们自己选择该如何取舍。

洪涛倒是不介意文南这种拿金河帝国当试金石的态度,其实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成功与否谁也不知道,正好一起去探索探索。失败了也和大宋没什么关系,成功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可以更直观的告诉宋人,这么走能走通,愿意更进一步的就赶紧照猫画虎吧。

六月底,金河号带着两艘武装货船回到了西瑁洲,剩余的六艘战舰依旧停留在明州港外。虽然吴潜对洪涛称帝的事情不太高兴,但他还是比较理智的,听文南给他讲了讲蒙古水师的情况之后,还是选择和金河湾保持原本的合作状态,向甬江口的金河帝国舰队提供足够的补给,至于说朝廷知道洪涛称帝之后会有什么反应,那就是后话了。不管是金河湾也好、金河帝国也罢,人家对大宋只有帮助没有祸害,总不至于蒙古这个大敌还没完全消除,就和洪涛翻脸再加一个强敌,这个道理吴潜还能想的明白。

本来海峡公司的董事一般都是在十月份召开,这个月份正是准备下南洋的季节,大家凑一起商量商量今年各种货物的价格,然后统一一下思想,分配好各家购买货物的种类,防止出现一窝蜂都贩卖或者购买一两种货物的现象发生。那样得不偿失,会把买入价抬高、卖出价降低,白白让外人占了便宜。

海峡公司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运输组织,它不光管护航、港口补给和航行安全,内部还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自由定价和统购统销相结合。一面会利用公司海商的庞大采购数量和货源和提供商讨价还价,一面还会利用这些货物的垄断程度和采购商抬高卖出价。总体上讲,它更像一个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除了运输倒手获利之外,还能部分影响市场价格走向。

什么样的公司最赚钱?能制定游戏规则的生意最赚钱。海峡公司这几年默默在做的就是向市场伸手要权利,它手中的权利越大,控制力就越强,制定的规则就越有效力,凝聚力也就越强。对于单打独斗的海商而言,海峡公司既可爱又可恨。因为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弄个大甩卖,就让你赔一大笔,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个禁运某种货物,就能让你大赚一笔。不愿意冒太大风险的海商,自然是选择加入海峡公司跟着大家伙儿一起赚钱,自打有了这个公司,就没听说它们做买卖赔过。

现在海峡公司的正式股东已经超过了百名,全是在广州、泉州、福州有头有脸的大海商,每年从广州港起航的远航海船里,差不多有一半儿全挂着铜钱旗。剩余的远航货船大多是跑近途的,不经过马六甲海峡,或者干脆就是去马六甲港进货,再去周边几个小国转手倒卖,加不加入海峡公司也不太重要。

而在广州、琼州、泉州的年轻一代海商里,有很多人都习惯去找海峡公司设在广州的那家银行来解决流动资金问题。这家银行专门向海峡公司股东提供大额贷款,还可以向其它非公司成员提供小额抵押贷款。另外,这家银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业务就是异地存款提款,对于海商而言,这个业务比贷款还重要、还贴心。

目前各国都没有可以互相流通的纸币,也没有能互相流通的汇票、支票,要想外出做大买卖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带着货物以货易货,二是带着足够数量的大宋铜钱,这玩意的购买力已经被海峡公司的商船普及到印度半岛了,还有向西发展的趋势。但这两种方式都有缺点,以货易货吧,交易方式太粗狂,一旦找不到合适的货物交换,就会面临亏本的危险。带铜钱交易也很麻烦,虽然有了海峡公司武装商船的护航,海盗基本不用考虑了,但大家都带铜钱,就致使几个港口的铜钱大量外流,数量日渐稀少,筹集起来非常不方便,价格还经常波动。

海峡银行的异地提款存款业务一出,海商们所有的担忧、麻烦就一扫空了。假如你想带着一船货物去卡兰巴港,只需要在广州的海峡银行分行存上一笔钱,然后拿着银行开出来的凭证出航。到了卡兰巴港,如果货物没卖光,不够买货的钱,就拿着这张凭证去卡兰巴港的海峡银行分行取钱,交上一点点手续费之后,就能马上拿到现钱,想买啥买啥。同样道理,如果你在卡兰巴港存上一笔钱,回到广州之后也一样可以马上取出来。不用担心信用问题,海峡银行的股东就是海峡公司,有上百位大海商背书,比朝廷的信誉还高呢。

从今年开始,海峡银行又增加了一个货币兑换功能,金银珠宝都可以按照一定的价格和铜钱互相兑换。如果你没有足够数量的铜钱,但有金银珠宝,也可以去海峡银行兑换成铜钱,当然了,也得收取一定数量的手续费。这样就给很多海商又提供了一种结算方式,尤其是和外国商人贸易时,他们的金银珠宝也可以当做货物或者货币来交易,只要参考海峡银行的兑换价格,就不用担心拿回去贬值。

但海峡公司好像还觉得提供的服务不够多,所以从六月份开始,这个公司居然推出了金币和银币。这玩意不光可以和大宋铜钱按照固定比值互相兑换,还可以拿着它去东南亚国家直接当钱花,目前西边最远到卡兰巴港、东边最远到日本、南边最远到爪洼岛,都开始出现这种印着精美图案的金币和银币,它的名称就叫老鼠头和鲸鱼钱。这可不是洪涛的主意,全是海商和百姓们的俗称,至于正式名称嘛,没人关心,能花就成,管那么多没用。

本来洪涛还想再弄个支票业务,可当他看到金河湾的工匠花了一宿时间就画出一张一模一样的支票样板之后,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存单都是记名的,那玩意有据可查,可支票都是不记名的,这要是有人也动了歪心思,让海峡银行损失钱款还是小事儿,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名声搞坏了那就不值了。

二百六十六章苗头

“我这次来只有一件事儿,就是通知大家一声,金河公司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金河帝国,我本人就是帝国的第一任皇帝。目前帝国的特使正在和大宋朝廷就两国关系进行协商,至于能商量出来一个什么结果,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大家请放心,假如大宋朝廷不太喜欢我的帝国,那也没关系,到时候我会把股份统统转让给罗董事,由他来当海峡公司的董事长,那样的话海峡公司就和金河帝国没有关联了,我想朝廷也不会死气白咧的找各位的麻烦。”

对于海峡公司的未来,洪涛还是很乐观的。这个公司现在已经足够强壮,能够依靠自身抵御部分威胁了。据慈禧的了解,在一百多名股东里,至少有二十人是朝廷里某些大佬家族的代理人,如果朝廷想要拿海峡公司开刀,不用洪涛和罗有德操心,那些大家族就不能轻易答应。再者,海商本来就是一个很难管理的行业,如果不让他们和外国人接触,那还做个毛的买卖,干脆海禁算了。只要海峡公司不做出什么太激烈的事情,大宋朝廷估计也不会拿一个税收大户怎么样的。

“洪董事……呃,皇帝陛下多虑了。我等都是大宋子民,与四夷通商乃是朝廷律法,何来麻烦之说。只要陛下还能护佑海峡公司,我等必将万分感谢……只是我等听说了另外一件事儿,不明真假,正想和皇帝陛下问一问,不知可能问否?”海商的反应比洪涛预想的还平静,他们对大宋的皇家都不是特别看重,自己这么一个外国皇帝,爱当不当,关人家那根筋疼。不是说了嘛,只要还能护佑海峡公司,换句话说就是只要还能带着他们赚钱,你当玉皇大帝人家都没意见。

“呵呵呵,既然大伙都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三句两句就把海峡公司的事情给说明白了,洪涛心情大好。

“我等听罗董事提过一个欧洲,他说是跟着陛下您去的,据说那边和大宋完全不同,还有很多没见过的物品,不知陛下您能不能告知我等如何前去?不用陛下操心,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只要陛下定下规矩,一切费用就按照规矩交,我等也想去欧洲见识见识!”海商代表提出的要求很出乎洪涛意料,自己和罗有德远航欧洲并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其它海商知道了也无所谓,但他们连具体地方都没搞明白,居然就想去开辟新航线。看来他们的胃口和胆量真的是被自己养大了,明白了风险越大利润越大的道理,也尝到了远洋贸易的甜头。

“这件事儿嘛……还要从长计议。不瞒各位,欧洲的航线我确实探明白了,不过以各位目前的船只状态,还不足矣完成整个航程。而且大家缺乏通译啊,那边说一种叫做拉丁语的语言,航海学校的正式毕业生都会这种语言,可惜他们的人数还不太足,暂时还得到帝国舰队里任职,无法为大家提供服务。其实我正在沿途建立几个补给站,这也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和财力。既然海峡公司要收取大家的费用,那就得提供必要的服务,沿途补给站、护航缺一不可,否则就是我失约了。再等等吧,我想再过两年左右,一切条件合适的时候,我必定亲自带着诸位扬帆远航,把咱们的生意做到欧洲去!不光要和他们做生意,我们也得在他们那里弄个卡兰巴港一样的贸易点,踏踏实实的赚他们的钱!”

现在就带着大宋海商去欧洲闯荡肯定不成,就算他们愿意去冒险,自己也不能答应。他们的船、帆具系统、水手都不能落在欧洲人手里,那样会加快欧洲人学习造船术的速度,不符合自己的计划。洪涛从来不认为欧洲人讲理,在没有足够武力做后盾的情况下,地中海太危险。即便到了热那亚港,卖出去所有货物,大宋商人也很难活着返航,估计全地中海的海盗都在热那亚港外等着他们呢,保不齐很多欧洲国家的贵族还会暗中支持这些海盗。但这些海商的精神值得鼓励,给一张看着很美的空头支票先过过眼瘾吧。

海商们经过这几年的远洋贸易,已经大致上了解了出远海的条件,洪涛说的东西他们也认为合理,也就不再纠缠着去欧洲的问题。不过他们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就是想在广州、泉州自己设立类似航海学校的教育机构,打着私塾或者族学的幌子,专门给他们自己培养远航人才。西瑁洲的航海学校虽然一直都在扩大规模,但生源大部分还是来自金河湾,留给大宋海商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代培名额,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现在他们也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不奢望直接培养合格的领航员和舰长,培养点会说外国话的操帆手总可以吧?

“这是好事儿,原本应该由公司出资安排的,既然大家这么着急,我看可行。钱财场地我就不用替各位操心了,到了大陆上,各位比我的本事强百倍,这样吧,我尽量抽调舰队的军官去各位的学校担任部分学科的教习,同时部分教材也可以用航海学校现有的,交给知音报社去翻印一些也就成了。”洪涛脸上有点为难,心里却乐开了花儿,这就是转变啊,十年磨一剑,现在这把剑终于有点起色了。想影响一个群体的思想,光靠说没用,尤其是商人群体,他们比同时代的人更不好忽悠。但你只要忽悠对方向了,同时再以利诱之,他们这个群体就会比其它阶级走得快、胆子大。

在大宋的沿海城市里开办学校,这个事情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办,这样才不会引起朝廷的焦虑。古代人不傻,一直也都把教育当做统治阶级的重要工具,轻易不会让异族大规模的进行普及教育,这也是洪涛宁可在卡兰巴港、开普敦港大规模开办汉语学校,却一直不敢去大宋境内玩的原因。现在好了,由这些商人自己开办,大宋朝廷即便知道了,也毫无办法,因为这个朝廷还不像明清两代那么专权,很难一纸圣谕就解决所有事情。

最后还有一件事儿,就是知音报社,现在知音报已经是广州城里最大的报纸了,文浩比文南的思想更激进,已经开始在泉州也设立报馆,招募了一批郁郁不得志的大宋文人,整天搞个座谈会之类的活动,再把他们的心得体会通过报纸发表出来,和其它文人派系针锋相对的斗了起来,很有点派系领袖的意思。

“罗叔,另外再办一家商报吧,主要以海商的信息为主,别和知音报一起掺合了。报社的筹办让慈禧帮忙,人手从知音报里抽调几个,其它的慢慢培养。”洪涛对文浩的这种发展趋势是又高兴又担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这个知音报社就会变成一种社党的模式,从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卷入了政治斗争。

自己把海商、部分文人用各种利益拉在身边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要从下而上的对大宋政治进行改变,但文浩他们走得太快了,说白了吧,就是冒进。在没有经济、武装基础时,想去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治格局是很危险的,历史上有无数人才都载在这上面了。

可是自己又不能去干涉文浩,熟不熟先放一边,在他们这种热血、激情的人眼里,世界上只分两种人,一种是同志、一种是敌人,自己一旦表达出不太支持的意思,他们就会把自己归入不可信任的那一类人了,以后就什么真话都不会让自己知道了,所以洪涛决定静观其变,看看他们到底能折腾出什么花儿来,同时对知音报也处于半放弃状态,尽量割裂它和金河帝国、海峡公司的联系,以免一旦出了什么事儿,引起大宋朝廷的关注,在蒙古帝国的威胁还没完全消除之前,洪涛不想过份刺激大宋朝廷,按照他的原则,改革还是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模式比较好,慢点就慢点了,总比挑起一场战争要强得多。都说改革要流血、要阵痛,可洪涛觉得如果有办法少流血、少阵痛的话,就尽量别为了一时的痛快去自相残杀,内战这个玩意很伤人,国家打烂了可以重建、人口打少了可以再生,可是人心一旦打伤了,就会影响世界观、价值观,这玩意是可以遗传的,好几代人都改不过来。

不过洪涛可不是什么大善人,在文浩这个问题上他故意向文南隐瞒了危险性,他就是想让文浩他们折腾折腾,以此来试探试探大宋朝廷的底线,说白了吧,他想让文浩去当探雷的,自己在后面偷偷看着。要不说搞政治的人都不是人呢,但凡有点人性的,最好别去玩政治游戏,只要你进场了,就得抛开一切亲情、友情、爱情,除了不断的妥协、取舍、平衡之外,你啥也做不了,这就是游戏规则,不符合这个规则的人全都该死!也必须死!

二百六十七章殖民的脚步

洪涛在西瑁洲只待了两天,除了参加董事会和处理一些比较急迫的事情之外,一批丝绸、瓷器、茶叶也装进了两艘武装货船的船舱,这是此次去欧洲要携带的一部分货物。此外在金河号船舱里还有一些铁制农具和工具,这是给开普敦和卡尔堡带的,剩余的船舱将在开普敦港装满白糖、朗姆酒,?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