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南宋不咳嗽 > 第216部分

第216部分(1 / 2)

>枪管之间的空隙堵死,子弹就掉不出来了,皮子还能充当密封圈,增加枪管的气密性。

“就这么简单?我试试……咣!”齐祖上当了,他对洪涛这个办法不敢确定好不好用,伸手把枪拿过来,自己先冲着旁边一棵大树来了一发。

“……还是你有本事,我算是找对人了,来给我看看,这个准头能不能用!”射击效果很不错,大树上立刻就出现了一个拳头大小的伤疤,铅弹打进树干足有五厘米深,这要是打在人身上,估计就透了。

“多放几枪再说……咣!”是个男人就爱枪,胆子小不敢打头一枪,不意味着后面也不敢打。看到齐祖没事儿,洪涛胆子又大了,拿过手枪翻来覆去看了看,觉得没有问题,自己也装上一发子弹,瞄准了树上同样的位置放了一枪。

开过一枪之后,洪涛就上瘾了,这玩意确实挺好玩的,就和小时候打架用的喷子差不多,后坐力也不太大,主要是那股子白烟非常有视觉效果。除了好玩之外,这把手枪也确实算准头比较好的了,二十米开外冲着大树打十枪,至少有五发能命中树身中部、三发打中树身两侧、二发根本没上靶。如果光比较准头的话,这把枪比后世的很多自动手枪还强一些,枪管长就是它的优势。

齐祖的木箱子里不光有一把手枪,而是装着七八支不同口径、长短各异的枪,这些都是试验手工拉床的副产品,结果被他做成了各种枪打着玩,当个消遣。其中口径最大的足有20毫米,这已经不能算枪了,应该叫手炮。口径最小的只有10毫米,再细就不是目前工艺能达到的水平了。

这些枪管都是用钢板卷出来的,没法卷得太细,口径太细之后发射药不好往里灌,子弹打出去的威力也不敢恭维。最让洪涛看中的就是两支13毫米手枪和一支13毫米口径长枪。它们的口径洪涛认为适中,威力也足够,尤其是那支长枪,在二百米的距离上射击大树还能有十发4中的成绩。

过足了射击瘾,洪涛又开始不满足了,前装线膛枪打得远、打得准,但装弹太麻烦。不管是用皮子裹着铅弹装填还是把铅弹嵌入软木塞装填,都需要用小木槌把铅弹砸进枪管,然后再用通条使劲儿往里捅。就算这套动作都特别熟练,装填速度也不会太高,一分钟一发就不错了。另外就是枪体有点重,主要就是枪管太厚,洪涛没见过真正的枪管是怎么造出来的,他想现场观摩观摩,看看能不能勾起脑子里的记忆,找出改进的办法。

“带我去看看手工拉床和造子弹的模具,这东西还有改进的余地。”

观摩的结果有喜有忧,先说忧吧。枪管的制作过程非常麻烦,除去水力锻锤基本都是手工打造。工匠们先把钢锭烧红,然后用锻锤打成长条的片状钢板,再把钢板烧红,用锻打的方式卷在一根钢芯上。枪管越长锻打、加热的次数越多,还得一边卷一边用炭粉合着铁粉把接口焊好。卷完的钢管要打磨成六边形,这是为了后期加工固定方便,圆形的钢管很难固定,也不好确定位置。

再下一步就该上钻床了,把打磨好的钢管固定在木质手动钻床上,用长钻头把钢管内部先钻几遍,再放到镗床上用镗刀顺着钻好的管壁镗削几遍,确保钢管内壁光滑,然后才能上手工拉床拉膛线。齐祖做的拉床很简单,就是固定钢管的床体,用夹板来确保钢管与拉刀同心。拉刀装在一根木质蜗杆上,只需要向后拉动蜗杆,拉刀就会按照一定的旋转角度在钢管里运行,生生在管壁上磨出一道沟痕。

拉刀是用平炉钢里炼出来最硬的钢材打制成的带齿小钢条,就嵌在拉杠头部的凹槽里。最开始整个拉刀基本都埋入拉杆,只露出很少的刀齿。随着膛线的形成,用小纸片一点一点的把拉刀垫高,膛线也就越来越深。这种工作必须让细心的人来干,枪管里每根膛线都要拉上几百次才成型,一边拉还得一边往拉刀上抹鲸油润滑,整根枪管拉制完毕大概要经过二千多次的往复。

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顶多拉一根步枪枪管,加上锻造、打磨、套丝、枪托和燧发装置的铸造安装,三个工匠合作一天才能勉强完成一支步枪或者三只手枪,速度真说不上快。而且枪管在钻孔、镗孔、拉膛线的过程中还存在废品率问题,平均下来就算搞个流水线生产,按照目前帝国金属集团的产能,全力生产步枪一天也不会超过十支。

在枪管的制作工艺上,洪涛没看出任何可以改进的地方,唯一能发挥自己长项的就是教了教齐祖和工匠们如何对枪管进行表面渗碳处理和烤蓝处理,再把铸造出来的燧发装置也渗碳烤蓝,让它们增加表面硬度的同时能更耐腐蚀一些。别看这只是一些小技巧,但都是几百年里工匠总结出来的精华,对于齐祖和其它工匠们来讲,又是一个新方向,还可以仔细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用到其它地方。

二百九十三章战云密布

“按照这个图给我做个模具,枪管口径就固定在十三毫米,这是阳线和阳线之间的距离。子弹的口径小一毫米,正负误差半毫米,用金属模具铸造,材质就先用铅,以后再试试铅锌合金的比例。”改进不了枪支的制作工艺,洪涛就转而求其次,要在子弹上下手了。既然有了膛线,球形子弹就不合适了,圆头子弹比球形子弹有更好的气动外形,更适合旋转飞行,对稳定弹道、增加射程和精准度都有很大帮助。

洪涛画出来的模具就是后世气枪子弹的制作模具,或者说叫米尼弹。这东西玩过枪的人都会,制作起来也不麻烦,唯一有点难度的就是铅锌合金的比例。既不能太硬,那样会对膛线造成损伤,加快枪管的报废时间;又不能太软,太软了容易挂膛,在枪管里留下铅弹的碎末,影响装填速度。不过目前齐祖手头上没有现成的合金比例,洪涛只能先选择用铅来制作子弹,挂膛就挂膛吧,把子弹上抹点鲸油能好一些,等以后试验出来更合适的合金再换。

米尼弹的原理很好理解,后世的气枪子弹就是标准的米尼弹。这玩意源于土著民族使用的吹管,为了增加吹管的膛压,土著居民把飞镖的尾部用软木做了一个到凹槽的塞子。当这个塞子受到高速气流冲击时,就会胀大,从而把吹管密封起来,增加了吹管膛压,从而让飞镖射的更远、更准。

这种简单的原理用在子弹上面就更省事了,不用再弄软木塞,直接用铅水在钢制模具中铸造成子弹形状,弹体上增加两圈凹槽,用来涂抹油脂顺便减少和膛线的摩擦面积,然后在子弹尾部用冲床冲出一个圆洞来就可以了。当发射药的气流冲击圆洞时,子弹尾部就会胀大,封死了枪管里的空隙,既增加了膛压,还咬住了膛线,逼迫子弹沿着膛线旋转射出,一举三得。

四百米!采用米尼弹之后,前装线膛步枪的有效射程直接翻倍,在四百米之外对人形目标的射击精度都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如果有光学瞄准设备的话,准确度还能提高很多,打不准的主要原因不是枪不好,而是看不清目标。要是把射击距离缩短到三百米以内,准度还会成倍增加。手枪的有效射程也增加到了三十米以上,其实五十米之外照样够威力,能不能打到就要看射手的技术,毕竟用手枪瞄准的难度更高。

除了射程和准度大幅度增加之外,用了米尼弹之后装填速度也成倍的加快,洪涛这个二把刀射手就能很轻松的达到每分钟三发的水平。这完全得益于米尼弹的口径比枪管略小,不再需要包裹着皮子用锤子往枪管里砸,只要把弹体往固态鲸油里蘸一下,让弹体的凹槽沾满油脂,即可直接塞进枪管,拿通条一捅就完事了。有了这些油脂的粘连作用,即使枪口向下,子弹也不会掉出来。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