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此氩幌肓恕?br />
“你姑姑还和你说啥了?小子,你也学贼了啊,知道先找家属走后门了是吧?”看着泊蛟手里的小本子,洪涛才注意到,他居然拿着一个皮包。而这个皮包和小本子自己看着怎么就那么眼熟呢!上面还印着皇家徽记,合算自己已经被媳妇给卖了。也难怪文南要躲着泊蛟不肯和他争,这玩意真没法争,不是一个起跑线。
“没没没!我就是去姑姑那里问问您在家不。”泊蛟清楚洪涛最恨什么,赶紧解释自己不是有意去走家属路线。
“你也别浪费那些好纸了,这都是防水的,以后留着船上用吧。来,姑丈我都给你准备好了,自己看吧。”洪涛很心疼那个小本子,那是帝国造纸厂给自己特制的,专门在船上使用的。落到泊蛟手里,和擦屁股纸没两样,他那几笔字,还不如自己呢。
“全民义务兵役制?……姑丈,这不就是大宋的徭役嘛!您比大宋皇帝还狠,怎么连女人也得当兵!”泊蛟接过洪涛递过来的几张纸,刚开始还挺兴奋,以为洪涛给他的是锦囊妙计,可是越看越咧嘴,两页纸还没看完,终于还是忍不住质疑了起来。
“先把全部东西看完再说!”洪涛没搭理泊蛟的问题,指了指那几页纸。
“把武器装备都带回家!姑丈,这要是大家手里都有家伙了,那不说造反就造反啦!这、这能成吗?”后面两页纸不光没打消泊蛟的疑虑,反倒让他更揪心了。这也就是洪涛拿给他看,要是换成别人,早扔对方脸上了。
这几张纸上写的东西叫做义务兵役制和全民皆兵政策,要是真实施起来,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以后金河帝国的正式居民,不管男女老幼,从满十七岁那天起,每两年都要去军队服役一个月,去海军还是去陆军根据自身条件酌情安排,反正是得去一个。一直到四十岁最后一天为止,才能免除每两年去当一次兵的义务。这里面还重点强调了所有居民这几个字儿,也就是说,从皇帝的亲儿子到清洁工的小闺女,无一例外。
基于这个政策,帝国海军和帝国陆军的常备军队数量都被压缩到极限,军官一级的才属于职业军人,剩下的全是临时凑起来的士兵,赶上谁是谁。如果遇到战争,帝国政府会优先征召那些有经验、训练成绩好的士兵入伍,然后以此类推。
而且这个服兵役还不是空着手去,是自己带着军装、兵器、盔甲去,服完三个星期的兵役之后,再带着这些装备回家。别以为回到家就算完事儿了,这些装备都要保养完好,差一点都不成,这就不是罚款的事儿了,一旦这个制度被议会批准,这就是法律,谁做不到就是犯罪!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以后金河帝国每家每户,只要有十七岁到四十岁的人,那就至少都有一套盔甲兵器。而且每个人都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还没法荒废,隔一年就得去温习一次,想忘都忘不掉。回到家你也不能闲着,没事儿就的保养保养这些装备,想不熟练都难。
四百五十章全民持枪
可是一旦这样做了,金河帝国政府的权威就将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了。军队是国家的,可老百姓和军队一点差别都没有了。他们手中也有武器,也一点不比军队的差,因为他们就是军队。这要是有个什么内乱啥的,得,谁镇压谁就得另说了。就算没有内战,平时这些当官的走在大街上也得提心吊胆,天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得罪谁了,直接上来给你一枪,一命换一命,谁受得了?
“如果你能让百姓吃饱、穿暖、有冤伸冤、有难解难,大家吃饱了撑的去造反?假如你做不到这些,就算没有枪支、没有刀剑,老百姓就推翻不了你了?你不能因为当官了,就站在当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问你,如果此时我们还在海边的连排船上,咱们还是进城都需要靠边走的疍民,你会希望自己手里有把枪吗?”
洪涛这套东西又不是原创,他基本也没啥原创,除了剽窃后世就是借鉴后世。全民皆兵的义务兵制度,他是从后世的瑞士抄来的,之所以选择瑞士的兵役制度做模板,主要是因为金河帝国和瑞士有些地方比较接近。都是人口少,国家富,唯一的区别就是金河帝国有海军,而瑞士没有。
至于说为什么没采用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募兵制,因为洪涛觉得那样一来,将来当兵的肯定都是国家的中下层人民,统治阶级的子女、富人的子女全都不愿意为国家效力,也不需要这份工资,这对国家的发展不利。
假如自己整天在台上号召国民爱国、要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说得天花乱坠、慷慨激昂。但是自己的儿女一个人都不愿意上战场保家卫国,这种话说起来有什么滋味呢?做为一个忽悠天赋专精的人来说,洪涛还是很敬业的,编瞎话也得尽量编圆,纯粹的嘴炮他非常看不起,更不想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有了全民义务兵制度,皇子皇孙、官员大亨们的子女就都得去当兵,还得带头去,不去就是严重违法,别说什么批评、教育、下不为例的话,在洪涛和帝国法律里没有这些词,犯法就是免官罢职去矿山挖矿的结局。
而且帝国的兵种里没有闲杂军种,更没有文艺兵,想靠吹拉弹唱混弄服兵役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靠这个去当将军。所有部队都有可能随时拉上前线,因为帝国随时随地都需要扩张海外领土、镇压海外领地。
两年一次的服役制度又加大了走后门照顾自己子女的难度,一次你能糊弄过去,总不能年年服兵役的时候都托关系走后门糊弄过去吧?这件事儿就算放到洪涛身上,他也想不出如何去掩人耳目,谁敢这么做就等于自己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家族的声望。时间长了,这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当皇帝、官员的子女都在当兵、随时都有可能冲上前线时,大家对战争的态度自然就会更谨慎、更理智。当皇子、官二代、富二代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在战场上时,不仅国民会更热爱这个国家,皇帝和官员们也会不由自主的感受到这种情绪。因为他们自己确实为国家付出了,代价还很大。他们就会更珍惜眼前的生活,更热爱自己的国家,有私心杂念的时候多少会想一想自己牺牲在前线的儿女,自己这样做,是否对得起他们?
至于说枪支武器的问题,洪涛无法确定自己是对的,到底是该禁枪还是持枪,在后世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支持禁枪的人说枪支会带来暴力犯罪,这一点确实存在。可是在禁枪的国家里,暴力犯罪也不少,甚至比不禁枪的国家还多。
洪涛个人是支持不禁枪的,他认为这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国民的基本信任问题。敢于让国民保有反抗政府的权利和能力,才说明这个政府基本合格。如果国民家里都有枪,还会有那么多官员胡作非为而无所顾忌吗?还会有政府胡乱拍脑袋弄那些祸国殃民的政策吗?一旦牵扯到自己的生死,政客们连街边的小混混都不如,最怕死的就是这些人。
有人说一旦大家都有了枪,就会让城市变成战场,洪涛不这么认为。大家都有了枪,也不会想打谁打谁,相反还会更加控制自己的情绪。谁也不是傻子,以前发生了矛盾,顶多是互相打几拳,现在搞不好就得吃枪子儿,是发脾气重要还是小命重要,除了少部分脑子有问题的人,大多数人都会想明白的。
这时候枪反倒成了让大家冷静思考的威慑力量,就像核武器似的。假如没有核武器,国家之间说不定啥时候就得因为一些小摩擦打起来。可是有了这个玩意,就谁也不敢随便动手了,因为一动手就没有最终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