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青瞳:完美典藏版 > 第70部分

第70部分(1 / 2)

>相处如此,国与国相处也应当如此。既然我们是兄弟,互相出兵帮助平乱也是分内之事。”他转向贵岂来,道:“既然两国交好,何必在边境列兵?不如大苑将驻军撤出云中三千里,贵国将军队撤离平城三千里,这样我们两国就可以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另一方随时相帮,免除许多麻烦,你看可好?”

这交易不实在。云中虽然是大苑领土,但是自从定远军解散后就一直没有驻军,杨宁之乱时又逢大灾,人烟稀少,城池也破败不堪,完全修复得要几年时间。因为现在驻军云中消耗不起军费,云中其实只有几百探哨,撤离不撤离无关紧要,大军都驻守在关中。而平城一向是西瞻军事重城,既囤积了大量物资,又驻守着重兵,他们撤离平城就真的是给大苑让开一条大路了。

贵岂来生气了:“云中之后还有关中,那能算撤兵吗?”

“这么说可就不对了。”萧瑟道,“贵国愿意出兵相助,我们让出云中三千里,是打开大门欢迎你们。云中以内是我们的内地,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做,又不好全麻烦你们。你们也是一样,平城后面三千里的地区,西瞻也尽管驻兵就是。”

岂有此理,平城后面三千里就快到沙漠了,西瞻人在沙漠里怎么可能驻军?但是事情的关键不在这里,两国撤出边境之兵,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可能,这样的条约别说双方都不可能签,就算签订也必然是一纸空文。

贵岂来知道再在这件事上逞口舌之快已经没有意义,西瞻的本意如果是想两国互相进军,那就不用派他来,直接开打就是。看大苑朝臣的反应,贵岂来知道实际上大苑也不是真的要进军西瞻,他们双方都是在占口头便宜,想占据一个气势而已。

这本来是他的专长,然而此刻被萧瑟占了上风却不敢发挥,萧瑟讲的虽然是歪理,但毕竟还是在讲理。要是他想在口舌上压倒萧瑟,恐怕又要像那天一样,换个根本不和你讲理的人来。堂堂正言在朝堂上被活活气晕,这辈子他不想再来一次了。于是他声音温和起来:“此事关系重大,外臣还要回禀我国君上才能决定。”

萧瑟也顺着台阶下,温声道:“既然这样,我们还是讨论边民问题吧。快要过年了,我们也想早点接他们回来和家人团聚。”

细节上的纠缠不适合在朝堂上说,也不用相国亲自出马,一天以后,鸿胪寺卿就将商议后的条款呈上了。第二条岁贡没有答应,但第一条赎回边民的代价是二十万两银子和五千匹丝绸,这远远超出一般交还俘虏的正常价格,算是给了西瞻人面子。

为了能让西瞻人接受,掌管外交的鸿胪寺卿又提出给西瞻茶叶、布匹、玉器等一大批物资,当然不能用岁贡的名义。鸿胪寺卿为了不让国人把卖国的骂名安在他头上可算煞费苦心,在文字上好好做了一番文章,岁贡变成了“通谊”。

中原人最会做文字游戏,宋朝每年为了给金国进贡弄得焦头烂额,大家都快吃不上饭了,还美其名曰“岁赐”。世界上要真有这么慷慨的人,青瞳也愿意接受这样的恩赐。

正文 第81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0)

鸿胪寺卿和大部分大苑官员一样,认为真的打起来自己一方没有胜利的希望,一点血不出怕是不行的,能挣回来的只有一点面子罢了。既然西瞻强调两国友好,那就不妨从友好下手,互相赠送一些什么。

最后互通友谊的结果是,大苑用这价值近三十万两银子的礼物,换回西瞻一百匹马和一点毛皮毡毯。虽然价值相差太多,但是礼物无分轻重,大苑想保全面子的士大夫都可以假装看不出差别。加上赎回边民的那二十万两银子,也达到了西瞻人要求的五十万两的数目。只不过时间从年年变成一年,至于是不是真的一年就能让西瞻安分了,那就要祈求上天了。

青瞳不是不知道狼越喂越凶的道理,但眼下却只能忍痛从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里挤出这笔钱来。这让她心痛之余,更加渴望自身的强大,更加渴望财政上顺利改革了。

艰难王业,返正皇唐。何时可见?万国朝阳。

但叫四夷,安守各方。狼奔虎攻,无犯我疆。

十六、时局

送走了西瞻使臣,青瞳越发废寝忘食起来,也不知道是睡觉时间太少,还是她不知什么时候养成的揪着头发想问题的习惯,她开始掉头发,每天内侍都能从含元殿打扫出一小缕头发来。与此同时,眼睛在她越来越瘦的脸上显得又大又亮,有些恕?br />

上次在朝堂上萧瑟帮忙,青瞳以为他放弃了冷战,谁知道再次将他叫来问主意,萧瑟还是笑眯眯地说什么加税之类的“主意”,将青瞳气得半死。不过以青瞳对萧瑟的了解,他不想说的事情,别人绝对没有本事套出话来,再气也是白白气死自己,只好当这个人死了,自己另想办法。

这几日,户部的奏章被她翻得稀烂,随着在京官员集思广益的令下,递到她手上的各种办法也多了起来,偶尔还有像萧瑟说的那种损招,经过参政大臣的过滤,还剩几百条。青瞳除了看大臣们推荐的,其余的也没放过,寄希望于突然看到好主意。忽然,她的眼睛停留在一个条陈上,微微一亮,又仔细读了一遍,暗暗点了点头。翻过封面看署名,不由自言自语道:“又是孙嘉?”

在她觉得有用的方案中,已经有十几条是这个叫孙嘉的人提出来的了,此人显然对财务极为熟悉,看他提出的方法,肯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

程志给她换了一杯茶,听到这句话,笑着插口道:“万岁也说起孙嘉,孙大人这些日子可真是大大有名。”

青瞳奇道:“你知道这个人?”

程志被花笺反复嘱咐,让他找机会就打断青瞳看书,让她歇歇。见青瞳感兴趣,忙夸张地道:“现在京都谁不认识孙大人啊,前几日他以从五品的身份,一纸奏章参奏相国,朝廷上下都震动了。”

“参奏相国?为什么?”青瞳惊讶,“我怎么不知?”

程志笑道:“孙大人品级不够,按规矩是要先向他们户部正堂禀报的。黄大人将他斥退了,他就往别的衙门递,吏部、礼部、大理寺,听说走了个遍。闹了几个衙门也没有人给他递,结果这位孙大人起了个大早,将折子贴在金水桥的桥栏上,第二日早朝时官员都看见了,孙大人从此声名大噪。”

青瞳心里十分好笑:“后来呢?”

程志道:“后来侍卫抓了孙大人,正闹的时候,可巧相国上朝到了金水桥,他命侍卫将孙大人放了,还说:‘我不是说了吗,折子写好了我给你递上去,你怎么不找我?’当时在场的官员有二三十位,个个都以为相国在开玩笑,谁知他真的将折子递上来了,只不过被陛下留中未发。孙大人虽然没有参倒相国,但现在也是举朝闻名了。”

青瞳点点头,想起来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一则她答应了萧瑟不计较那三十万两银子的事情,不想旧事重提;二则心里还是偏向萧瑟,不信他会贪墨。所以并没有看就放在一边,也没注意上折子的只是一个从五品的小官。

胆大也罢了,受了冷落却也不气馁。青瞳又拿起署名孙嘉的条陈,暗道:倒也分得清轻重,说的都是关于财政的,并没有非参倒相国不可,不是一味图名之辈,此人可用。

她用手指轻叩桌案,道:“传孙嘉进宫,申时弘文殿等候。”

“是!”程志知道只能分散她的注意力到这里了,下面她又要全力工作,便答应一声躬身退下。

青瞳打量着孙嘉,见他年纪虽轻,却气势沉稳、目光坚定,先有了几分喜欢。

孙嘉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沉稳,第一次进这朝廷大员和皇帝议事才用得到的弘文殿,他还是有几分紧张的。他认真见礼,却见皇帝很随和地冲他招手:“孙嘉,朕将这些日子呈上来的主意都看了,挑出这些好的,财政你熟悉,过来看看有多少可行。”

孙嘉手心冒汗,能看大臣的奏折意味着自己将被重用,说不惊喜是假的。可他也知道这副担子有多重,却不愿妄自菲薄地说自己不行,于是说了声:“谢陛下看重!”便上前逐条细看起来。

若论大苑的财政情况,孙嘉的确是最清楚的一个,连尚书黄希原都不会像他一样如数家珍。加上孙嘉从滁阳调任以来,就一直苦思财政问题,青瞳问他什么都能立即回答,提出的要点也比较切中要害,两人这一讨论,到了掌灯时分才罢。

自此孙嘉经常被传召入宫,半个月后正式升任户部侍郎一职。因为他那闻名朝野的参奏,大家都知道他与萧瑟对立,见孙嘉得到重用,有些人不免猜测相国开始失势。然而不管有多少风言风语,萧瑟却始终微笑着,没半点焦急之色。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