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道:“朕何尝不想当个太平皇帝,只是有些事情你不懂的。钰莹的仇还没报呢,我想她应该在埋怨朕了……”
说完转身缓缓离去,留下满脸痴迷而伤感的小宫女独自怔怔的发呆。
玉堂殿,演武场上的五十几个精挑细选的隐龙卫早正在场中训练。有的在练箭,有的在舞剑,有的在举石锁,也有的人手中的飞抓抖来抖去,在演武场旁几棵大树间飘来荡去。
他们刚刚在皇宫中的地下冰窖,精赤着上身,整整呆了一个时辰,现在正在做恢复训练。
刘协对他们的训练,不只是简单的武技训练,还有很多杀手的基本素质训练。如抗寒训练,要做到在冰窖中四个小时不动不打哆嗦才算合格;抗热训练,在热气腾腾的冶铁炉火边身穿棉衣站四小时不动;长途训练,围着演武场跑一百圈。
更有匪夷所思的训练,是在你脖子上放上一条毛毛虫,头上顶着一碗水,水不能动,任毛毛虫爬遍你全身;还有假设各种露陷穿帮的场景,让你在三秒钟之内随机应变自圆其说,不但要合情合理自圆其说,而且要声色并茂,眼中不能有一丝慌乱的神色。更令人抓狂的训练是,要你抱着队友如丧考妣般的大哭,不是假哭,而是要真正的流泪大哭,好不容易找到感觉了,大哭一场,又叫你立即抱着队友放声大笑,像久别的老友重逢那样大笑。
当然谁也不可能做到惟妙惟肖,全身心投入,毫无破绽,但是只要能蒙蔽过普通人即可。真正能做到惟妙惟肖者,多半是人格分裂者。
而这点,恰好是刘协的最大缺陷,他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力极差。正如雪龙所说,他是一个冲动任性的杀手,意气用事是他最致命的缺点,所以虽然他的武艺和刺杀术在整个亚洲能排第一,但是他却成不了第一杀手。
所以他不希望这些隐龙卫跟他一样存在这种致命性的缺陷,他已经因此而死过了一次。
众人看到他过来,纷纷停止训练,自觉的排列好队伍,听候他的训示。
今天刘协要跟他们讲的,不是刺杀之术,而是作为一个隐龙卫的基本准则和条件。
“一日为隐龙,终生为隐龙,没有退路,不能请辞,因为你们是皇家的秘密,皇家的秘密不能外泄。
你们武艺高强,不弱于冲锋陷阵的大将,但是你们注定不能身披将军铠,背后竖一杆绣着你们姓氏的大旗;
你们可凭借个人之力,伏尸五步,流血一人,结束一场大战;你们可深入敌后,取得决定胜负的机密信息;但是你们永远不能像其他文武百官一样出入朝堂,你们只能深藏功与名,永远不能见天日。
你们的功绩只有朕和少数密臣知道。
你们不得有儿女私情,等到你们四十岁以后,你们可以逐渐淡出,娶妻生子,但是你们依旧得终生受到监控,一旦泄露秘密,等待你们的就是处决。
作为间谍,你们要牺牲一切,极尽所能,得到你们想要的。
认贼作父,奴颜婢膝,扮作各种角色甚至包括乞丐和奴仆,可能奔赴刀山,也可能穿越火海,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谁也不知道你们会遇到什么情况,必要时可能你们要牺牲自己的性命,甚至是忍受比死亡更难忍受的屈辱。
作为一个杀手,你们去要别人的命,同时也是在将自己的命往敌人的刀尖上送。
杀或者被杀,这条道上只有这两个选择。不惜一切手段,一切代价刺杀对手,是你们唯一的选择。
不伤忠良,不伤黎民,不伤无辜。这就是你们必须遵守的道,你们始终要明白你们为何而战,你们不是为朕一人而战,你们是为天下苍生而战而杀。
既然选择去做,就好好地做,要不就别选择!没有把握的,不要做。
在做任务时,不能犹豫,要快速下决定。也许在犹豫之时,对方已经先下手了。
要么速战速决,要么冷到最后一刻再下手。总是一个道理:既然是单枪匹马地闯荡龙潭虎穴,就得有极强的技术和心理素质,否则绝对会被打败的。
必须防备周围所有的人,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
作为组织的成员,必须听从安排。
每个隐龙卫都是一个神话,你们将每天都传奇般的活着。
但是朕必须要你们活着。
你们是皇家的隐龙卫,不是纯粹的杀手,朕需要的是你们完成任务,而不是要你们去送死,如果只是送死,就没必要对你们进行特训。
所以你们记住一条,除非下了死命令的任务,一击不中,你们必须全身而退,不得纠缠。
训练一个合格的隐龙卫不容易,寻找一个适合当隐龙卫的人选更不容易。我希望你们五十六人,一直做到四十岁,然后娶妻生子。
虽然你们不能光宗耀祖,但是大汉的江山稳定有你们的功绩,天下会有你们的传说。
这,就是你们毕生的荣耀。”
一番间谍经,只听得猿倾耳,虎俯首。不但众隐龙卫听得心悦诚服、热血沸腾,就连站在身后的王越也听呆了,忘记他来此的本来目的。
良久,王越才反应过来,将手中的加急密信交给他。
刘协拆开火漆,展开密信迅速浏览了一遍,眉毛一跳,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咬牙对王越道:“宣三公、张辽和皇叔前来见朕。”
第七十七章 七胜七败
董卓在长安造反称帝。刘协得到这个消息已经是九月中了。
御书房中增加了八张君子椅,刘协将此当做一个小会议室,凡紧要大事必先跟三公要员先在御书房讨论出个结果,再到朝堂上宣告。
本来张辽和刘备是不够级别参加这样的机密会议的,但是对于军事方面的事情,刘协始终相信历史上以八百破十万的神将张辽和三分天下的枭雄刘备的见解,不会逊于军事经验主要来自征讨黄巾军的三公。
五人已到齐,看了密信,一个个脸色凝重,皱眉沉思。
刘协缓缓的说道:“我听闻董卓之所以决意造反是因为他一家老小被杀而受到刺激。我曾请太尉大人缉拿凶手,并派人到长安与董卓解释。不知此事办得如何了?”
皇甫嵩忙答道:“臣查的当日过关者共有两批人,第一批三四百人,扮作贩卖枣子的客商先行过关,第二批即御林军护送董氏家眷过关。臣猜测第一批即为杀手,京中无人有此能力蓄养如此之多杀手,多半为袁绍之流所为。臣派去长安的人至今未回,想必已被董贼所杀。”
刘协怒道:“他等扮作卖枣的客商,通关文牒何来?他等如何如此准确得知董氏家眷到达关外时间?朝中必有内奸。”
皇甫嵩脸色一红,连声称诺道:“是,臣一定再去严查,必将那吃里扒外的内奸捉拿并刑之以法。”
刘协微微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责怪这位昔日威名赫赫的老臣,又道:“如今董贼造反,朕当何以处之?”
众人不语,依旧低头沉思。
刘协看到张辽抬头看了自己一眼,又低下了头,知道他碍于自己的官阶太低,不便抢先回答,便点名道:“张将军,你有何见解?”
张辽一看点自己的将了,也不在遮遮掩掩,挺身而起,慷慨陈词:“末将以为,董卓虽然势大,不过乌合之众,末将愿领八万御林军,奔袭长安,尽破西凉群鼠,斩董贼之狗头,悬于东门,以示天下。”
话音未落,王允立即站起驳斥:“不可!不可!将军不可逞意气之勇。董贼坐拥二十万大军,西凉诸州又全部响应,又有二十万军。而京师只有御林军八万,城门守军两万,再加虎贲、羽林等军合计不过十一万,如何抵得四十万大军?况且西凉多精骑,而京师多步兵;西凉人久经沙场,英勇善战,悍不畏死,而京师军多为新招募军士,作战必然怯阵。此去若征讨,无异于驱羊搏虎。更何况袁绍等人尚对京师虎视眈眈,谋图不轨,即便此去能胜董卓,京中兵力薄弱,难保不被宵小所乘。”
作为一个始终以朝廷和天子为重的老臣,肯定是不同意小皇帝亲自去以身犯险的。自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以来,几乎没有出现天子御驾亲征的情况。更何况近几任皇帝,别说驰骋疆场,就是安稳的住在皇宫中,也是一个个短命没有活过36岁的。而且有了上次邙山被刺的惊心动魄的经历,王允哪里肯再让刘协去涉险,所以语气说得很急也很重。
卢植见他说得直白,不免令小皇帝脸上难看,又出来打圆场:“不若先派重兵坚守函谷关,再下旨到地方征召兵力,待兵力与董贼相当之时,再去征讨不迟,此为完全之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