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儒宣读完毕,董卓大声叱使左右卫士上龙榻扶天子下殿。
好个天子,痴呆呆,茫然然,被人解下玺绥,北面长跪,甘愿称臣听命,嘤嘤凄凄不敢言!
怒骂董卓,好贼子,欺压天子尚不足,更是直指何太后。
他又指使李儒将那何太后拖到殿上,去服候敕,丢与天子身侧。
见到太后,年少的天子方才号啕出声,搂着太后悲切不已。
群臣更是悲切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阶下大臣之中不乏刚正之士,早有人忍无可忍,奋身而出,高声怒吼:“逆子贼臣董卓,你竟敢做这欺天之事?吾便是以颈血溅汝,也要杖杀汝!”
言毕,便挥舞着手中的象牙简斛,直击董卓。
董卓大怒,喝令武士拿下。
却是尚书丁管,董卓令武士将他拖出午门斩首。
丁管怒骂董卓,至死神色不变。
真如后人做事道: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董卓请陈留王刘协登基。
群臣朝贺完毕,散朝。
董卓又使人将何太后、弘农王辩以及唐妃锁入永安宫,禁止群臣出入。可怜天子辩四月登基,时至九月被废。
前文书中说过,董卓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乃王美人所生而受董太后所养,为灵帝中子,深受灵帝喜爱,欲立为太子。阴差阳错,真的当上了皇帝,只不过是傀儡罢了。这便是史上的汉献帝。
献帝时年方九岁,改元初平,立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上殿可携带剑履,可谓是威福崇尚之极。
李儒劝说董卓要摺用名流,以收人望,更是推荐蔡邕等有才华的人。
董卓命人徵之。可是蔡邕不屑与他为伍,令他十分气恼。他遣人对蔡邕说道:“相国大人说了,你要是不出仕,就要灭了你的九族。”
蔡邕一个文人,顿时吓破了胆,便乖乖的应了命。
见蔡邕出仕,董卓大喜,竟然在一个月的时间了连续三次迁了蔡邕的官。
时间不久,董卓废帝的闹剧传到了下邳。
下邳太守刘备闻之,大怒,便欲兴兵讨伐,为陈珪所阻。
陈珪劝说道:“如今天下各方诸侯都在围观,而主公贸然出兵,我军势孤,难以凑效,岂不是助那董贼声望不成?”
刘备深思,甚觉有理,遂使诸将勤加操练,以备需时。
陈登、乐隐却陈说刘备:“主公应该发表檄文,备言董卓之包拯,将欲征讨之。以此传播主公之名望,使天下人都知道主公的贤明。”
刘备沉吟片刻,便言道:“某归属徐州牧陶使君麾下,当先请示陶使君,以全利益。元奇,你火速前往徐州,代我向陶使君详说此事,便说我愿亲统大军讨伐逆贼董卓。元龙,你马上撰写檄文,通告诸州郡,两月之后,相约洛阳!”
陈登下去撰写檄文,被老父亲陈珪得知。
陈珪大骂陈登二人:“你二人这是在谋害主公。董卓若知主公行事,定然引大军来攻。此事当谨而慎之~!况且,主公声望不足,难以号令天下。你且将檄文交予老夫。”
陈珪从陈登手中拿过檄文,匆匆来见刘备。
听完老人家的一席话,刘备问道:“老人家,依你之见备当如何?”
“先积粮筹兵,做好备战。然后在派出探马,时刻打探朝中消息。若是董卓再做叛逆之事,便火速发出檄文,联络袁绍,再通告天下诸侯。那个时候,借助袁氏门阀的声望,正好提升主公的名望!”陈珪果然老练,做事滴水不漏。
刘备听完,倍言遵从。
果不其然,董卓还真被陈珪说中了。
不出两月,弘农王受困于永安宫,衣食渐缺,生存都成困难。实乃董卓暗中操纵所致。弘农王帝悲切,终日落泪,遂赋诗于墙上:“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奈何董卓派人时刻监视,如此诗词又怎会不传到他的耳中?
得此口实,董卓竟然派遣李儒进宫,以鸠酒毒杀弘农王。李儒强使武士迫死何太后,又派人将唐妃用白绫绞杀。弘农王悲切不已,知道死将临头,也硬气了起来,举起鸠酒一饮而尽。
可怜太子辩登基短短数月,终究丧命于宫中
弑杀弘农王后,李儒回报董卓。
董卓使人将三人下葬于城外。
自此,宫中仅余九岁孩童献帝刘协,董卓更加肆无忌惮,每夜入宫,霍乱宫中,夜宿龙床。
董卓与部下时常引兵马出城,行进于阳城等地之间。
适逢村民集市,男女云集,货物累至。
董卓便命令部下引军士将众人围住,尽杀男子,抢了妇女和财物,装载在车上,悬挂着数千颗人头,返回洛阳,竟然声称杀贼大胜而归。真所谓无耻之极!
越骑校尉伍孚因窃听到董卓使李儒鸠杀弘农王和太后之事,又见董卓如此残暴无耻,心中愤恨不已,常常在朝服下内披小铠,暗藏短刃,准备伺机击杀董卓。
一日,恰得机会,伍孚拔刀刺向董卓。
奈何董卓力气太大,伸手死死抓住伍孚双手,硬是将他逼住。恰好吕布听到声响,闯了进来,一把将伍孚摁倒在地。
董卓逼问伍孚:“哪个教汝谋反?”
伍孚瞪大眼睛,鄙夷的说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
董卓大怒,命人拖出以剐刑惩治。
面对如此残忍的刑罚,伍孚至死骂不绝口,毫无求饶之意。
后人称赞: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经此一事,董卓便多加了小心,出入之时不只吕布相随,更是常常有甲士护卫。
时下,刘备也听闻朝着董卓鸠杀天子,遂前往渤海拜见袁绍,与袁绍相商。袁绍以为兵马不足以与董卓相抗,当先与朝中大臣做好联系,到时候里应外合,定能将董卓击败。
二人商定,袁绍遂差人赍密书来见王允。
书中大概意思如此:“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
王允得到书信,寻思无计。
一日,他看到朝堂之上旧臣都在,便邀众人:“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众人纷纷言道:“一定!一定!”
当晚,王允在家中后堂设宴。一众公卿旧臣纷纷踏至。
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众人莫名,纷纷惊恐的问道:“司徒贵诞,何故发悲?”
王允言道:“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
听罢,百官中多有人随声而哭。
坐中却有一人抚掌大笑
此是何人,因何大笑,尚请诸位继续收看下一章
第108章 曹操献刀俱逃往,吕公留客惨遭亡
第108章曹操献刀俱逃往,吕公留客惨遭亡
却说王允在宴席之上叱责董卓误国,啼啼哭哭。诸公卿亦是如此,顿时宴席之上一片哭声。
这时,席中一人抚掌大笑,指责众人:“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难道还能哭死董卓否?”
说的也是,这哭能够把人哭死吗?
难怪,这人笑话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