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留在平原县城驻守的军马也不过是三千左右,只有一名骑都尉统领。
这名骑都尉是孟岱的部下,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孟岱才会如此。
“老师,这可如何是好?”没有了对策,袁尚开始向老师审配求教。
审配答曰:“高干兵马不过三四万人,平原城中尚有精兵三千,若是发动城中百姓,足以抵挡数日。主公当速速派大将引兵马四万前往救援,届时里外夹击,定然可破高干,一举而定也!”
“老师以为何人能当此重任?”袁尚果然器重,而且十分依赖自己这位老师。
审配答曰:“以鲍信为主将,以鲍鸿、尹楷、沮鷎、冯礼为副将,引兵马三万,足矣!”
袁尚从其言,立刻派兵点将:“鲍信、鲍鸿、尹楷、沮鷎、冯礼可在?”
“末将在!”五人应声出列。
却听袁尚朗声言道:“鲍信,某加封汝为扬威将军,引此番兵马救援平原。汝以为何?”
“多谢主公!”鲍信谢过袁尚,接过令箭站在一旁。
“鲍鸿、尹楷、沮鷎、冯礼,某加封汝等为偏将军,作为鲍信将军的副将,与鲍信将军一同救援平原县城。”
“多谢主公!”
五人接令,遂下去点兵马出征。
在鲍信五人带着五万兵马离开信都不久,又有信报来报。
“启禀主公,发现大公子的兵马。”
“什么?他的兵马?他到底还是来了!”袁尚刚刚分兵出去,乍闻此事颇为震惊,又向审配问计,“老师,这当如何?”
审配心中也发慌了,毕竟已经分出四五万兵马,遂问道:“他有多少兵马?”
“大概四五万。”
审配想了想,这才说到:“正所谓水来土屯、兵来将挡。切莫担心,我城中兵马尚有三四万人,又有城池可守,何惧他四五万人?”
见老师如此讲,袁尚方才安心。
次日,袁谭兵马直逼信都南门,派人在城门下讨阵。
袁尚登上城门楼,高声喝问袁谭:“袁显思,父亲病故,汝不思披麻戴孝,为他老人家送终,竟然举兵反叛!汝可知罪否?”
“哼!无耻之辈!父亲虽然中箭受伤,本已治愈。如何忽然病故?汝倒是给某一个解释!汝母惘然指使从人挟持父亲返回信都,又是为何?某与父亲在魏郡抗击车骑将军之时,汝兄弟二人因何弃城而逃?”袁谭已经憋了近月余的怨气,伴随着连声质问,倾泻而出。
袁尚果然有比袁谭这个大自己十余岁的哥哥无法比拟的领导者才能,面对袁谭的质问,冷笑了两声,遂后反问道:“呵呵,汝不好好照顾父亲,难道还不许我母接回父亲?!若不是汝保护不利,父亲岂会受伤耶?到头来,汝倒想推我一身否?”
“你”袁谭本就在口舌上无法与袁尚可比,一番交阵,又被袁尚逼迫,不得已败下阵来
第218章 破信都高干复仇,取冀州袁谭思叛
第218章破信都高干复仇,取冀州袁谭思叛
不到十岁丧母的袁谭,生性莽撞,好冲动,尚武好斗。而袁尚天资聪颖,又有母亲在身边教诲,岂是袁谭所能比拟的?
袁尚的母亲刘氏本是平原侯刘义之女。刘义只有此一女,虽是妾室所生,却也娇宠惯了。然而正因为她是庶出,与袁绍同命相连,所以看惯了庶出子的悲凉。也正是因此,她将一生的心血全部投入到了小儿子袁尚的身上。
她发现自己所生的两个儿子中,大儿子袁熙远不如这小儿子袁尚。此子一出生便有异人之处,双目晶莹透亮,额头放光,一看便是有大富贵之人。
所以她在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中,倾入了的力量教导袁尚如何成为一名上位者,而对袁熙的教育则是如何帮扶弟弟。
就这样,袁尚在母亲不断地灌输上位思想的教育中成长起来。他精通了权术运用,懂得利用利益收买辅臣,懂得如何栽赃长公子袁谭。
相比之下,袁谭更像一个傻子,被人栽赃还要顶着那口黑锅!被人陷害,又无能为力!
在两人城上城下的一番对峙下,袁绍的夫人刘氏听说袁谭带兵攻来,颇为气愤,竟然在丫鬟的陪同下来到城上。
“显思,可还记得为娘否?”刘氏夫人盯着袁谭问道。她还以为袁谭会看在她的面子上退兵呢?还以为袁谭会摄于她的雌威,而屈服呢?!
见刘氏夫人出来,袁谭在马上施礼,言道:“谭见过姨娘。敢问姨娘,父亲大人如何身故?”
“汝父身受箭伤,本已病入膏肓,神医难疗呀!”刘氏夫人说着,低头假装抹泪。
袁谭冷笑一声怒斥道:“好一个狠心的婆娘,我父身着箭伤乃是某请神医华佗所治,本欲痊愈!汝竟以此相欺,定然是汝等为了谋夺我父大权,害死他老人家!今日我袁谭便与你母子算一算新仇旧账!”
见刘氏夫人假意推脱,他勃然大怒,吩咐士兵架起投石车,排出梯队,开始攻城。
袁谭得刘备相助三十余架投石车。那可是攻城拔寨的利器,投抛巨石超过百丈距离,一旦投石便有万炮齐开的威力。
半柱香的时间过后,三十架投石车到位。
袁谭一声令下,三十块巨石呼啸而出,直奔信都城上砸去。
刘氏夫人早被袁尚送回府中。
城上留下的守将乃是张燕、张头兄弟。
忽然看到巨石袭来,张氏兄弟吓得抱头鼠窜,狼狈奔逃。城上士兵也都丢下了兵器,躲进了掩体。
袁谭士兵已经奔袭到了城下,架起云梯,朝着城上爬去。
趁着巨石砸袭的空档,第一波士兵已经爬上了城。
看到士兵入城,袁谭令投石车停止投石。
城上开始了白刃战。
听说袁谭士兵登上城墙,袁尚大为光火,立刻命令其他城门守军前去增援。
躲在东门外的郭援发现了城上士兵的调动,知道袭击东门的计划就要开始,遂吩咐士兵们做好准备。
郭援派人假扮樵夫从城下经过,探听城上动静。
一刻钟的时间过去了,探子回来禀报:“将军,城上士兵不多了。依稀听见,他们都到南门增援去了!”
“好!准备好绳索,做好攀爬城墙的准备!”郭援吩咐道。
一出山坳,不过数里,他们便来到了信都城外。
信都东门护城河十分清晰,依稀可见河底。从上面观察,河水中并没有什么陷阱、机关。
护城河岸边是一片不算茂密的树林,倒是成为了郭援他们藏身的好地方。
城门因为战争已经牢牢关闭,吊桥高高悬起!
城墙上稀稀疏疏的几名守卫,来回徘徊在岗哨上。
望着城上的守卫,郭援有些怀疑自己的这个计策的成功性。
守卫不停的巡防,一个不注意便会发现自己兵马的行踪;一旦被发现,势必前功尽弃,难以完功!
苦恼中的他不停的看着远离战场的东北方向。
忽然,他发现城上守卫多在东南方向巡视,而很少到东北角的位置上。这一个发现,让他确认了进攻方向。
他找来几名身形瘦小,动作灵敏的士兵,低声吩咐道:“你们看到那东北方向没有?从那棵树后面绕过去,潜水过河。然后绕过去,想法放下吊桥,打开城门!”
“明白!”士兵中一名伍长应声领命。
那伍长带着几名士兵离开队伍,朝着东北方向而去。
几个人就像猿猴一般,穿插在树林之中,几个折身便没有了踪影。
半个时辰之后,他们成功出现在了信都城东的城墙下。
望见他们平安无事,郭援这才深深出了一口气。
可是接下来的一幕,再一次将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中。
只见几名士兵双手拿着匕首,竟然在城墙上攀援而上,像一只壁虎一样贴在城墙上,缓缓地朝着城上攀爬上去。
三千多人一个个瞪着眼睛,提心吊胆的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