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盛世太平公主 > 第16部分

第16部分(2 / 2)

母亲应算作是隋朝后裔,因为母亲的外祖父是杨达,是隋朝皇族,当年因其文韬武略很受前朝皇帝的赞赏,官拜右武卫将军,并封子爵。后来隋朝被我大唐所替代,我的外祖母也由隋朝皇族转变成大唐皇戚。外祖母生下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幼年就夭折了,只有我的母亲和姨母两个女儿最成气候。

我的外祖父也仅仅只是山西平民出身的木材商,本无建树,空有一家积蓄,算是半个富人子弟。只是生逢战乱年代而平步青云,由小小的官吏升作都督,掌握数州的军政大权。如此一来,武家就成了家财万贯且权倾朝野的大户。

母亲十二岁时,我的外祖父已经离世。外祖母杨氏寡居多年,与两个女儿相依为命。母女三人多受两个族兄虐待。

贞观十一年十一月,寒风正是凛冽的季节,众人对武家小女儿的明媚娇态之赞传入当时的大唐皇帝,也就是我的祖父耳中,于是十四岁的母亲便被纳入唐宫,赐封五品才人。

最初先皇很喜欢母亲,还赐名“武媚”。后来不知为何就淡了下来。

母亲做先皇才人期间,不曾得过宠幸。先皇薨逝以后,宫中所有无子嗣的妃嫔都被送到感业寺当尼姑,我的母亲自然也不例外。

母亲说,第一次与我父皇相遇,是在和众姐妹嬉闹玩耍之时。那会儿母亲才不到双十年纪,懵懂幼稚,也未曾得见天颜,整日里百无聊赖。和她一同入宫的好几个女子也都是如此,于是她们便常常结伴在御花园赏花,或是在各自宫殿间的小路上散步,或是聚在小亭楼里喝茶,无比自在。

我的父皇就是在这样百花齐放的美景下一眼看中了母亲这朵牡丹花。

父皇总说,初见母亲的时候,只觉得母亲是个体态丰腴、楚楚动人的女子,与身周其他入宫的女子相较,的确貌胜一筹,可也并未多作关注。后来常常听宫中人谈论,说是这位武家的才人不仅貌若天仙,还颇有文采。闲暇里母亲会和众女一同写诗作画,谈古论今,只有母亲是才德最为出众的一个。父皇瞬时对之钦慕不已,又听闻武才人是个性格刚烈的女子,不禁对她暗生情愫。

碍于母亲那时名义上还是先皇的妃子,我的父皇也只是皇太子,因而两人只有表面感情,并无风花雪月之事。感业寺一别,不知引出了二人多少愁绪。父皇实在忍耐不得,就偷偷给母亲写信,以此来维护那份纯纯的思念。

那时父皇宫中最宠幸的是萧淑妃和王皇后,两个女眷经常互相吃醋,胡闹生事,惹得父皇好不头痛。

王皇后听闻父皇一直与感业寺的一个尼姑藕断丝连,赶忙将她招入宫中,大大方方让她伺候父皇,实则是为了扳倒萧淑妃,以毒攻毒。

她从不曾意识到,我的母亲在父皇心中的地位远不是她所想那么简单。母亲用她独有的心计和手段一举除灭两大障碍,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也不免于难。

母亲总是告诉我,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不顾一切做出牺牲,否则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她也的确是如此行事的,除了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后嗣,就连当初虐待母亲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兄长,也得到严酷的惩戒。母亲嫉恶如仇,对所有她看不惯的人全都处以极刑,毫不留情。

我想,母亲是有道理的,无论如何,母亲都是为了我好,她能走到今天这个地位,肯定有她的原因,而我若想也和母亲一样活的光芒四射,就必须学会她所有的手段和心计。

我是众儿女中最像母亲的一个。我一直梦想踩着母亲印好的脚印去成长,像她一样地成长。

直至有一天,父皇母后忽然召见我,面露难色,说是有人看上我了,要提亲。我的心扑扑直跳,似小鹿乱撞。

我要出嫁了吗?

是哪家的王孙贵胄呢?

然而我却万万没有想到,前来提亲的,竟然是吐蕃王子!

---------------------------

注:二七年纪是14岁

卷一【盛唐篇】 第五章 初见不忘 败兴而归

宣政殿。

莺歌燕舞。觥筹交错。

各皇子于大殿右侧一字排开,端坐,平视前方;大殿左侧正是远道而来的吐蕃王子,笔直挺立,谈吐豪放,滔滔不绝讲述着吐蕃臣民们对唐国皇帝多么多么敬仰,对则天皇后多么多么尊崇,满满的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二圣位于龙椅两侧,正襟危坐,面相庄重,淡笑轻言。大殿内气氛很是和谐。

正聊到吐蕃的国王,数年前还大肆犯境,与唐国兵戎相见,打的不可开交,如今太平盛世,两国交好,边境也得少许安宁。吐蕃王子面露尴尬之色,只顾频频应声,聊表诚意,不敢多言。

矛头忽转至太平公主身上,吐蕃王子立刻兴奋起来,像是对这位仙女般的人物充满了好奇。

“素闻大唐太平公主惊为天人,才艺超群,不知在下是否有幸能代表我吐蕃国一睹其芳容?”

母亲看这个邻国的小青年居然是慕名而来,脸上微漾诧异之色,仍是淡笑着接话:“王子谬赞了,不知贵国竟会如此关注小女,若是小女有何失礼之处,还望王子您见谅。”

“怎敢,怎敢。”

吐蕃王子眼底写满了期待。

父皇差人传话,让我速速换装觐见客人,我既已知来人是所为何事,又怎会轻易束手就擒。我不过是想谋个夫婿罢了,犯不着嫁去吐蕃这么远的地方吧?

因此百请不动,狂耍小性子,躲在被子里不肯出来。

母亲无奈,亲自来看,将我狠狠训斥一番,说我怎么如此不知礼数,纵使不愿意远嫁,也总该要出面相迎,以行待客之道吧。

我拗不过母亲,但也不想就此罢休,不由得心生一计。

先要敷衍母亲两句,把她支走,然后得唤来随侍的小太监给我准备一套合身的太监服,再精心挑选出最华丽的公主裙,给我的贴身宫女换上,梳个隆重的发髻,画个淡雅的妆容,配上我珍藏多年的一对南海珍珠耳饰给她这么一戴,霎时间宫女变公主,有趣极了!

我也不敢迟疑,手忙脚乱地穿上太监服,卸下所有头饰,把一大束长发盘好塞进帽子里,活脱脱一个俊俏的小厮。

我对“公主”再三叮嘱:见到吐蕃王子需表现出傲慢的气势,能细说的要少说,能少说的就别说,总之不可露了马脚。“公主”被我折腾得冷汗直冒,我心里却暗暗笑出声来,我倒要看看,这个吐蕃王子到底想怎么样。

正窃喜着,父皇又派人来催,我赶紧把假公主推了出去,自己低着头紧随其后,旁边同行的太监宫女们见了,满脸疑惑,我向他们使个严厉的眼色,他们便立刻噤声不敢再问。

走进宣政殿,哥哥们正和吐蕃王子互相劝酒,喝得面色潮红。

殿内仙乐飘飘,舞袖纷纷,好不热闹!

吐蕃王子特地穿了他们民族的服侍进宫,乍一看去,肥腰、长袖、大襟,很是豪放的样子。他的腰带上挂着各式各样镶有珠宝的坠饰,还配着一把短小的匕首,他的帽子上也是挂满了五颜六色的饰物,显得大方却不累赘,与我们唐朝男子的装扮很不相同。

父皇母后见我这身打扮,再看看我身边的那个宫女,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那满脸醉意的吐蕃王子也朝我们这边看来。

初见“公主”,他便眼前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