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盛世太平公主 > 第40部分

第40部分(1 / 2)

>到了,我家婉儿姐姐为人光明磊落,绝不会做出勾搭有妇之夫的事情来。想必你是搞错了,不如你带我们去见见你家主子,把事情解释清楚啊,免得你家主子误会了,徒增一些麻烦。”

那黑衣人开始并不想带我们去,可是见我诚心诚意,终于还是点头答应了。只是我却万万没有想到,那个派他跟踪苏婉儿一个多月的幕后黑手,竟然是慕容敏之!

我们三人见到慕容敏之的时候,眼珠子都快惊的掉出来了。

“你们,怎么会来?月儿,我正要去你房间看望你呢。”他一脸狐疑,丝毫不露羞愧之色。

“不必了!慕容敏之,真想不到你是这种人!”我从门后一把拉过那个黑衣人,重重甩到慕容敏之脚边,气不打一处来,“这个人,你该认识吧!”

慕容敏之这才恍然大悟,对黑衣人道:“你怎么会来?”

那黑衣人跪在他脚边不住地磕头:“主子饶命,主子息怒啊,小的跟踪苏姑娘的时候,被她发现了,小的真的……”

“好了,这儿没你的事儿了,你先下去吧。”慕容敏之打断他,却不知是想隐瞒什么。

“慢着!”那黑衣人从地上爬起,正欲退出房门,却被苏婉儿一声喝住,“慕容公子,你想做什么?人证在此,你难道还妄想把他藏起来,以图掩盖自己的恶行吗?”

“苏姑娘误会了,我只是……”

不等他解释,文昌宗也忿忿不平的跳出来打断,怒斥他道:“敏之,亏你还是我的好兄弟,可你怎么能这样?就算你爱慕苏姑娘,想要追求她,也不用派人跟踪她吧,你知道这样会多伤害苏姑娘吗?你知道对于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来说,名节是多么重要吗?”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文昌宗说慕容敏之是在追求苏婉儿?不会吧!一个多月前,慕容敏之根本就没见过苏婉儿,怎么可能会爱慕她呢?这事情太蹊跷了!难道他早就去过西梁国,早就与苏婉儿有一面之缘?

慕容敏之由激动渐渐变成淡然,好像众人指责的是另一个人一般。他转身对着那个黑衣人,道:“文易之,你先下去吧,我来给他们解释。”

“是。”

那个被称作文易之的黑衣男子毕恭毕敬的离开了,我和苏婉儿也没再阻拦,等着慕容公子做解释,不料文昌宗却像是忽然被闪电劈中一样,一个趔趄跌到那黑衣男子面前,拉住他的手质问似的说:“你是——文易之?”

“小的正是文易之。”

“燕国第一盐商之长子?文易之?”

“小的的确是家中长子,不过小的乃庶出,常受爹娘怠慢,并未接手盐商之路,很早便离家了。”

“易之哥哥,我找你找得好苦啊!”

“!@#¥%……&*(—+……”

咋回事?易之哥哥??现在啥米情况???

众人各种莫名其妙,各种冷,各种⊙﹏⊙b汗……

捉贼批斗大会怎么变成兄弟相认手足情深了?

卷一【盛唐篇】 第二十九章 文氏兄弟 久别重逢

兄弟重逢的场景到底是什么样的?

没有拥抱,没有言语。

只有波澜不惊的眼神和叹息。

一如这波澜不惊的重逢。

一如这波澜不惊的人生。

相隔近二十年不见,再见已然物是人非。

------------------------------

文易之的娘亲,本是良家女子,后家道中落,被迫卖到文府,做了大夫人的填方丫鬟。那时文少爷(文易之的父亲)娶有一妻两妾,可这三位夫人都不争气,嫁进文府快一年了,肚子里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文家二老急着抱孙子,整日里唠叨个没完。

文少爷不知何时又看上了大夫人房中的丫鬟,几次调戏,都被大夫人撞见,她心中有苦却说不出。大夫人想要讨好二老,只得巴巴的把自己的丫鬟推到丈夫床上。

不巧这个丫鬟却是争气多了,不过被少爷临幸了一次,就怀有了身孕。这是文家第一胎,被文府上下看得非常重,老爷太太们天天嘘寒问暖,就等着她肚子里的孙子快快出世,而三位夫人虽然嫉妒,却也不敢加害于她。

怀胎十月,长子终于健健康康的生出来,这个婴孩便是文易之。

头两年里,仗着有文家长子的身份,易之倒是很受二老喜欢。不过他的母亲就没那么好运了,自从生了孩子,本就虚弱的身体显得更加疾病缠身,二老怕被她传染,因此狠心将她关在别院一个矮房里,既舍不得花钱请大夫,也不给她吃什么补品良药,硬生生等着她自生自灭。

文少爷见无法给心爱的女人一个名分,曾几次跑去找二老理论,可都被驳了回来,于是那丫鬟便渐渐被文少爷所遗忘。

再加上大夫人怀恨在心,时常借故刁难于她,她只是终日以泪洗面,想逃走却也没个去处,强撑着活下来的唯一理由,就是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有朝一日能长大成人。

那丫鬟本是个孝顺体贴的女人。她虽然自己有痼疾,却也不会使唤下人送汤送水,倒是常常跑去厨房替文少爷和两位老人熬汤药,用来补身,而且因为不希望他们知道是自己亲手煮的汤药就不敢喝了,所以她总是亲和地笑着对厨房里的下人们说:“别告诉老爷夫人和少爷这汤药是我煮的。”

如此默默伺候了五六年,那丫鬟依旧没有熬出头,身体却是每况愈下。而大夫人也终于生下了文家的第二个孩子,文昌宗。

文昌宗是嫡子,自然而然一出生就备受宠溺,时年五岁半的长子文易之便渐渐被人冷漠、淡忘。

当众人都围着文昌宗团团转的时候,文易之就会跑去别院看望娘亲。娘亲早已是满头华发,满脸皱纹,背脊佝偻,直不起腰来,不过三十岁的女人,就已病成这副模样,怎能不叫为人子的心疼。

文易之为了给娘亲找大夫,便跑去大夫人房里偷首饰拿去典当,本以为做的天衣无缝,没被任何人发现,谁知当铺大当家的媳妇儿和大夫人是旧交,一眼便认出了那些首饰,亲自抓他去找大夫人当面对质。

大夫人知道此事时,怒气中烧,将文易之拖到老爷老太太面前请他们发落,此时就算再怎么顾及亲情,也不得不遵从家法了。文家家法规定,文家若有偷窃者,无论主子、奴才,一律赶出文府,永不相认。二老只得忍着痛将长孙赶出家门,从此以后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小孙子文昌宗身上。

大夫人自然落个亲近,自己生的儿子能受宠,他们二人便会母凭子贵、子凭母贵。文易之的离去就如同除去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等到文少爷从远方经商归来时,长子早已不知去向,那个曾经得到他一夜恩宠的丫鬟也伤痛的病死在了别院里。

一切发生的这么突然,这么意外,其实却也是遵循着历史的轨迹,宿命的安排。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井底引银瓶》来描述这种悲剧女人的命运。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