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自然是不愿离开我的,我想他们大多是稀罕我赏赐的那些个碎银子。钱财能够收买的,除了人心,还有许多许多。但迫于路总管的恩威并施,他们肯定还是硬着头皮去服侍三姨娘了。
碧裢先开始还有些气愤,说那三姨娘不知长进,明明遭了这么大的祸事,也不懂得吸取教训,还非得从我这位“救命恩人”手中夺人造势,碧裢说, 三姨娘的脑袋里肯定灌满了浆糊我浅笑不语。
银子能够收买的,除了人心,当然还有——情报
三姨娘既然选择以“弃之不理”政策来对待我,我也不能一直热脸贴她的冷屁股不是~
反正路总管做了顺水人情,我自然会暗中嘱托碧裢,和那些被安排过去的小太监们通个气儿的。三姨娘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喜欢吃什么喝什么,喜欢做什么事情,三姨娘平日是如何与路总管交谈的,我都必须从那些太监口中探知。
这样也省了不少事儿,等到进了太子府,也不必我亲自去模仿三姨娘的一举一动了。只要那些太监原封不动的将所见所闻告诉于我,我便可以安然效仿,功成身退。所谓的功成身退,自然就是有样学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离开客栈之后,基本上又恢复成了我们刚赶车出武家大宅时的场面,就是人气很明显冷清多了。路总管也不知是从哪里弄来的三辆马车,依旧是黄、红、蓝各一。三姨娘的马车这一回走在最后面,路总管的马车自然是打头阵的。大家心中有数,三姨娘受到了惊怕,凡事都先想着躲在最后,众人也便没抱怨什么。
三姨娘啊三姨娘,我心里总是无数遍的念叨着这个对我来说神秘莫测的称呼……这样一位富贵人家的小妾背后,隐藏着一段如同神话般离奇的过去,几乎没有一个人清楚了解她的过去是什么样子的。通过三姨娘现在的所作所为,我们只能猜测出这个女子曾经很辉煌,很潇洒。她一定是有一位深爱她的男子在她背后默默守护,不然的话她现在的生活不会这么嚣张跋扈,目空一切。但同时,那位深爱她的男子,心里一定也还有许多其他女人的位置,三姨娘的地位只不过占据了很小一部分,否则三姨娘不会展露出偶尔的一丝彷徨无措以及哀怨。
我想,无论是三姨娘的前夫,还是现在的丈夫武承嗣,这两个男子肯定都对她付出了深厚的感情。
三辆马车行至皇都的时候,已是过了三日。
有路总管相伴,一路上果真太平了不少,路经什么宝地,总是有达官贵人出来招待的,不看我和三姨娘的僧面,也得看路总管的佛面。他好歹是皇帝面前的红人,有哪个达官贵人不给几分面子?于是,结果便是,我们一行人每天晚上都在不同的富贵人家里做客过夜,而到了第二天离开了,我连那家主人姓甚名谁都不清楚,只知道是北魏国的大官。
皇都的景象果然非比寻常,集市上叫卖的声音虽和平常乡野小村镇无甚区别,但那些摊位的规模就要华富得多了。一眼望过去,两道小路种着清一色的柏油树,道路清扫得十分干净,而那些摊位就依次坐落在大柏油树下方,每一家每一户都是用木栅栏围开的,用红砖堆砌成规则的方形地段,谁也不可能去侵占他人的摊位,而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经营的一亩三分地。
我知道北魏素来强盛,也不会欺压百姓,不会无理豪夺,更不轻易引发战事。但我实在没有料想到,北魏的管理运营方式,也是这么先进,都有点像现代的民主社会了
难怪北魏国的百姓如此国泰民安,一个国家的政策好,待民友善,自然会获得良好的收益。我看着这群怡然自得叫卖着的摊商,很容易就联想到——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不管来北魏国谋生发展的,是不是北魏国本国土生土长的子民,只要他们多生产一分商品,北魏国就能从中获利一分。这么好的经营制度吸引了大批外来商客的入驻,北魏国又怎么可能会不富裕不强大呢
唏嘘赞赏之余,我想到自己还是很有经济头脑的。二十年在现代掌握的经济知识果然不是白学。
到了皇都,我以为距离皇太子的府邸只有一步之遥了,谁知那皇都竟是如此之大,马车行了半日,也仅仅只是从皇城大门走到接近中央的地方,一路上的集市热闹繁华足以吸引了我的眼球,但路总管却说,太子府还要前行数百里,让大伙儿先吃顿饭歇息片刻,再行赶路。
路总管总该不会是为了要面子,不打算请我们去太子府蹭饭吃,所以才安顿我们在酒楼先填饱肚子的吧?想来,他也不是个这么计较的人,况且太子府招待我和三姨娘,绝对也不是三两日就结束了的,那到时候吃他家里的粮食,住他家里的软榻,用他家里的奴仆,可不是这么一顿饭好计较的。
我释然的点点头,然后跟着众人进了酒楼,一旁的碧裢见着我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只是笑着看她,不说话,她便也没多问。
进了酒楼,一切装潢摆设就再也不是小镇子上所见识到的那样普通了。整齐划一的桌椅安置与摆设,看上去整洁而且安详。墙壁上挂着各类名贵的画作,雕梁砌筑,绝对和皇宫有的一拼。我想那大燕国曾经也很繁华,大燕国的皇宫也不过尔尔,跟眼前这桩酒楼比起来,就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想必,北魏国的皇宫更加奢华堂皇吧
我跟着他们去了一间上房,那酒楼里各色的彩灯照的我睁不开眼睛,上房里的布置就更加夸张了,明晃晃的金器银具,晃的我眼睛都要瞎了,屋内的彩灯皆是彩色珍珠玛瑙打造的座台,桌椅全是金漆,摸起来光滑顺手,看上去光芒四射,让人有一种进了金窝就不想出去的感觉。可是房间里却丝毫没有铜臭味,好闻的檀香味从四面八方传过来,熏香了整间屋子。我四处观望,才发现房屋四个角落里,都点着檀香。那香炉是很古老的形状,三脚的炉底,撑着形似于麒麟、凤凰、双龙戏珠等祥和的体态外表,而内部熏烟袅袅升起,到了半空中就没了烟色,根本不会感到呛鼻。
除了满屋子的熏香沁人心脾,那酒楼献上的酒菜就更加是让人见一眼就要流口水了。
我想,自己在武家大宅子住了半年之久,好酒好肉也没少吃,尤其是当自己怀着孩子的时候,哪时不时补药补品一日三餐顺带着送过来我房里。我以为自己是个够有福气的人了,吃尽天下所有美味了,想不到这皇都酒楼里面的食物却是更胜一筹。
菜肴都被小巧精致的金色碟子盛装,每一盘菜的量都不多,这样就达到少而精的目的。我就算十分爱吃一样菜,也不会想着让那老板多来一点,好让我专吃那一样,因为还有更多更美味的菜肴在陆陆续续不断的端上来。
我们一行大约有三十多人,一间上房里坐着的只有一个大桌子,在座的除了三姨娘、路总管和我,其他全是贴身伺候的小厮奴才,其他奴才都在一楼大厅吃饭。
面对着这么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以及身边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我有一种无福消受的感觉。碧裢就坐在我身侧,连她这种在富贵人家看惯了好酒好菜的大丫鬟,都被皇都酒楼里面的食物给震慑到了。
“主子,这里的菜果真很好吃,我要去向厨子学几招,将来回了武家大宅子,我也好做给主子你吃”
她笑的合不拢嘴,我心里也一样甜滋滋的。
早就有一种“吃不完打包带走”的心理了,有了碧裢这句话,我反而忽然感觉到不好意思起来。我怎么就像那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的呢还是不要表现得太过明显,不然三姨娘和路总管见了,肯定会鄙视我的……
卷一【盛唐篇】 第148章 遭皇太子的调戏
第148章 遭皇太子的调戏
一入侯门深似海,这句话果然不假。在太子府小住数日,庭院深深深几许,深的不是庭院,是寂寞。
我深切体会到眼睁睁看着太子妃大着肚子,却无能为力的皇太子,有多么悲哀。
太子妃梅氏,宛然一副尖嘴猴腮的泼妇模样,走到哪里都要用那双斜睨的眼睛去看人,府中几个小妾在她有孕在身期间,皆不允许和皇太子通房,俗话说,狗急了也是会跳墙的。我想那皇太子会做出什么对不起梅氏的事情来,那也必定是被逼出来的。
就在这短短数日里,我却生了一场大病。可是我很庆幸,如果不是因为我病倒了,三姨娘也许不会代替我遭了秧。此事,还得从我病入膏肓的那一夜说起。
如果这世上真有什么神灵保佑的话,我想那场怪病定是神灵赐福于我的。那日下午艳阳高照,所有被邀请到太子府中的准妈妈们都在大厅赴宴,是再寻常不过的家宴。我酒足饭饱,忽然感到头晕目眩,便告辞了诸位美女,让碧裢带着去房间歇息。没过多久,我浑身上下开始起红疹,伴有发烧脑热,浑身战栗。碧裢看了,吓得不轻,急急忙忙跑去找路总管请太医来治。
太医倒是看得仔细,可他显然也没瞧出来我换了什么病。他说这症状十分罕见,不像得了风寒,也不像感染湿疹,他就连想开药方子都无从下手。事情很快传到皇太子那头,皇太子一样是心急如焚,这一点倒让我觉得很意外。
皇太子几乎将皇宫里所有可供支配的太医都请了个遍,但依旧没一个人能瞧出我的毛病。
我想,自己那时候很有可能是中了毒的,只不过不知道是谁要害我罢了
一路上预谋害我的人,难道还少了吗?
到了傍晚,宴会散尽,各位准妈妈还是照旧回到自己的客房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