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冲她笑道:“你与你母亲亲多年不见,该是有好些体己话要说罢?我还得去寺里捐些香油钱,你且在这里陪陪你母亲亲,等到说完了话,就下来到寺庙的大堂里寻我吧。”
要自己跟一个死人呆一块儿?书华睁开眼睛,小心滴咽了咽口水:“嗯……”
陶氏随即站起身,缓缓退出屋子,随着她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书华又赶紧地朝母亲一拜,心里开始不停地嘀咕:我真不是故意霸占你女儿的身体,你女儿的死也与我无关,虽然我没法子把你女儿的身体还回去,但我保证——我一定会代替你女儿好好活下去,还有你儿子,他是个好人,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他的,你泉下有知,可千万别来找我报仇啊。
一口气说完了这些日子一直憋在心里的话,书华的手心都出了些汗意,她跪正身子,从怀里掏出帕子擦去冷汗。
这屋子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外头是呼呼的寒风,还飘着淡淡的梅花香,而这屋里,却是一块黑漆漆的牌位,与一副死人画像。说实话的,书华这时候的感觉不太美妙啊。
她又朝母亲的牌位拜了拜,方才站起身来,将这间不大的屋子逛了一遍,却发现这屋子竟然还有个侧门。她好奇地推开门,从门里谈了个脑袋出去,却见这里是一间藏书屋。
书华又回头看了眼外面,确定这里都没人了,她方才小心迈进藏书屋。这里面的光线很不好,屋子里一片灰暗,书架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积灰,空气更是极差,稍微呼吸得大一点都能吸进灰尘,呛得书华直咳嗽。她用手帕捂住口鼻,在书架之间来回踱步,这些书看起来都极为老旧,还有很多都被虫子给咬坏了,至于那些发霉腐坏的书籍更是不计其数,看得书华心里一阵疼惜。
在这个时代,能够拥有如此大的藏书量,显然不是一般人家可以负担的。而母亲的牌位就设在外面,书华不由生出疑虑,难不成这些书都是自家老娘留下的?
书华不由心虚地低声念叨:“莫怪莫怪,我这也是一时好奇,没有要冒犯你的意思。那个……你有这么多书,不介意我翻一下吧?你不说话就是答应了,那我就动手了哦”
她一边絮絮叨叨,一边瞄准一本赭色书皮的集子,小心地从书架上抽下来,吹掉上面厚厚的灰尘,找到个光线稍微好点的地方将它翻开。
这是一本普通的山水游记,作者署名颜卓,内容很杂,但胜在文笔还不错,浅显易懂却又不失形象生动,在这个讲究辞藻华丽的时代,能有如此文笔的人确实少见。这个作者似乎曾经做过官,言辞之间透出一股子嫌恶官场的清风傲骨,有种寄情山水与天地的情怀。
书华随手翻到最后,却见在书的末页角落处印有一个朱红色的小章,因着年代久远,具体看不大清楚,估摸着是个什么繁体字。
她将书本放回原位,又动手翻了几本书,内容五花八门,从诗词歌赋到岐黄医经,这里几乎都能看到踪影。而且,每一本书的末页都会有个小小的红色印章,她却只能看清了一个“白”字,另外那半个字却实在是看不清了。
在这里游荡了好一会,琢磨着陶氏可能在下面等急了,她赶紧从藏书屋里走出来,顺手把门带上,连同门口的鞋印也都一并处理干净。
做完了这些,她又回到祭案前跪在,诚心地拜了三拜:“虽然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但我的身体里流着你的血,我的生命是你赐予的,我一定会好好地活下去,希望你能安息。”
她站起身,走到了门口,又忍不住回头看了那幅画一眼,抱着一种试试的态度,她又走回到了祭案旁边,伸长脖子仔细将那幅画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近看才知,这幅画画得极为传神,女子衣抉飘飘,那笑貌一如寒冬里盛放的红梅,透着一股子暗暗的幽香。
在画的左下方,写着几句词——花飘落,容颜瘦,一世轮回几世情。梦牵绊,不愿醒,一树约定千载续。
落笔干脆利落,笔锋飘逸灵俊,想必落款之人也是个少见的才子。只不过,这笔法实在不像自家老爹的字啊……
难道真是自己娘亲红杏出墙,然后被沈家休了,至此白家就与沈家彻底闹翻?书华摇摇头,如果事情果真如此,依照父亲那般强硬的性子,早就把自己和二哥给赶出沈家大门,更何况……白家虽然是商贾出身,但若是自己母亲有错在先,老夫人与白家人何至于如此惦念母亲,而对沈家暗藏恨意?
唉唉,书华长叹一口气,望着画上的美人儿叹道:“你若是能说话,我也就不必如此伤脑筋了。”
一阵寒风涌进屋里,将帐幔与门叶吹得哗啦作响,连同这幅画也被吹得往上一飘。
书华赶紧伸手按住画卷,用身子挡住后面的寒风,待到寒风褪去,她方才收回手,好好言拜了拜:“莫怪莫怪,这该说的我也都说了,你在这儿慢慢歇着吧,我先回去了。”
她拍去衣袖与裙摆处的灰尘,走了出去,按照来时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出院子,顺着石阶往下走。
此刻正值寒冬腊月,这石阶却也没结冰,虽然地势奇高,但走得却也还算稳当。书华将斗篷的帽子拉起盖过脑袋,小心翼翼地走下每一级阶梯。
等到她下来的时候,陶氏早已等候在那里,领着两个丫鬟一道上前来,关切地问道:“这路上怪滑的,可是没摔倒?”
书华摇摇头:“我很小心,没有摔到。”
见她安然,陶氏放心地点点头,却又忍不住一笑:“那你昨晚怎地摔倒了?难不成咱家院子里的路比这山路还难走?”
书华扯动嘴角跟着一笑:“昨晚天太黑,走路时候一时没注意脚下,这不就滑倒了嘛。”
“樱桃那丫头不是一直提着灯笼跟在你身边吗?怎地还看不清路?”
书华心里咯噔一跳,可不能说自己跟丢了的事儿,她挽住陶氏,一边走一边笑道:“那灯笼也就那么点大,能照亮的地方能有多大?更何况我当时一心琢磨着今天祭拜母亲的事情,这不就没注意到脚下嘛,对了,大舅妈,你们什么时候也去汴京做客呀?一直是我与二哥来叨扰你们,倒没见你们来看过我们。”
陶氏拍拍她的手,脸上依旧保持温和亲切的笑容,却是没再说话。书华知道戳中了不该戳的地方,赶紧也转移了话题,但心里却是暗自庆幸混过了一关,但愿樱桃那边不要说漏了嘴才好。
她们迈过寺庙的大门,朝着马车走过去,在丫鬟的搀扶下钻进马车,随着车夫一声吆喝,马鞭高高落下,马车至此驶回白家。
第九十一章 市井之行
回到白家的时候,已是巳时,书华与陶氏才刚迈进家门,就见到三老爷从里面走出来。
三人打了个照面,看见三老爷一副兴冲冲的模样,陶氏略有不满:“你又要跑出去胡闹?”
三老爷暗叹倒霉,面上却笑得愈发灿烂,身子也悄悄地往外面挪:“嫂子这么早就回来了呐?我这不是与几个朋友约好了,要去茶楼喝杯茶嘛对了,玉珍还让我给她捎点胭脂水粉,不知道大嫂和三妮子有什么带回来的没?”
面对他的信口胡诌,陶氏的眉头又皱紧了几分:“这才安分了几天,又开始坐不住了?要是被你大哥知道,你就不怕他再罚你”
“嘿嘿,这不是碰见了大嫂嘛,大嫂自小就是最疼我的,自然舍不得我被大哥责罚,肯定不会去告诉我大哥的。”
“就是因为太疼你,所以才将你宠得无法无天你也不看看,现在才刚过了年关,家里的事情就没停过,这些日子进进出出的,还有很多客人亲戚要过来,你还有心情出去与你那群狐朋狗友胡混?”
“哪能啊,这家里的事儿有你和大哥料理,自是事事妥帖,我就算老实呆着也是无所事事,还不如让我出去玩玩”三老爷讨好地笑着,眼光却忽然扫向书华,“昨晚还答应过带华姐儿出去玩玩,现在正好碰上了,不如就此随我走吧”
书华却是赶紧地别开头,淡淡道:“不用了,我脚上的伤还没好,不能走太多路。”
三老爷一愣,神情有些讪讪地,摸了摸鼻子笑着:“也就是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