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太平新篇 > 第155部分

第155部分(2 / 2)

“大人,弃船吧……”冲上甲板的二副大叫一声之后才发现整个甲板上已经找不到一个活人了。  二副仅仅愣了一下,就发疯一般的扑到死人堆里哭喊着在尸体堆中翻找起来,也许是郭海宁的副官在英军炮火下奋不顾身的挡在了他地身前,震晕了的郭海宁被二副摇醒,印入他眼帘的“经远”舰已是浓烟滚滚,再也没有挽救的希望了。

“大人,咱们弃……弃舰吧!”二副哭喊着摇动着自己的长官,“我们也没有炮弹了啊,大人!”

郭海宁一把推开二副,挣扎着站了起来。  看了看远处已经停止炮击。  正在放下小艇围上来的英国人,哈哈一笑道:“咱们还有多少弟兄?”

“活着的都在下面炮位上。  卑职让他们准备火枪,跟狗日的英国人拼了!”二副愤怒的叫了起来。

“好样的!”郭海宁一把抽出随身地军校短刀大声叫道,“叫弟兄们都上来,老子们看看英国佬到底有几条命!”

架着小艇围上来地英国人万万没有想到这艘破烂不堪的中国战舰居然还有反抗能力,靠近了地英国人遭到了中国水兵毫不留情的射击,小艇上的英军士兵避无可避,当场被打死了十几个人,这让旗舰上的邓肯怒不可遏,立刻放弃了挽回一点面子的最后尝试,下令开炮击沉这艘不知道死活的中国战舰。

随着几声巨大的爆炸,早已摇摇欲坠的经远舰终于昂起船头,深情的看了一眼海平面上那一轮夕阳,依依不舍的沉入了深邃的海底。  周围小艇上的英国水兵四下打捞着在海水中挣扎的中国人,对于强者来说,他们也尊敬同样的强者,英勇的中国水兵奋战到底的不屈精神让他们深为感佩,此时早已收起了先前的轻视之心,这些在海面上中国水兵代表了一个民族顽强抗战,不屈不挠的精神!

伏在一段船板上的郭海宁痛苦的看着渐渐下沉的“经远”舰,想当年他接任“经远”管带时就发誓言舰在人在,舰毁人亡,更何况全舰弟兄几乎全部阵亡,自己又如何能够苟活求存?郭海宁看了一眼渐渐驶近的英舰小艇,缓缓的松开双手,闭上了眼睛……

看着空手而回的小艇,站在甲板上的邓肯失望的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奇怪的民族,可敬的军人……”

“将军,您说什么?”站在邓肯身边的副官奇怪的问道。

邓肯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走吧,今天已经打得够了,我们去越南法**港。  ”他吃不准中国人还有什么计划,当下无心恋战,急匆匆的领着英军主力快速向越南法国港口撤退。  仗打了两个时辰之后,原本决心利用这个机会一举击败英国远征舰队的朱永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幼稚了,英国人毕竟是海军强国,这绝不是几十颗水雷,也不是年轻的帝国水师所能比得上的,突围而出的英国水师已经不是帝国水师所能应付的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国人大摇大摆的离去,派出小艇搜救落水水师官兵,打扫完战场后也撤回马尾军港紧急抢修破损的战舰。

南海海战英法联军损失战列舰四艘,巡洋舰十三艘,而帝国水师也被击沉六艘,其中六艘巡洋舰仅存“太安”舰一艘,连战列舰“济远”也永远的沉没在南海海底。  单从双方的损失来看,英法联军损失远远超过帝国水师,但实际上胜负之数实在难以评说,对于海军强国大英帝国来说,沉没十七艘战舰真是九牛一毛,他们随时可以增调更多的战舰来补充,帝国水师就不同了,虽然损失不到英法联军的一半,却是帝国水师一半的家底,最令人痛心的是皇上花费近十年心血培养的海军人材损失惨重,仅仅是军校生就阵亡了近147人,这场海战固然打击了英国舰队的气势,可接下来的海战凭着仅存的战舰却如何继续维持?南海海战也许将成为帝国水师最辉煌,也是最后一次的辉煌了,原想出奇制胜的朱永华深感有负皇帝期望,回到马尾军港后,朱永华立刻上奏请罪,他非常清楚,年轻的皇帝可以接受战船的损失,但是他却无法接受数百名海军官兵的牺牲,甚至连他自己也深感痛心,这场海战唯一令他后悔的就是在最后时刻,他不该心存侥幸,让黄春生带领四艘巡洋舰去送死,作为一名指挥官来说,一个错误的决定却搭上了几百条忠勇将士的性命,这是不可原谅的。

而他所料不错,接到朱永华奏报的王财果然大怒,只不过大怒的原因朱永华却算错了。  原来拿着朱永华奏书的驿兵一路之上居然大叫着“水师败绩”,从马尾六百里跑到京师,在皇上看来这次海战虽然不能说是大胜,至少也是惨胜,大战之时更需要稳定民心,该死的驿兵居然如此大叫,那可不是动摇民众的决心吗?当时就下令把送奏的驿兵给斩了,同时王财还下令大肆宣扬“南海海战,水师大胜”的消息,为了鼓励作战勇敢的水师官兵,王财特旨下令传诏嘉奖所有参战官兵,所有战死的将士抚恤从优,全部入祠国士馆英烈堂,唯有指挥官朱永华再次被调回海军部,因为王财再也不能容忍海军再有任何损失了,所有水师战舰都必须离港避战,保存实力,而接下来的海战,只能是以岸制海,换句话说就是依靠陆军在印度的军事行动来迫使英国主动的中止这场战争了,甚至王财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这场中英之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了。

第209章:大战前夜

第209章:大战前夜

第209章:大战前夜

和正在大肆宣传海战胜利的帝国政府一样,英国人也宣称自己是这次中英海战的胜利者,只是所有人都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两位胜利者在南海海战后,都把自己的海军主力收缩回港,中国人固然因为水师实力不济,退避三舍情有可原,可一向自视不凡的大英帝国海军就令人奇怪了,不过公众并没有奇怪多久,英国海军部公布的长长一串阵亡水兵名单充分说明即使英国人真的获得了南海海战的胜利,那也一定是惨胜。  不过英国人毕竟根深叶茂,一个月后第二批离开英国的增援舰队也赶到了越南港口,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以“勇士”号为首的十一艘新式战舰,更重要提他们带来邓肯解职回国的命令,接替邓肯指挥英国亚洲舰队的是詹姆斯海军上将。  与邓肯略有保守的战术思想相比,刚从英国赶到的詹姆斯无疑更具有进攻意识,接任舰队司令的第二天,詹姆斯就带领重新整编的英国舰队杀气腾腾向中国驶来。

詹姆斯舰队的动向立刻被帝国情报部门掌握,开战以来帝国政府在宣传上的不遗余力终于使全国上下都明白这次对英作战事关国家存亡,因此密布海上的渔民、海盗都坚定的站在了政府的一边,甚至出现了十几条海盗船亡命袭击英国舰队的事情,虽然这些毫无组织的进攻对于英国舰队来说如同隔靴搔痒,但却让皇帝看到了民心可用。  不过他也明白,依靠民众的敌后抗战不可能阻止英国人地进攻,真正保家卫国的力量是帝国的精锐——陆军,而获胜的唯一胜希望就是中英两国陆军即将在噶伦堡进行的决战。

话分两头,当中英南海海战激烈交火的同时,从加尔各达登陆的两万英军也同时北上攻击了达纳普尔。  达纳普尔地印度义军凭借落后的武器装备血战三昼夜,最终因为损失惨重被迫沿恒河退到了伊拉巴哈德。  而正在英军准备先清剿完印度义军再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中**队地时候,170师唐利民部在后援不济的情况下勇敢的出兵噶伦堡。  迫使英国后防松动而不得不回兵自救。  出兵噶伦堡的目的非常明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总参决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国人轻松剿灭义军,因为留着这支义军就是留着印度内乱地希望,也留下了英国人烦恼的种子,出于这个目的,170师毅然在湘军尚未赶到。  弹药缺乏的情况下勇猛出击,主动将英国吸引到锡印边界。

中国人的计划英国人当然知道,噶伦堡一旦丢失,那南下通往印度重镇加尔各答的道路就被打开,再也没有任何部队能够挡住中**队,这正是兵法中所谓攻敌所必救,无奈之下英军统帅荣赫鹏只得把打得只剩一百多人的印度义军放到一边,回过头专心对付中**队。  这样一来双方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