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快。仪仗队到达洛阳行宫。
简单的行礼之后,李隆基带着众人进入了行宫。
行宫大殿,李隆基高坐龙椅之上,接受所有官员的正式朝拜。
“臣等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分列左右,跪在大殿之中,恭敬地参拜道。
“众卿平身,礼部尚书何在?”李隆基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水,随口问道。
“回陛下,礼部尚书奉命巡视洛阳,尚未回归。”杨国忠大声回道。
李隆基皱了下眉头:“崔涣离京至今已有半月,朕都来到了洛阳,他为何不前来参拜?”
“陛下。从崔尚书离京至今,连一点消息都没有传来,微臣怀疑,崔尚书究竟有没有奉命前来洛阳调查。”杨国忠眼珠子咕噜一转,大声说道。
“杨爱卿,你这是何意?”李隆基摸着胡子问道。
“不管是‘逆鳞玄武’亦或是‘断龙石’,都事关陛下封禅之事,可这半月以来。他却没有调查出任何消息,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杨国忠郑重地说道。
“杨爱卿多虑了。崔涣向来稳重,朕既然将此事交给他,他必定会全力以赴,关于这点,朕毫不怀疑。”李隆基随手一挥,淡淡地说道。
杨国忠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异样的微笑。
片刻过后,他从怀里掏出一本奏折,道:“陛下,乌苏米施可汗在安禄山护送下,不日即可到达洛阳。”
“嗯。朕会在洛阳行宫多住些时日,待乌苏米施与其他诸国使节到来之后,一同前往泰山。”李隆基的手指在龙椅上敲了几下,忽然说道:“刘通,梁修是怎么回事?”
刘通忙走了出去,跪在地上道:“回陛下,据微臣所查,梁修乃是神秘组织‘逆鳞玄武’之人,这个组织行事神秘,在洛阳城犯下多桩命案,微臣绞尽脑汁才将其捉拿归案。可是,还没等将他押送长安交由吏部处置,他便在狱中咬舌自尽了。”
听到刘通将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皇甫坤顿时有些不乐意了。
他大踏步的走了出来,说道:“刘大人,欺君之罪可是要砍头的!”
刘通瞥了眼皇甫坤,眼中尽是厌恶之色,他故作茫然地道:“皇甫将军,你这话是何意?”
“我是什么意思,刘大人应该心里清楚。有关梁修之事,当真是刘大人发现他之阴谋的吗?末将怎么记得,在洛阳城陷入灭城危机时,刘大人正在刺史府笙歌夜舞吧?”皇甫坤双手抱胸,瓮声瓮气地道。
刘通狭小的眼睛闪烁着狡诈光芒,他嘿嘿笑了几声,说道:“皇甫将军,捉拿梁修之时你也在场,难道梁修不是被本官所抓住的吗?”
皇甫坤皱了下眉头,梁修的确是被刘通所抓住,他这么说却也没错,但皇甫坤在意的是他竟然将所有的功劳据为己有,丝毫不提李沧海的付出,这让他很是不爽。
“刘大人,发现‘逆鳞玄武’阴谋之人,乃是正阳县令李沧海,他因此而险些丧命,刘大人为何不将此事告知圣上?”皇甫坤使劲瞪了刘通一眼,哼道。
“皇甫将军,你是在怀疑本官贪功领赏了?”刘通摸着两撇胡须,道:“梁修之事,我早已在暗中调查,抓住他是早晚的事,李沧海不过是误打误撞的提前揭露了事实真相。况且,本官也并未打算隐瞒此事。只是尚未提及,就被将军给打断了话语。”
大殿之中一片安静,只有两人争吵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长途跋涉让已经将近花甲之龄的李隆基有些身体不适,他揉了揉太阳穴,说道:“行了,都不要争吵了。倓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隆基没有询问刘通与皇甫坤,而是直接问向了躬身肃立的建宁王李倓。
李倓乃皇家子嗣,且为人正直,加上他在洛阳城许久,对此间之事较为了解,李隆基相信他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李倓上前一步,低首回道:“回皇爷爷话,混乱发生之时,孙儿并不在洛阳。不过,据孙儿调查,皇甫将军所言非虚,这位名叫李沧海的县令,着实是出了不少力气。至于刘大人,他乃都畿道刺史,并不在洛阳,孙儿不好妄下判断。”
李隆基摸了摸花白的胡须,不以为意的哦了一声,有些不悦地道:“这李沧海区区一介县令,又能有多少能耐?刘通,皇甫坤,你二人乃朝之重臣,要相互辅佐,怎能因为一名小小县令如此争吵,成何体统?”
第二百三十九章锦盒
“陛下教训的是,微臣知错,是微臣贪功冒进了。”见李隆基面色不悦,刘通眼珠子咕噜一转,忙无比恭敬的跪了下去。
皇甫坤却没有注意到李隆基的神色,他行了一礼后,认真地道:“陛下,臣之所说句句属实,李沧海年轻有为,乃不折不扣的国之栋梁,比那些整天只图享乐,不顾百姓的昏官强多了。臣提议,对李沧海进行提拔。”
这番话说出,大殿内大半官员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众人听来,他这话分明就是意有所指,这大殿内官员结为朝廷肱骨重臣,哪个不是家财万贯,良田千顷?不是摆明了说他们是昏官吗?
刘通的老脸瞬间拉了下来,皇甫坤这话分明就是说他是昏官,还没等他质问,杨国忠开口说话了。
“皇甫将军,听你这话意思,这满朝文武都是贪官污吏了?”杨国忠摸着胡须,不紧不慢地说道。
“相国大人,末将可没说这满朝文武的不是,末将只是在说李沧海能力非凡,做一个小小的县令实在有些屈才。”皇甫坤丝毫不在意众人看他的眼光,一脸耿直地说道。
“哼,皇甫将军,提升官员乃是吏部之事,升与不升要看吏部考核,皇甫将军爱才心切,这点我等可以理解,但未免有些越俎代庖了吧?”杨国忠哼了一声,脸色有些微寒。
皇甫坤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即便他再粗心,如今也发现自己成为了众矢之的。
他心中明白。自己方才无意间说出的话,怕是揭露了众人的隐私。
这满朝文武。真能做到身家清白的屈指可数,想当初他也是立过赫赫战功。就连皇帝都亲自出城相迎,那是何等风光?
只因他得罪了杨国忠等人,又被诬陷克扣军饷,这才惹得皇帝大怒,将他从手握十万大军的大将军,直接降成了戍卫洛阳都城的将领。
皇甫坤怒视杨国忠,双拳握的噼啪作响,想起自己的遭遇,他恨不得直接上去对着杨国忠那一张令人讨厌的嘴脸揍去。
大殿之上。气氛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刘通低着头,可眼珠子却在滴溜乱转,不断在众人身上闪过,他早就知道皇甫坤与杨国忠之间的恩怨,嘴角不由自主的露出一丝冷笑,悄悄的往后退了两步,打算做壁上观。
他对皇甫坤早有不满,如今能借着杨国忠的手去给皇甫坤一点教训,他自然乐意看到。
皇甫坤瞪着一双虎目。吹胡子瞪眼的看着杨国忠,而杨国忠则一脸无谓的表情,斜睨着他,眼中充满了嘲笑。
眼看皇甫坤要忍不住冲出去。李倓突然伸手拉住了他的衣袖,皇甫坤愣了下,发现李倓拉他之后。他犹豫了下,气急败坏的后退了几步。返回了朝列。
“杨大人误会了,皇甫将军绝没有越俎代庖之意。其实这也正是本王想对皇爷爷禀明之事。”李倓目不转睛地盯着杨国忠,淡然一笑道。
杨国忠被他盯的浑身不自在,他心中暗自纳闷起来,想来自己也是封疆大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未惧怕过谁,然而李倓的目光却让他有些害怕。
李倓乃太子李亨之三子,其母乃是一张姓宫女,因为为庶人所出,虽贵为王宫子弟,却从未得到过李亨重视。
幼年之时,随其胞姐李沁远嫁吐蕃,后大唐与吐蕃交恶,李沁身亡,李倓则返回大唐。
当时,李倓已从幼童成长为英姿勃发的青年才俊,回到大唐之后,他缕立战功,深得玄宗喜爱,被封建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