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唐朝名侦探 > 第336部分

第336部分(1 / 2)

>

杨国忠以头触地,道:“陛下,臣所做皆是为了陛下。但若是因此而妨碍了某些人的利益,臣愿意接受责罚!”

李隆基叹了口气,道:“杨国忠,朕今日革除你之相位,降为吏部侍郎,罚抄三万两白银,以充军资。你可有异议?”

“臣……甘愿受罚!”杨国忠颇为惊讶,忙对着李隆基磕头谢恩。

李隆基的这份判决,让众人大为讶异。

崔涣等人疑惑的对视了一阵子,忙走出朝列。

但尚未等他们开口,李隆基便直接挥手拦住了他们。

“今日之事,到此为止。退朝吧!”李隆基淡淡丢下一句话之后,便转身离开了大殿。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纷纷跪倒行礼。

李隆基离开之后,杨国忠的党羽立即朝杨国忠围了上去,簇拥着得意洋洋的杨国忠离开了大殿。

“沧海,怎么会这样?杨国忠做了如此之多的恶事,为何圣上仅仅是象征性的对他做出了惩罚?”崔涣愤愤不平地道。

李沧海神色平静,他叹了口气,道:“想必是贵妃娘娘替他求了情,不然单凭这长生不老药之事,杨国忠便难逃一死。可惜,可惜啊!”

“是啊!就差那么一点,便可除去杨国忠这个奸臣。没想到,最后竟然只是降级留用。唉!”崔涣摇头道。

几人刚走出大殿,便有内侍前来,对李倓说了些话。

李倓皱了皱眉,随即对李沧海小声说了起来。

“王爷,发生何事了?”崔涣问道。

李沧海听完之后,皱眉道:“方才太子内侍来报,说土肥原与唐傲畏罪自杀了。”

“这……这怎么可能?”崔涣难以置信地道。

李沧海叹了口气道:“这自然不可能,这段时间,阿旭已经说服了他们前来作证,他们又岂会自杀?唯一的解释就是,陛下不想让他们开口,便让高将军前去解决了他们。”

听闻此言,崔涣整个人都愣住了。

“李大人,这话可不能乱说啊!圣上又岂会命人灭口?”崔涣脸色难看,惊恐地道。

李沧海抬头看了看东方升起的鱼肚白,深深地道:“圣上从一开始便不想治杨国忠之罪,这点从圣上没有去看杨国忠之罪证奏折,便可看出。何况,贵妃娘娘又替其求情,圣上更加不会将其治罪。”

“圣上既然已经知晓杨国忠之罪,为何依旧对其纵容?如此以往,大唐该如何是好啊?”崔涣痛心疾首地道。

“杨国忠虽是奸臣,但却深谙圣上心思。许多事,圣上未曾开口,杨国忠便已猜透圣上心思,是以于圣上来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忠臣。只是……我没有想到,圣上对杨国忠的纵容竟然到了此等地步。此番未能将杨国忠扳倒,日后再想对付他,就难上加难了。”李沧海深深地道。

崔涣几人纷纷叹息不止,不仅是为了李沧海的心血付诸东流,更是为了这风雨飘摇的大唐江山。

李隆基依旧生活在繁华盛世的美梦之中,根本不知民间疾苦。

纵使有崔涣等人竭力维持大唐江山,但乱世已至。

何况,皇帝又如此宠信奸臣,这让他们顿时对大唐失去了信心。

几人边走边说,很快便来到了皇宫城门。

就在这时,高力士匆匆赶来,拦住了李沧海。

“李大人,陛下有旨,着你前去觐见!”高力士与众人见礼之后,对李沧海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与李倓等人告别之后,便跟着高力士前往大明宫而去。

大明宫,皇帝寝殿。

李隆基披着龙袍,坐在龙床之上,正在兀自品尝一杯香茗。

“臣李沧海参见陛下!”见到李隆基,李沧海便上前行礼。

李隆基点了点头,命人赐座,并让人给他上了一杯香茗。

第七百九十一章盏茶释雄才

“爱卿,尝尝这茶,味道如何?”李隆基道。

李沧海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道:“此茶香气馥郁,茶汤清亮,乃茶中之珍品。”

李隆基点头道:“不错,此茶乃江南贡茶,名曰‘雀仙’。此茶虽妙,但煮茶之时,却是有着诸多讲究。若想煮上一杯好茶,不仅需要好茶叶,这好水也极为重要。但仅仅有了这些,便能煮出好茶吗?”

李沧海眉头微皱,平静地道:“请陛下示下。”

李隆基捋着胡须道:“若想煮出一杯好茶,这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均衡。茶多,则味道苦涩。水多,则淡而无味。惟有茶、水适量,再控以火候,方能煮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香茗。”

说到这里,李隆基盯着李沧海,意味深长地道:“朕之所说,你可否明白?”

李沧海放下香茗,点头道:“臣,明白。”

李隆基笑了笑,深深地道:“你是聪明人,朕知道你会明白。你与国忠,皆是朕之肱骨之臣。国忠虽说有错,但罪不至死。何况,国忠身为宰辅重臣,若是将其定罪,必会使军心动摇。与国不利啊!”

李沧海没有说话。

李隆基接着道:“朕知道爱卿对朕之忠心,也知道国忠做了许多过分之事。但他手握重兵,且门生众多,这大唐江山还需他进行维持啊!”

“臣,明白。”李沧海神色平静,依旧是那三个字。

李隆基叹了口气,道:“国忠虽说手握重兵,但他毕竟是玉环之兄长,他断不敢造反作乱。但你却不同,无论在军中还是民间,你都有着极高的声望,百姓对你信任有加,群臣对你也是马首是瞻。何况,你还擅长兵法韬略,百姓对你更是一呼百应……。”

听到这里,李沧海顿时明白了李隆基话中之意。

原来,李隆基将自己喊来,其实是为了给自己来个‘杯酒释兵权’。

李沧海心中苦笑,安禄山造反在即,李隆基却还在担心他功高震主。

“陛下,您就不要多说了。臣都明白。自今日起,臣会辞官归隐。”李沧海平静地道。

李隆基笑了笑道:“爱卿,你莫要怪朕无情。朕这也是无奈之举啊!”

“陛下,臣都明白。今日之后,李沧海这三个字,将会自世间消失。”顿了顿之后,李沧海起身行礼道:“陛下若无其他训示,臣就告辞了。”

李隆基捋着胡须,道:“爱卿有此心思,朕心甚慰。你辞官之后,这开国郡侯之侯位,朕允你世袭罔替。”

“臣,谢陛下隆恩。臣告退。”李沧海行礼之后,便起身退出了寝殿。

李沧海离去之后,高力士不解地问道:“陛下,李沧海颇有才能,且对陛下忠心耿耿,如此做,是否有些欠妥?”

李隆基叹了口气,道:“李沧海确实颇有才能,但正因如此,朕不得不防啊!”

“老奴不解,还请陛下示下。”高力士欠身道。

李隆基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深深地道:“李沧海确实颇有才能,也为我大唐江山尽心尽力。但正因如此,朕对他不得不有所提防。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天下,李沧海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而今,不论是在军中还是民间,皆以他之声望最高。若是他起兵造反,百姓必会一呼百应。朕,不能养虎为患啊!”

“陛下多心了吧?李沧海虽说在民间颇有声望,但他手无实权,且对陛下忠心耿耿,断然不会造反作乱的。”高力士犹豫了下,小心翼翼地道。

李隆基沉声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今,李沧海的拥趸者越来越多,朕不得不防。何况,李沧海自始至终都在对付国忠。国忠虽说有过,但对朕却是忠心耿耿。这些年,朕努力维持国忠与崔涣等人之间的平衡,但李沧海的出现,却让这种平衡出现了倾斜,若是这种平衡被打破,朝廷必会大乱。朕,决不允许此事发生。”

高力士默然不语,过了片刻,他才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据老奴所知,安禄山已集结大军,确有造反之迹象。如今,让李沧海辞官,是否会动摇军心?”

李隆基笑了笑,道:“安禄山对朕忠心耿耿,岂会造反?这是他八百里加急,给朕送来的奏折,他之所以调集大军,其实是为了攻打突厥罢了。”

“可是陛下,李沧海已经抓到了安禄山之手下,这又岂会有假?”高力士忙道。

李隆基不以为然地道:“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也得罪过不少大臣,想必是有人故意陷害于他。禄山日前还给贵妃送来一些珍奇之物,这足以表明他对朕之忠心。行了,此事就莫要再提了,朕有些乏了,你也下去休息吧!”

高力士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但见李隆基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说,躬身行礼后便退出了大殿。

却说李沧海离开皇宫,回到府邸。

府邸之中,康旭,常风,以及小五等人,正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什么。

见到李沧海前来,几人纷纷起身行礼。

“属下参见大人!”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