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文娱抗日上海滩 > 第114部分

第114部分(2 / 2)

也无需太多,或许只需要来一股这样的风潮,已经将传统文化疏远掉的中国人就会发现,原来,这些外来文化原来都是自家的东西。又何来文化入侵之说,不把这种解构推向全世界,已然是客气的了。谁入侵谁还真说不定。

至于具体学科,因为不牵扯文明的本质,拿来用就是。

而中国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外人礼数周全,而争斗一般都是在自己人之间。外来的和尚,一般都好念经。当犹太人大规模涌入上海后,并没有受到中国人的排斥,即便他们身无分文。信仰和生活习俗,也得以维持。

在二战开始后,到达中国的犹太人,大多一贫如洗。倒不是这些以富足著称的人,原本就穷,而是因为大多数财产都被德国人没收,或者花在了打通关节或者旅途所需上。

虽然在一九三八年十月,旅居上海的犹太人,组成了“援助欧洲来沪犹太难民委员会”,但是,由于这些组建者的财产在战争中也大为缩水,并且,上海的物价也随之飞涨起来,所以,到一九三八年年底,这个“援助欧洲来沪犹太难民委员会”筹集到的款项不过只有八千余美元。

还没有平日里举办一次宴会来得多。这八千余美元只够每天向六百余名犹太难民提供最基本的饮食。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要不是沙逊捐出河滨大楼作为犹太难民的容身之处,许多身无分文的犹太人,估计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直到一九三九年,沙逊捐出十五万美元给犹太人新成立的“复兴基金”,流亡上海的犹太人这才有资本创办一些中小型的企业,自力更生,给三千余人犹太难民提供衣食。

不过,这三千余人也不过是流亡上海的犹太人中最幸运的一批而已。大多数犹太难民住进了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挤一间屋子的难民收容所。并且,很难找到工作。大部分难民,只能偶尔打打零工,比如帮人送煤球、给上海滩的富裕人家修电器、叫卖报纸、贩卖冰激凌等小吃之类,用以维持生计。

在上海滩,自然是不可能给犹太人单独建一个收容所的。大量的犹太难民和中国流亡至此的难民混居一处。有时候难民收容所中分发社会各界捐赠的食物,或者日用品,这些犹太难民也能领上一份。其中,竟有几个隐瞒了身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

而根据这位罗斯柴尔德先生的叙述,当年青小艺带着余生给她的东西,跟着刘王立明到收容所中到处派发东西的时候,没少给犹太难民分派食品物资,让人印象深刻。而此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正忙着和英国人交涉一九三九年颁布的限制犹太移民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并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的事情呢!

复国计划,是身为犹太人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最重视的一件事情。在此情况下,虽然其家族力量庞大,但也无暇东顾。而后世以色列的建国,也确实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努力密不可分。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致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的一封信成为著名的《贝尔福宣言》。

而此时罗斯柴尔德家族来人,给余生的慈善晚会捐了这么大数目的一张支票。除了感谢余生和青小艺曾经对犹太人的帮助外,还是对盟友的一种理所当然的支持。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底,其实大部分都在欧洲。这个家族从十六世纪开始,便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区。随后依靠贩卖古董和古钱币发家致富,并攀附上权贵之家。随后,才将触角延伸到英国以及欧洲各地。并在英国混得风生水起。

在英国,罗斯柴尔德家族接连投资英国的军费、苏伊士运河项目、英法战争,甚至是美国内战,而且,凭借其超凡的眼光,每一次都站在了胜利的那一方。而战争带来的财富,让罗斯柴尔德家族迅速富裕起来,富可敌国!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一个庞大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在欧洲形成。在战争爆发时,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但向各国政府提供贷款,而且,还可以为战败的一方提供赔款。这个家族的触角延伸至各行各业,银行、证券、股票交易、保险业务。除了金融领域,他们也投资工商业,铁路,邮政通讯系统,以及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新型能源,例如煤炭和石油!以及大宗的矿藏和资源,例如钢铁和铜矿等等。

第一百八十二章 黄河大合唱

希特勒引导的这一场战争,不仅仅是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德国的老窝给端了,而且,其在欧洲所有的产业,除了少数在中立国的以外,都被德国人一扫而光。即便是在没有被德国人占据的英国,经过德国人的轮番轰炸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也损失惨重至极。

单单产业的损失也就算了,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让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死伤无数,商业精英几乎损失殆尽。只有少数几个,在隐瞒了身份之后,通过维也纳逃到了上海,在难民收容所遇到了青小艺。并在联系上美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后,辗转到了美国。

经此劫难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一蹶不振。这如何能让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对德国纳粹以及所有纳粹,不心怀愤恨!

而日本人,此时却是德国人的盟友。并且,在河豚计划中,对犹太人言而无信。罗斯柴尔德家族又和美国人的关系极为密切,不讨厌日本人才怪。捐出五百万美元看似不少,但也不过是其家族银行旗下很普通的一个数字而已。只要能搞定日本人,顺带打击一下德国人,那么就很值得了。

并且,此时在名义上掌控东北三省大部分军权的,可是川岛芳子手下的伪满军队。而青小艺和川岛芳子之间,也有些血缘关系。罗斯柴尔德此举,未尝没有交好青小艺,让其对留在东北、妄想河豚计划的犹太人手下留情的意思。虽然青小艺和川岛芳子形同陌路,并无联系。但想必在知道这件事情后,不会再下狠手。毕竟,还有个青小艺的亲生哥哥夜无光留在国内。

唯一出乎这位罗斯柴尔德先生预料的,便是其居然被人给认了出来。按照他原本的计划,只要将支票投进捐款箱即可。余生和青小艺看到支票上的签名后,自然会体量到这张支票背后的意思。

一般来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都奉行低调的传统。很少出席各种活动。即便出席,也不会表露身份。在后世,即便其对于金融业的影响举足轻重,也没有发行股票上市。家族的账本两百多年中,没有向外界公布过一次!惹得世人猜测不已。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低调,却依然故我。

余生和黄宗霑见这位罗斯柴尔德先生不愿意声张,也没有张扬。只是将其请到后台,让青小艺见过。几经感谢后,余生对这位罗斯柴尔德先生道:“您的馈赠。实在让我们有些汗颜。这件事情,会遵照您的意思,不会声张出去。不过,还请您欣赏完这场晚会。这场晚会最后一个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精彩至极!”余生说话之间,管弦乐序曲已经响起。

这位罗斯柴尔德先生推脱不过,只能应允。而余生说的最后一个节目,是青鱼中餐馆这些人,这一个月来排练的重点。正是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那一部《黄河大合唱》!

抗战的歌曲总是带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性。所以,一旦这个时代结束,这些原本熠熠生辉的作品的光芒,便逐渐的收敛起来。被人忽视。除非与这个时代相似的另一个时代降临,才会有人再次记起这些作品。

这些作品固然可以被称为经典,但这种经典,只是这一个时代的。而真正长存的经典。却并不限于某一个时代。例如《诗经》或者《离骚》,又或者《茶花女》与《哈姆雷特》。而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