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楼 > > 文娱抗日上海滩 > 第138部分

第138部分(2 / 2)

他和哈默的投资,此时已经瓜熟蒂落。电影《香水》写完剧本后,他就交给了黄宗霑。进行拍摄。他这个名义上的导演,便成了甩手掌柜的。哈默砸重金找人研制的香水,也有了眉目。试验品给青小艺和玛丽莲梦露用过后。这两个文化背景与长相身材都不相同的女子,对这款香水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好。

这款香水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香气浓烈的版本,适宜性格热烈的年轻女子使用。香水的主题气息,简直可以让男子心驰神摇。另一个是香气轻淡的版本。主题气息宁静悠远,适宜年纪已长和年纪极小、并不以色相悦人的女子使用。

这款香水与后世任何一款著名香水,都不相同。如果非要说相似,那么有些像后世迪奥的那款同样分为两个版本的香水“毒药”。不过,这个名字并不适合于电影同步宣传。经过余生和哈默的商议,这款香水被定名为“狂恋”——寓意电影《香水》中,经由十几位女子体香混合而来,能让人丧失理智,对他人产生爱恋的香水气息。

而香水的售卖场所,并不仅仅在商场和名品店中。余生和哈默商量之后,将狂恋的销售地点,拓展到每一家上映《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的电影院中。当然,主要放映《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的电影院线,还是华纳和米高梅。这两个巨头,如今和余生的关系,算得上是蜜里调油。有钱一起赚,谁不喜欢。

所以,余生的绝大多数创意,都能够得到这两个巨头的支持。

在一切准备停当后,《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正式上映。美国和欧洲同步。《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这部电影,虽然披着谋杀的外衣,但实际上,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爱恋和人自我孤独的故事。

与众不同的格雷诺耶孤独终生,他想用自己的方式获取别人的爱恋,却最终没有成功。

正如后世的小姑娘们,几乎每个人在看完微信公众号上逻辑并不通顺的心灵鸡汤后,都会叫嚷着女人要独立一般。这种对于自我的追求,虽然是一个人个性的实现方式,但是,并无益于合作。而与人的爱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关系。

如果能在各种思潮与心灵鸡汤下,保持清醒,看清现实还好。一旦沉迷其中,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个性强烈的一塌糊涂,甚至有违人与人相处的最基本逻辑。只有别人顺从她的意思,却不允许自己对别人屈就。

这种性格,算是个性至极。但也必然会让人感觉疏离。时间一长,只能成为剩女。其实,无论是中国的男女婚姻,还是欧洲某些国家已经合法的男男婚姻,或者女女婚姻,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本质,仍旧是妥协,只有相互妥协,才能获得合作。经营日久,情感越深。

而在后世男多女少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配偶,大多数男人们倒是很懂得忍耐与收敛个性。以至于一二线城市中,剩女的数量,居然还要多过剩男……

虽然剩女和剩男问题,和《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这部电影,看似毫无关系。但其中,探讨的两个极端的主题却是相同——一个是获得自己对他人与他人对自己的爱恋,一个是获得独立自我的个性。两个主题如同两个磁极一般矛盾,但又密不可分。无论是后世的剩男和剩女问题,还是电影中的格雷诺耶,这两个密不可分的主题,几乎贯穿每个人的生活与爱恋。亘古不绝。

这种映照,让人在电影诡秘的气氛中得以察觉,并趋于反省。而电影中,格雷诺耶每一次抽动鼻子的镜头,都仿佛真实。黑暗的电影院中,应和着格雷诺耶鼻子的抽动,有暗香浮动而起。让人觉得电影恍如真实。

而无以言述和具象的香气,以一种不可抑制的姿态,腐蚀着每一个人的心神,黑暗之中,银幕的光影闪现。有什么回忆,仿佛绝美。

这香气并非是观众的错觉。每一个上映《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的电影院通风口上,都会有整瓶的“狂恋”播洒出来,并随着通风系统的空气循环,在电影院中散播开来。等到电影情节点,格雷诺耶在刑场中,向围观的众人播洒香水时,又会有一整瓶香水播洒出来……

第二百一十四章 香奈儿五号

这样的宣传手段,虽然花费不菲,但是效果也极为卓著。每一个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都记住了“狂恋”这款香水的气味。而电影中,能让人疯狂爱恋的香水,也在哈默的建议下,定名为狂恋。让观众印象极深。

第一场电影放映结束后,在电影院的门口,这些刚从电影院中走出来的观众又闻到了刚才闻到香水气息。电影院门口,已经搭起了小型的展台。展台上,便是瓶子的形状和包装与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中那瓶香水一样、连名字也是一模一样的“狂恋”。

就是这么一瓶香水,让许多观众以为自己身在梦中。无法区分这部电影是真是幻。这一瓶香水,一丝气息,便让一个故事刻骨铭心,再难分离。而已经刻入心底的故事,也让这些观众再难舍弃这种香气。电影院门口展台上的“狂恋”,几乎瞬间便被抢购一空。

电影上映三天后,哈默准备的近十万瓶香水,便被疯狂的人们抢购一空。“狂恋”就此缺货。成为一个传奇。

销售记录暂时超过名镇一个时代的香奈儿五号。

能超越一个传奇的,也只有另外一个传奇。按照真实历史,二战结束前,唯一能称霸香水界的,只有香奈儿五号,而如今,却有了狂恋。而深究两款香水成名的原因,却可发现,其中的相似处。余生和哈默,几乎照搬了香奈儿五号的成名历程,只不过,手段更加新颖,宣传更加浩大。

香奈儿对香水的兴趣,源自俄罗斯贵族。一九二零年,香奈儿在比亚利兹遇见沙皇尼可拉斯二世的堂弟狄米崔大公。此时的香奈儿,还不是后世那个功成名就的女子。只不过是个刚踏入上层社会,有些名气的设计师而已。十月革命后,沙俄的流亡贵族,在欧洲已经并不值钱。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以香奈儿全然平民出身的身份,还没有和狄米崔大公朝夕相处的资格。

而这段时期,成为香奈儿生命中的“俄罗斯时期”。俄罗斯沙皇一族,传承比许多欧洲国家的皇族都要久远。并且,因为地靠欧洲,所以。工业革命和各种新奇的玩意,一件不拉,全都学到了手。包括香水在内,许多奢侈品,成为俄罗斯宫廷的喜好。

这个狄米崔大公也不例外。他的人脉中,有许多顶尖的香水设计师。香奈儿因此结识了狄米崔大公的好友,现代香水的先驱恩尼斯·鲍。这个人出生于莫斯科,父母却都是法国人,曾经加入为沙俄皇室提供顶级香水的俄国香水公司Rallet。在十月革命后。离开俄国,定居法国香水胜地格拉斯。

恩尼斯·鲍在香水方面的天赋,并不亚于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中的男主角格雷诺耶。他创造性的打破了传统的香水调配方式。用五月玫瑰、茉莉花、乙醛等八十多种香精,调配出一种味道独特?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