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登科,吴慈安都是老臣,一直以来也是最信得过的人,居然也卷入了这桩丑闻,堂堂郡守,居然向吴奎行贿,思之令人心惊,蒋先生,大汉立国不过数年,在贪腐之上一向治理甚严,为何仍然有人迎风而上呢?”高远有些颓废地坐在哪里,看着对面的蒋家权叹息道。
“王上,财帛动人心啊,古往今来,能够做到心如止水的又有几人呢?不过他们这几人还是有区别的,从现在调查出来的情况看,范登科,吴慈安并不是为了中饱私囊,而是为了本地的发展而向吴奎行贿,这还是很有区别的。关键是吴奎,胆子太大了,究其所为,还是因为郭尚书一直在外,吴奎大权独揽才导致的。”蒋家权安慰高远道:“我们大汉官员整体的操守还是值得称道的。”
“不是郭荃在不在的问题,即便郭荃在蓟城,以郭荃的能力,只怕也会被吴奎耍得团团转,究其根底,还是因为各部大员们缺乏监管的缘故,以前有监察院,但后来因为议政们的意见,取消了对大员们的管控,现在看起来,还是有问题的。”
“大王,此举万万不可恢复。”蒋家权微微变色道。
“我知道你的意思。”高远挥了挥手,“既然秘密的监察不得人心,自然是不能恢复的,但我们要从制度之上杜绝这类事情,蒋先生,我准备成立一个新的衙门,暂且命名为审计局,主要职能便是审计各部各衙的帐目,每年都要做一次这样的审计,另外在官员调任离任的时候,必须要经得过审计的考验才行,您认为这个措施如何?工部之所以出了这样的大案子,就是因为数年没有对工部的帐目进行过审计的缘故。”
“这相想法倒是可以考虑,不过王上,自大汉立国以来,已经新增了不少的衙门,官僚体系澎涨得过快,这也是一个问题啊!”蒋家权有些忧虑地道。“中央成立审计局,下面州郡也必然要成立相应的部门,算下帐来,朝廷供养的人可是越来越多呢!”
“有些部门可以精简,像地方卫军,我们便裁撤了,这一下子可是去了上百万既没有多少战斗力,却又还拿着薪饷的人员,但有些部门一定要增设,像工部这样的案子,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朝廷的威严和公信力啊。”高远道。
“如按大王所言,那这个审计局的官员,专业性可就要相当强了。人从哪里来呢?”
“先把摊子架起来,从财政部王武嫡和中央银行梅一坡那里暂时抽调部分人手吧,王武嫡是有名的铁公鸡,这一次吴奎事件,把他可是气毛了,财政部大量的钱款被吴奎塞进了自己的腰包,如果成立这个审计局,他是一定会拍双手赞成的,至于后续,还是要着手培养这方面的人手,蓟城综合大学新开一科吧,专门培养一批这样的人手出来,争取在三五年之内,将这项工作开展起来,近期,就让这些人先辛苦一下吧,从朝廷中枢各部门先审查起,白猫黑猫,总要过过水才行。”
“行,既然王上已经下定决心,政事堂在近期就把这项工作先做起来。”蒋家权点头道。
高远点了点头,“大汉现在看似蒸蒸日上,但旧时的习惯和规纪惯性太大,一时之间,想要刹住车,将其拉回来,也不是短时间内便能做到的事情,我有时太心急了一些,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照我的想象而来,工部这件事情给我提了一个醒儿,中枢部门,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居然还能出如此大的贪腐案件,下面只怕蔽端更大,这一个案子不敢深挖,不能深挖,也正是基于此,外有强敌,内有隐患,有时想起来,实在是让人寝食难安。”
“王上多虑了!”蒋家权微笑着道:“一个再强壮的人,身上也总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毛病,只要主要的器官没毛病,那就不会影响这个人的生存,大汉立国不过数年,很多地方都是闻风归附,而朝廷为了安抚这些地区,稳定人心,并没有大动干戈,这是其中之一,但在我们的核心区域,像积石郡,辽西郡等地,还是很干净的,饭只能一口一口的吃,路只能一步一步的走,眼下这些都是小节,待外患灭除,天下一统之时,王上有的是时间来做这些事情,其实就我看来,王上已经做得比历史上任何一位君王要好得多了,像检查院,法院,大议会这些前所未有的机构,已经保证了我们大汉比历史之上任何一个王朝要清廉得多,王上春秋正盛,何必忧心时间不够?”
“时光如梭,只争朝夕啊,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高远喃喃地道:“这片大陆才多大一点儿地方,外面的世界大得很呢,我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日不落的帝国,只要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我们大汉的旗帜。”
听着高远的话,蒋家权微微苦笑起来,于他而言,高远所描绘的那一切,不仅新奇而且遥远。
“是大王给寇曙光制作的那个玩意儿吧?”
“那不是一个玩意儿,那是一个……”高远说了一半,又顿住了,现在跟先生说什么地球仪,无异于对牛谈琴。“那是一个真实存在的”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继往开来(128)死当如是
蓟城大道绝对是现在的蓟城的一大景观,原本这条道路自东城门处一直延伸到蓟城王宫,数里长的街道被修得笔直,一进城门,便能看到远处巍峨的大汉王宫,而自蓟城改扩建工程开始之后,最先动工的便是这条大道,由于城市的扩大,这条道路现在被延伸了近一半,宽度也比原来拓展了一倍。中间是宽阔的主道,足足可以容纳四架马车并驾齐驱,不过因为王上的建议,这条主道被用黄色的涂料自中间一分为二,不管那个方向之上,一律只许靠右行驶。起初蓟城人对这个规定大惑不解,心中只道咱们这位大王也管得太宽了,居然走路靠那边也要规定,不过在规定实施了数月之后,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居然让这条大道的通行变得顺畅了许多。
这条被高远命名为汉道的大路,原本就是蓟城最为繁忙的一条道路之一,平素里车水马龙,经常挤得水泄不通,但现在,基本上看不见这种场面了。
主道的两边,一排排数米高的四季长青树枝叶繁茂,冠盖如云,砖砌的花坛里,一些花期较早的品种已经迎着朝日绽开了笑脸,片片青草之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花儿,花坛之后,便是一排排的商家店铺了。
重建之初,汉道被作为重点重建对象,所有的房屋都被拆毁重新建造成了统一的规格,清一色的三层楼房犹如两支整齐的军队一般,肃立在汉道的两侧。这两排房屋与中间的汉道一齐,也是大汉王朝在建筑之上最新技术的应用,抛弃了以前的木石结构,而全部改做了钢筋水泥结构。
郭荃在建设东西交通大动脉的过程之中,发明了水泥的应用,这种硬化路面的产物的发明。使得他在修建道路的硬化之上的成本大大降低,以前想将路面修得坚固不惧雨雪,成本之高昂是最让郭荃头痛的事情,水泥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在修筑桥梁的时候,一名大匠师提出的将钢筋与水泥结合起来作为桥梁的主干,桥墩等在实践之中也得到了证明,这使得大汉的在建筑史上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而且速度大大加快。
高远对这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为惊喜,要知道。这两样东西完全与他无关,而是工匠们在实践之中自己发明或者实验出来的东西。
开发民智,这一直就是高远想要的东西。
这两项技术第一时间便被高远下令应用在汉道及其两边的建筑之上。
高远的这个命令,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摆威风,显阔气,要知道,汉道作为大汉王朝的标志性建筑,为接下来的推广这两项技术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事实上也是如此。在汉道峻工之后,水泥以及水泥框架结构的房屋在蓟城迅速被推广开来,以至于老城外围的新城建设基本都采取了这两项新的成果。
蓟城的水泥硬化路面,一直都在不停地扩展之中。高远估计到了今年年底,蓟城新老城的路面都将完成路面的硬化,自此将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冏境。一个干净,整洁的大汉首都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对于汉道两侧的商户来说,今天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日子。因为三天之前,他们便接到了通知,今天,汉道两侧的所有商户将暂停营业。一大早起来,商户们赫然发现,道路的两旁,全副武装的青年近卫军士兵已是如同标枪一般挺立在道路两侧,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所有士兵的头盔之上,都别着一朵素净的白花。
自王宫伊始一直延伸到远方,竟然全都已经被戒严了,昔日热闹的汉道之上,今日空空如也,慢慢的,商户的门前开始聚集起来人潮,汉道不许上,但这商户门前的通道倒不禁人行走,渐渐的,大家终于知道了今天是一个什么日子。
大汉工部尚书郭荃的灵枢今日回京。
郭荃之于蓟城人的存在感实在太弱,倒是前几天工部的窝案让蓟城人新鲜了一把,大汉自建国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公开审判,处决一位高官,史无前例之事,自然让蓟城百姓记得了这位工部左侍郎。
不过工部刚刚出了大案子,这位工部尚书之死,怎么还得到了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呢?大家在诧异和不解之中,互相询问,打听,郭荃的一桩桩事迹,一点一点的在口耳相传之,在汉道两侧开始弥漫开来。
“哦,原来是这样啊!”
“两条大道都是这位郭尚书修得啊!”
“他一直都在工地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