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太德就只能乖乖的给他当狗,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然而,若大宋一旦表现出颓势,交州的土司们开始和汴京离心离德。
信不信,升龙府的李太德,立刻就能跳反。
类似的事情,在交趾的历史上,上演过无数回。
好在,赵煦对交趾的定位,始终很清晰——一个粮食产地。
只要李太德的交趾,可以按照条约,每年把两百万石大米送到大宋来。
赵煦不在乎他在做什么?
更不在乎他在想什么?
他是恭顺也好,还是在学越王勾践也罢。
随他!
交趾使团之后,就是日本贡使。
不过,这个所谓的日本贡使,其实是礼部安排来凑数的——上殿的使者,依旧是今年入宋请求大宋援助的僧人赖缘。
其压根就没有日本国主的授权,更谈不上贡物了。
所谓国书、国礼,都是刑恕安排好的。
这一点,赵煦知道。
同样凑数的,还有所谓的大食国贡使、勃泥国贡使、三佛齐贡使以及于阗、龟兹、高昌等国使团——全部都是刑恕,在夷门坊的胡商里找人来冒充的。
原因嘛,自然是为了营造一副万国来朝,大宋中兴的假象。
虽然赵煦和宰执们都知道,并没有什么万国来朝,大宋也还远没到中兴的程度。
可是,让天下人,尤其是那些草莽中的英雄豪杰们相信大宋天子圣节,万国来朝,国家日益强盛,大宋将要如同汉唐一般君临天下很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震慑这些人,让他们乖乖的当顺民,不要有不该有的想法。
所以,在接见这些使团的时候,赵煦表现的很热情。
一一慰勉,赏赐有加。
这确实很能唬人,至少殿上的文武官员,都被唬到了。
但辽人们却看的很清楚,都在心中腹诽不已。
尤其是耶律拱辰。
“南朝君臣,果然贯会虚张声势!”
他在殿外,看着那些所谓的‘日本贡使’、‘大食贡使’、‘于阗贡使’一类的人物。
嘴角就微微抽搐着。
那什么大食贡使的真假,他拿不准。
可是,日本、于阗、龟兹、高昌等国的所谓贡使他还不清楚?
全部都是假的!
不过,耶律拱辰也不打算拆穿。
他甚至希望这南朝君臣,继续沉浸在这样的虚假梦幻之中。
只有这样,等到将来太孙即位,大辽国力再积蓄一些,便可从容挥军南下——
届时,圣主执鞭,虎贲得用,名将贤臣羽从。
而南朝腐朽,主昏臣暗,上下奢靡无度,自是最好不过。
如此便可以效隋文帝故事——中原百姓,为汴寇所制,水深火热!
岂因一衣带水(黄河),不拯之乎?
何况大辽受天命,为中国正朔,大辽天子乃汉高之后,刘氏苗裔,正合金刀之谶,理当有天下!
说不定,到时候统一的速度将超出想象!
如后周之灭北齐——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这样想着,耶律拱辰就越发得意、期待。
然后,他就得到了南朝礼部官员的通知:“请足下做好上殿拜贺之准备!”
一刻钟后,耶律拱辰在礼乐声中,在礼官们的赞礼声中,率着大辽皇太孙贺大宋皇兄兴龙节使团上下成员,步入紫宸殿中。
旋即,以臣子之礼,遏见那端坐于殿上御座,据说只比太孙大上一岁的南朝皇帝。
“宁昌军节度使臣拱辰,奉我主大辽太孙、梁王、朝鲜国王之命,恭以大宋皇帝陛下兴龙节令,谨上千万岁寿!”
说着,耶律拱辰就如同朝拜大辽天子一般,跟随着南朝礼官的唱礼声。
拜赞拜,再拜,再赞。
这是从去年开始,宋辽两国在交往中不约而同的采取的默契——两国使者面见两国君王时,不再以外臣自居,不再行外臣之礼。
而是用彼此内部,朝拜彼此君主之礼。
而对外的解释,两国都是统一的——宋辽兄弟之邦,盟好百年,实乃秦晋、秦楚之好也!
所以,宋君既辽君,辽君既宋君。
自然的,要不分彼此,以示两国之好,以结兄弟之义。
有意思的是,两国都觉得自己在这个事情上占便宜了!
于是,两国的高层,都在拼命的鼓吹和宣扬着几乎相同的政治宣言。
而且都心照不宣的认为,自己才是秦,而对方不是晋就是楚。
也都打算在将来,请彼此君主到自家做客。
二王三恪之礼,都在悄咪咪的搞。
当然了,高家肯卖这么多滇马给大宋。
除了赵煦对高泰明的政治承诺,打动了高家外。
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高家人如此热忱的原因。
而且,便是所谓的战马,其实也远不如吐蕃人的青唐马。
但滇马有滇马的优点。
那就是皮实耐用,尤其适应西南山区和高温环境。
交州和广西的陆上运输,现在就是骡子和滇马撑起来的。
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滇马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高。
哪怕,大理所卖的滇马,以驮马和挽马为主,战马不足十分之一。
源源不断的滇马,通过茶马商道以及珠江的水路,进入交州与广西。
在过去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大宋的丝绸、茶叶、铜钱、蔗糖,被大理国商贾(其实就是高家父子的马甲)不断购买。
在这些商品中,对高家最重要的,莫过于铜钱!
倒是颜色很正,基本是满绿。
同时,他还带来了大理国国王段正明的亲笔国书(其实就是乃父高升泰所写)。
并送来大理国国礼——翡翠摆件十三件,皆以动物为像。
就是种水不是很好,多是豆种。
国书中,自然是提及高泰明去年来朝,与赵煦约定好的事情。
言及已在大理国,选拔出高僧十余人,乞大宋天子允许这些高僧进入大宋名寺,跟随大宋高僧学习佛法。
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